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燕祥

书名:当代文坛点将录.3 作者: 何镇邦 李广鼐 谭好哲 李春风 字数:130789 更新时间:2019-11-20

  黄伟经

  与邵燕祥交往迄今已十五年,可说不算短了。

  我们之相交,始于通信。那是1983年初,他寄来第一封信,挺客气的,云:“黄伟经同志:您好,拜读过您译的屠诗,受益良多。据说您在编《随笔》,现有一事相烦。顾文华同志,苏州人,曾是《长江日报》副主编,后是广播局副局长、中央台台长,近年病休,已离职。病中写一散文见示,嘱或可寄《散文》云云。我喜‘随笔’体裁多,因以奉阅……我是散文随笔一类体裁的喜爱者,但不懂,也不在行。文华同志见询于我,我转请斟酌,当不谓我为踢皮球吧?如可用,不妨略加点改发表,如不能用,亦不必为难,请仍寄我璧还或另谋出路……邵燕祥1月15日。”此后,他开始成为积极支持《随笔》、常为《随笔》撰稿的作者,与我不断有书信往还。每年我去京组稿,也必定邀请他和《随笔》的几位作者一块儿聚谈。渐渐地,我跟他彼此有所了解,成了相互理解、信任、可以推心置腹交谈的朋友。

  像如此认真地替友人推荐稿件,多年来燕祥还有好几次。从他一次次不嫌烦琐的推荐信里,我感受到他做事的负责,待友的一片诚心。但他的推荐,从来没有勉强于人的意思,总是表明应以刊物的需要与选择为重。作为编辑,每当收到他寄来的推荐稿,就是未能采用,也打心里高兴,不仅一点不为难,还觉得受其惠:扩大了我的视野和刊物与作者的联系。我也求过他介绍作者,甚至替我组稿。他也从不推却,尽力给予帮助。

  有一事,今忆及仍深感抱歉。1987年中,我与《随笔》同人决定编辑出版蓝翎、邵燕祥、舒展等的随笔杂文集,并经上级批准,列入了当年花城出版社出书计划。随后,他们诸位就寄来选好的书稿,可是当我们将蓝翎的《风中观草》和舒展的《牛不驯集》发稿以后,接着要将燕祥的《会思想的芦苇》签发排字时,社长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当时出版散文一类书,一般都亏本赔钱),建议把燕祥的这部书稿推迟一下出版时间。我没有力争,即表示服从。谁知一年之后,“大气候”突变,出杂文随笔一类书更加艰难。这样一耽误,竟搁了整五年!直至1992年9月我快要办理退休,才不得不把早已编好了目录、页码和标好了内文字体的《会思想的芦苇》挂号退还燕祥。在退稿信中,我如实向他致歉:“《会思想的芦苇》在我们手上一搁就搁了足足五年,我心里总感到歉疚,对不起你,使这部分书稿至今未能出版。现在要出此书,出版社从经济上着眼多,更难了,我总觉得自己有负于你的信任,好像欠下......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6.8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