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诗的历史鸟瞰

书名: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 作者:刘悦笛,赵强 字数:155165 更新时间:2019-12-12

  中国是一个富有诗的气息的国家,中国人的诗性精神、中国文化的诗性品格,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奠基了 c。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

  《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期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的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

  a郑刚中:《论郑虔阎立本优劣》,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上册,第69页。

  参见莺谷:《旷世奇才——诗书画三绝的徐渭》《美术大观》 2000年第1期。

  c林庚:《中国文学史》,大道印务公司 1947年版,第3,0页。

  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诗,不但支配了整个文学领域,还影响了

  造型艺术,它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a

  闻一多先生说得很明确,从《诗经》时代开始,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主流,就流淌在诗歌的河床上。中国文学、文化的其他类型,无不浸润着诗歌的特质和精神,因此,整个中国文化,可以称之为“诗文化”——这里所说的诗文化,不单单是说诗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主要样式,而且更是说,诗的精神,弥漫、扩散,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中国人生活的每个细节、每处角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和原色。

  中国诗文化的第一个高潮,在先秦时代。《诗经》和《楚辞》,构成了中国诗文化历史第一个波峰上并峙的两座里程碑。《诗经》主要是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的民众或贵族阶层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没有明确的作者的。而《楚辞》则是南方长江流域的贵族或上层士人阶层的作品,它从一开端——屈原那里,便打上了鲜明的个体色彩。

  《诗经》的作品,包罗万象。有情歌,如《周南》中的《关雎》、《秦风》中的《蒹葭》、《邶风》中的《静女》、《卫风》中的《硕人》等,留下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深情缱绻的清词丽句;有农事和劳作的体验,如《豳风》中的《七月》,《小雅》中的《楚茨》等,截取了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呈现出在古代人们为了追求“多黍多稷”而付出的艰辛与乐观的信念;有政治抒情诗和讽刺诗,如《王风》中的《黍离》、《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吟唱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人生失意,以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孙党伯、袁春正主编:《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262199......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8.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