福建出了个杨少衡

书名:当代文坛点将录.4 作者:何镇邦 李广鼐 谭好哲 李春风 字数:132589 更新时间:2019-12-13

  何镇邦

  当我动手编这组关于杨少衡的文字时,杨少衡摁响了我家的门铃。这真是太巧了!他是到北京参加湖南文艺出版社刚为他出版的长篇小说新作《海峡之痛》的新闻发布会的。昨天刚参加完发布会,今天一大早就专程赶来看望我了。这有点让我喜出望外!当我翻阅他送来的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海峡之痛》时,不禁心潮澎湃。记得去年盛夏时节,接到少衡从福州打来的长途电话,说他刚完成一部长篇新作,是写台湾半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的,想让我先看一看。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过了几天,即收到他用特快专递寄来的书稿,并立刻读了起来。在酷暑中,我很快读完了这部三十余万言的长篇小说书稿,为少衡在创作上新的跃进感到高兴,即挥笔写成一篇四千余字的长篇评论,题为《世纪之痛与民族之痛》,因为书还没有正式出版,故评论也压了半年。现在,在虚心地倾听了我的意见和出版社有关领导、责任编辑的意见认真修改之后出版的这部标志着杨少衡创作新水平,也可以说是代表着2006年这新一年长篇小说创作新水平的新作摆在我的眼前,怎能不让我心潮澎湃呢!

  冬日里,在我并不宽敞的客厅里,我和少衡一边品着家乡的“大红袍”,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不禁回忆起同他将近二十年来的交往。

  那是1987年春天,我刚从中国作协创作研究室调到鲁迅文学院主持教学行政工作,杨少衡则是作为鲁迅文学院第二期文学创作进修班的学员来到北京。于是,我们开始了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同乡的将近二十年的交往。

  杨少衡祖籍河南林州市,但他的父亲当年参加革命南下,过了黄河过了长江,从福州到漳州,在漳州扎下了根。于是杨少衡生于漳州长于漳州,成了河南林州籍的漳州人,成了我的同乡。其实,我的祖上也是河南人,不过早杨家一千三百年移民漳州而已。由于同杨少衡是同乡,又是朋友,并且是一个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朋友,于是近二十年来的交往从不间断,并有与时俱进之势。这在我的众多的学生中,实在不多见。

  少衡近年来的创作颇能与时俱进,他连续发表的写基层官员的中短篇小说被称为“官人小说”,引起相当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不留神,成了悄然崛起的福建小说家群体的领军人物。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他始终是个常带笑容又有一张娃娃脸的老实人。直至准备写这篇补白性的文字,才在脑海里搜索出以下几点对少衡较深的印象。

  印象之一:做官不像官。

  少衡二十几岁就当上了当时公社(即现时之乡镇)党委常委,20世纪80年代末奉命组建漳州电视台并任首任台长;以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连任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和组织部副部长,有一段时间,市委组织部部......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6.8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