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二三事

书名:当代文坛点将录.2 作者: 何镇邦 李广鼐 谭好哲 李春风 字数:131993 更新时间:2019-11-20

  何镇邦

  范小青与苏州

  范小青是继陆文夫之后的一个有全国影响的苏州作家。她的为人,她的一千多万字的作品,都有浓浓的苏州味。至于这种苏州味是什么,我看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就是说它是说不清的,只可以凭个人的经验去体验。有人说,这种苏州味就是“吴侬软语”,像苏州话那么甜,那么柔和,像碧螺春那么绵甜,令人回味无穷;有人说这种苏州味就藏在苏州的评弹里,甜丝丝,酸溜溜;有人说,这种苏州味就藏在苏州的园林里,布局精巧,小巧玲珑,景有尽而意无穷……我看种种说法都有道理。小青的为人,尤其是她的作品,就像“吴侬软语”,就像苏州的园林和苏州评弹,具有地道的浓浓的苏州味,唯其如此,她和她的作品,才走向全国,为全国广大读者所喜欢。

  范小青同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就其经历来说,“她三岁到了苏州,一待四十多年,走遍了大街小巷,饱餐了湖光山色园林美景,裤裆巷、采莲洪、锦帆桥、真娘亭、钓鱼湾、杨湾小镇……成为她的书名或在书中出现的时候,读者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苏州。”这是我抄的她的父亲范万钧老先生在夸女儿的文章中的一句话。确实如此,她长在苏州,读书在苏州,插队在苏州郊区农村,工作在苏州,到后来调到省作协当专业作家,也舍不得离开苏州,仍然住在苏州。因此,她的作品,无论是长篇小说,抑或是中短篇小说,甚至于随笔散文,也大都是写苏州的。不仅书名直接用的苏州地名,人物是苏州的人物,事情是苏州发生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韵味是苏州的。可以说,在范小青的人生经历和大量文学作品中,都深深地打上了苏州的烙印。

  据我所知,小青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苏州,以便更好地写苏州,她从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调到省作家协会当专业作家后,还曾到她家附近的居委会里担任过居委会主任,过问家家的柴米油盐,调解邻里纠纷,从城镇一个最小的细胞里去了解苏州这座古城。如今不少作家挂职深入生活,最少也要弄个副县长当当,因为那样既可以深入生活,也可以因有了职位和权力,办点事方便些。像范小青这样为了深入生活去挂职当居委会主任的,大概让人听起来也是段奇闻!当然,后来小青也当了沧浪区的区长助理,职位高多了,但那也是为了更加宏观地了解苏州。据说,她当沧浪区区长助理时,还真的天天去上班,进入角色,区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过问。可见,她的挂职不是图虚名,而是真深入生活的。不过,她只挂了一段不长的时间,也就不再挂那个区长助理的职了。

  小青既喜欢听苏州评弹,也喜欢读点武侠或侦破小说,我真不知道这两种爱好是怎样统一起来的。这两种爱好使其性格刚柔相济,既有温柔敦厚的江南才女的性格,又有豪放阳刚的大侠遗风。从她的小说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一种苏州评弹的叙事节奏和叙事语调,但同时也读出武侠小说或侦破小说的味道来。诸如她的长篇小说《天砚》《新岸》等,就有一种不同于《裤裆巷风流记》的韵味,那大致是受了武侠或侦破一类作品的影响的,但这并不影响作为江南才女的范小青的风格。

  范小青与她的文学家庭

  不少人认为,范小青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同她有一个具有很浓的文学氛围的家庭有关。我赞同这样的看法。小青的父母都酷爱文学,也都曾写过东西。据小青说,她母亲在病榻上是准备动笔写小说的,可惜小说没写成就撒手西归了,让她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不过,小青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夜归》在《上海文学》上发表,无疑是给她在病中的母亲极大的慰藉的。而据小青的父亲范万钧先生说,小青的母亲是写过小说的,只是没有发表而已。不管如何,小青的母亲,这位为女儿的小说处女作发表而欣慰但又看不到女儿丰硕的创作成绩的贤淑的女性,是位钟情于文学者,正是她给了小青文学的细胞和激励她写下去的动力。

  至于说到小青的父亲范万钧,更是一位钟情文学的老业余文学爱好者、老业余作家,是小青从事文学活动的总后勤部长。如果没有她父亲的鼓劲和诸多后勤支持,小青是难以取得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的。老范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文学界很多朋友的朋友。1984年春和1985年秋,江苏省作协在苏州连续举办过“陆文夫作品研讨会”和“艾煊作品研讨会”,老范为会议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

  1984年秋,江苏省作协举办“太湖笔会”,诚邀全国文学界朋友数十人赴会,在苏州期间,老范也做了大量后勤工作。于是,全国文学界的不少朋友都认识老范,感念老范。据说,老范年轻时喜欢写作,也是希望当作家的,大概工作需要把他放在党政工作的岗位,工作繁忙。于是,他只能老是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只能是成了名的女儿和儿子的后勤部长。其实,老范的文章也是写得蛮漂亮的,我读过他写的一些报告文学和散文,读过他收在前些年出版的一部专为送朋友的集子里的作品,确信如果给他机会,他会成为相当出色的作家的。尤其是这次我编辑范小青的专辑,点将请他写文章,他的一篇《我家有女》,情理交融,文采斐然,果然写得漂亮。但没办法,历史没让老范扮演作家的角色,只能扮演给从事文学活动的女儿和儿子后勤支持的角色。老范甘当这样的角色!他大概把自己的文学梦延伸到儿女身上,希望儿女在文学上的成就作为自己没能在文学创作上发挥才能的一种补偿,因此他尽其所能支持小青的文学创作和小天的影视制作。我在1991年于苏州召开的“范小青作品研讨会”上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和指挥若定的风度,很是感动。平时,也看到过他为儿子、女儿接待文学界朋友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这更令人感动。据说,他不仅是女儿作品的第一读者,且常帮女儿抄稿子,在儿子办起公司拍电视剧之后,又办了公司帮儿子卖带子。这样的文学后勤,到哪儿找去?我常在小青面前提醒,不能忘了,更不能抹杀她父亲的功劳!

  小青的哥哥范小天,前些年曾主持过《钟山》的编政,在文学界也是有点名气的。近年来他下了海,办起了影视公司,片子一部部地拍出来,在文化界的影响也更大了。据说他拍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就是拿他妹妹的作品改编的,近年来也常有他们兄妹在影视方面合作的佳话。无疑,范小天无论是编刊物,还是从事影视制作,对小青的文学创作也都是有过不少的影响和帮助的!

  小青的先生徐阳生,原来是江苏师院体育系的篮球健将,毕业后到吴县县委当过干部,后来到一家公司当老总,现在又回到苏州市体委干他的老本行。照说他同文学没什么关系,可是由于他的夫人是著名作家,于是他也关心文学,不仅可以看到他听小青的“将令”奔波的样子,据说回了家还曾同老丈人一道为小青抄稿子,多少也立下些汗马功劳。

  这样一个充满文学气氛的家庭,一家人都把小青“众星捧月”似的围着转,小青要再干不出什么名堂来,那才怪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