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人作词,用韵大致参照诗韵,并无通行的专门的词韵书为准。当词体衰微之后,始有学者根据唐宋词作品的用韵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编订词韵。明代后期胡文焕编有《会文堂词韵》,但将曲韵与诗韵混杂,不为学界推重。明清之际沈谦编的《词韵略》在清初甚有影响。此后相继出现了几种词韵书,如仲恒的《词韵》,吴烺与程世明的《学宋斋词韵》,郑春波的《绿绮亭词韵》,李渔的《笠翁词韵》,许昂霄的《词韵考略》等,最后集大成者是戈载的《词林正韵》。自道光元年(1821)《词林正韵》问世之后,为论词者和填词者确立了标准,词韵的建构工作似完成了。20世纪以来关于词韵的专题论文发表了三十余篇,尽管对宋代词人用韵情况进行了一些考察,所得的结论与《词林正韵》颇有差异,但宋词用韵是否存在一个通行的标准却仍不能确定。南宋词人朱敦儒曾试拟词韵,应是对当时实际用韵的概括,留下了宋词用韵规律的重要线索。戈载说:“词始於唐,唐时别无词韵之书。宋朱希真尝拟应制词韵十六条,而外列入声四部。其后张辑释之,冯取洽增之。至元陶宗仪曾讥其淆混,欲为改定,而其书久佚,目亦无自考矣。”(《词林正韵·发凡》)
朱敦儒(1081~1183),字希真,洛阳人。他青少年时即以词章知名,经历靖康之难后到了江南。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因通达政治,有经世之才,被荐于朝廷。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为汪勃弹劾而罢官。绍兴十九年(1149),上疏乞求归田,晚年居嘉禾(浙江嘉兴)。著有《岩壑诗人集》一卷,已佚;今流传《樵歌》三卷,存词二百四十六首。他所拟制的词韵十六条,很可能是在绍兴间为秘书省《彊村丛书》本《樵歌》书影正字时奉宋高宗之命而作的,因高宗很喜欢歌词,而且常命文学侍从们作词,故希望有一部适合宋词创作实际的韵书。词韵十六条在元代末年学者陶宗仪曾见到过,为此还写了一篇《韵记》。陶氏文集无传,此篇《韵记》见存于清初沈雄编的《古今词话·词品》(又见张德瀛《词徵》卷三)。记云:
本朝应制颁韵,仅十之二三,而人争习之。户录一编以粘壁,故无定本。后见东都朱希真复为拟韵,亦仅十有六条。其闭口侵寻、盐咸、廉纤三韵,不便混入,未遑校雠也。鄱阳张辑始为衍义以释之。洎冯取洽重为缮录增补,而韵学稍为明备通行矣。值流离日,载于掌大薄蹄,藏于树根盎中,湿朽虫蚀,字无全行,笔无明画,又以杂叶细书如半菽许。愿一有心斯道者详而补之。然见所书十六条,与周德清所辑,小异大同,要以《中原》之音,而列入声四韵为准。南村老人记。
宋人文献中没有关于朱敦儒拟制词韵的记载。我们从陶宗仪所记,可知此韵为冯取洽抄本并作了增补,在宋时不甚流行。陶氏所见这个抄本已缺损严重,字迹模糊,其中又有杂页,此后很快便散佚了。关于韵学,陶氏承认非“有心于斯道”,故记述中对朱敦儒词韵性质缺乏认识,将它与官方的诗韵和为元曲而设的《中原音韵》混为一谈。他将朱氏词韵与《中原音韵》比较之后,发现后者没有入声韵部,而朱氏则“列入声四韵为准”。这样,词韵十六条内有四条为入声韵,对后世学者推测朱氏韵部很有启发意义。近世词学家很重视朱敦儒词韵。夏承焘在学词日记里写道:
朱希真应制词韵不传,从《樵歌》用韵可测其书之仿佛。《樵歌》十三部侵沁与十一部庚清青登静径、六部真谆文魂混隐问皆合用,七部元桓寒山先仙霰愿与十四部盐衔凡沾忝豏敢合用,三部支脂微齐灰与第五部皆咍合用,十七部陌与十八部月曷薛帖合用,故陶宗仪讥其淆混,欲为改定。其列入声韵四部殆屋沃烛为一部,觉药铎为一部,质陌德等十七部并月曷帖等十八部合盍狎乏等为一部,惜其平上去分条无可考矣。朱韵张辑为之作释,而张词用韵,皆不依朱氏之滥。冯取洽曾增朱韵,今《花庵》所载冯之《沁园春》唇分盟同叶,其子艾子之《云仙引》亦馨成身云心同叶,正合朱作也。希真平仄多不拘,《柳梢青》且以也叶月说,开元曲之先声矣。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第304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这里涉及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即朱敦儒所拟词韵分部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其实际用韵中的韵部(《广韵》系统的诗韵)混淆和关於入声韵的问题。夏承焘指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从《樵歌》用韵,可测其书之仿佛”。夏先生仅举出《樵歌》用韵的一些实例作了初步探测,尚未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而充分的依据。因此兹试将《樵歌》用韵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是很有必要的,或可由此重新审视戈载的《词林正韵》。
《樵歌》存词二百四十五首,唐圭璋补辑一首,共为二百四十六首。兹据《全宋词》本将朱敦儒用韵情况加以归纳分部,按宋代通行《广韵》系统的《礼部韵略》标明韵部。每部仅以平声韵字标目,分平声韵和仄声韵(包括上声和去声),入声韵单列。所录韵字以词调为单位,每组韵字之前注明调名。调中如《西江月》《相见欢》《定风波》平仄互押者分别归属,又如《减字木兰花》《清平乐》《昭君怨》《菩萨蛮》《洛妃怨》换韵者,亦分别归属韵字。凡本部混用其他韵部者以〔〕注明。凡属闭口韵字,於字旁以标明。
一东冬
平声《木兰花慢》风钟空同东龙容中融,《醉思仙》空虹蓬东从容红枫鸿,《西江月》翁风空虫,《西江月》风容空东,《眼儿媚》浓栊风逢丛,《眼儿媚》浓栊风逢丛,《眼儿媚》浓栊风逢丛,《减字木兰花》风红,《减字木兰花》栊中风红,《减字木兰花》踪红,《风蝶令》空中红风东翁。
仄声《醉春风》洞弄送拱宠重空梦动,《鹊桥仙》凤动弄梦,《如梦令》凤动用用用洞,《西江月》用梦,《西江月》梦董。
二江阳
平声《满庭芳》光妆长珰郎床芳觞黄,《临江仙》量忙藏羊详光,《鹧鸪天》郎狂章觞王阳,《捉拍丑奴儿》香凉潢厢裳,《望江南》床凉乡长阳量,《长相思》黄霜羊长量量忙乡,《采桑子》阳湘霜光长央,《阮郎归》珰妆香凉觞肠忙长,《相见欢》凉阳黄香妨,《浪淘沙》江窗凉艎香床量乡,《减字木兰花》香床窗长,《清平乐》珰妆肠,《菩萨蛮》阳芳窗香,《菩萨蛮》康簧香长,《菩萨蛮》香长郎藏,《洛妃怨》岗珰忘王。
仄声《鹊桥仙》帐上傍丈。
三支微齐
平声《临江仙》菲泥西携词时,《临江仙》飞稀西归啼〔回〕,《鹧鸪天》归词卮非衣飞,《鹧鸪天》卮辞奇机池瓻,《朝中措》医炊齏丝痴,《朝中措》痴梯机疑齏,《浣溪沙》飞低肥披归,《诉衷情》池飞衣迟低时,《柳枝》时离杯垂违归,《朝中措》奇辉衣肥知,《浪淘沙》迟迷时移伊医培篱,《减字木兰花》为痴,《减字木兰花》诗几知〔杯〕,《减字木兰花》知眉时西,《清平乐》〔梅〕肌微。
仄声《念奴娇》外碎地戏事子此底,《洞仙歌》岁会似计醉世,《木兰花》缀至意异使醉,《蓦山溪》蕊里李底醉悴外,《蓦山溪》妹是洗寄佩泪二睡,《蓦山溪》世事水蕊醉里李,《蓦山溪》泪喜洗细外似气履意,《感皇恩》地缀味醉事戏意岁外,《青玉案》瑞施蕙李里致意醉,《苏幕遮》计契睡事几蔽醉地,《减字木兰花》李外醉泪,《减字木兰花》李外醉泪,《减字木兰花》李外醉泪,《减字木兰花》醉泪,《减字木兰花》子里止尾,《减字木兰花》袂外,《减字木兰花》醉睡,《减字木兰花》水退醉泪,《清平乐》翠外水起,《洛妃怨》会事,《相见欢》事泪,《相见欢》事水,《相见欢》事是,《千秋岁》瑞子体字事滞地岁醉蕊,《如梦令》睡味戏戏戏事,《如梦令》纪四会会会岁,《定风波》字殢泪指。
四鱼虞
平声《清平乐》疏舆书。
仄声《聒龙谣》宇许古去缕顾女路,《聒龙谣》去露与舞素住醑路,《水龙吟》去顾注暮许处羽苦雨,《念奴娇》处翥举伫聚付舞去,《木兰花》去住宇缕聚路,《蓦山溪》住雨暮语处路数,《苏幕遮》去处暮雨处苦路主,《踏莎行》步去雨觑侣路,《一落索》住语去暮处数,《桃源忆故人》住苦虑去路悟古处,《卜算子》雨注缕去,《卜算子》路树雨鼓,《如梦令》雨数处住住去,《减字木兰花》住去,《减字木兰花》去雨缕住,《清平乐》住去路处,《清平乐》雨误处缕,《菩萨蛮》苦悟去语,《洛妃怨》伫素。
五佳灰
平声《乌夜啼》催梅杯开,《沙塞子》梅催〔池〕〔归〕,《西江月》开怀才排,《浣溪沙》杯〔宜〕〔枝〕〔词〕摧,《燕归梁》开〔吹〕雷台催来徊,《相见欢》梅开苔催回,《减字木兰花》来杯,《减字木兰花》催开。
仄声《减字木兰花》碍在,《西江月》碍在。
六真文元侵
平声《风流子》春〔明〕津云神尘魂昏,《临江仙》云亲春沈人身,《鹧鸪天尊》神春瞋因人,《南歌子》春新裙茵尘人,《定风波》春尘身〔情〕人,《南乡子》身新频门〔盈〕茵恩痕,《南乡子》昏门颦裙薰痕魂春,《西江月》〔青〕神新春,《浣溪沙》人昏春匀裙,《鹧鸪天》〔声〕人新砧〔零〕巾,《菩萨蛮》门昏人门,《鹧鸪天》真茵人新尘寻,《鹧鸪天》云春人尘〔声〕〔平〕,《朝中措》门寻人春昏,《胜胜慢》云纷尊巾人〔兴〕深〔平〕,《诉衷情》春云恩新尊,《朝中措》门寻人春昏,《采桑子》云尘巾根〔平〕人,《行香子》沈侵针颦新昏魂尘寻,《长相思》〔晴〕阴云痕人人〔情〕〔平〕,《西江月》云心新亲,《水调歌头》阴心金音斟今寻魂,《菩萨蛮》沈深心寻。
仄声《卜算子》慢紧尽晕问〔病〕枕信正阵,《减字木兰花》听恨,《西江月》〔静〕稳,《西江月》听〔静〕,《卜算子》信近〔胜〕饮,《桃源忆故人》阵恨甚问晕沁尽近,《相见欢》韵品。
七寒删先覃盐咸
平声《满庭芳》寰欢寒山竿澜轩官间,《鹧鸪天》残寒山顽闲间,《鹧鸪天》丹宽闲湲间还,《朝中措》间看鞍颜衫,《相见欢》间珊山闲颜,《水调歌头》旋传娟言蟾边躔圆,《西江月》缘年钿前,《浣溪沙》残寒乾酸看,《望海潮》川川〔坤〕天闲千然烟前间年,《临江仙》年眠川然天仙,《鹧鸪天》川烟眠前肩年,《鹧鸪天》天毡贤跹娟弦,《鹧鸪天》颠年牵毡眠天,《朝中措》弹残欢鸾寒,《朝中措》弹残欢鸾寒,《朝中措》看寰官寒间,《浣溪沙》闲间鸾颜欢,《浣溪沙》难阑欢环看,《诉衷情》欢弹残寰言寒,《临江仙》拈阑山还言笺,《采桑子》安帘山鬟残寒,《浣溪沙》官山闲环鸾,《减字木兰花》乾寒残山,《减字木兰花》山帆言船,《减字木兰花》山帆言船,《减字木兰花》山帆言船,《减字木兰花》残烟,《减字木兰花》监惭闲年,《减字木兰花》寒酸,《减字木兰花》天年仙船,《清平乐》乾寒厌,《昭君怨》寒残。
仄声《水龙吟》乱散劝剪满粲宴转,《洞仙歌》绽晚暖羡殿燕,《鹊桥仙》遍点怨殿,《鹊桥仙》绽晚眼畔泛见,《蓦山溪》遍燕乱苑限怨晚,《桃源忆故人》转暖院软展浅远,《卜算子》岸晚点遍,《鼓笛令》暖转盏点念短绊断,《谒金门》恋殿卷暖殿怨燕远,《感皇恩》遍泫畹见艳远间看晚,《杏花天》燕遍怨晚卷碾扇面,《踏莎行》线宴乱愿健浅,《渔家傲》染健漫扇劝散减转伴燕,《桃源异故人》雁怨浅看院转遍见,《减字木兰花》扇晚见燕,《减字木兰花》晚燕,《减字木兰花》满算,《清平乐》见晚遍怨,《昭君怨》断怨,《定风波》线见,《西江月》浅见,《相见欢》见掩,《相见欢》晚散,《相见欢》乱散。
八萧肴豪
平声《西江月》朝梢销迢。
仄声《苏武慢》照好恼抱少笑了岛,《一落索》晓照老了少草,《渔家傲》调抱悄照早了少老少草,《忆帝京》教妙巧恼老晓好俏,《桃源忆故人》到晓扫道耗照少草,《洞仙歌》表教笑到妙少,《感皇恩》好笑帽倒晓少到草老,《杏花天》晓峭了草杳少耗到,《点绛唇》草巧老少好笑倒,《点绛唇》早沼讨到好帽笑,《柳梢青》照草少渺啸,《卜算子》好早草老,《西湖曲》好帽道了倒笑,《西江月》晓草,《减字木兰花》老笑,《减字木兰花》老笑妙到,《清平乐》少老道笑。
九歌
平声《朝中措》河罗娥波歌,《浣溪沙》蛾歌多梭何。
仄声《蓦山溪》过个坐可破卧,《卜算子》锁躲可我,《减字木兰花》我堕,《减字木兰花》我个大坐,《减字木兰花》我坐,《减字木兰花》可我过破,《清平乐》妥破作那。
十麻
平声《芰荷香》花沙车斜华霞涯挝槎琶家,《朝中措》涯花霞茶家,《诉衷情》鸦华茶瓜涯家,《减字木兰花》琵家。
仄声《好事近》洒怕假耍,《减字木兰花》酢醡假谢,《昭君怨》榭架。
十一庚青蒸
平声《水调歌头》冥明〔尊〕情更倾盈生,《相见欢》声沈城更灯,《相见欢》瀛庭笙轻醒,《临江仙》阴〔云〕城明声横,《沁园春》心〔人〕〔真〕情扃〔存〕成庭兄清,《水调歌头》今清情颦橙斟盈明,《鹧鸪天》灯层明觥横〔人〕,《鹧鸪天》清青〔君〕汀〔魂〕明,《恋绣衾》平今〔云〕惊生,《西江月》林声心轻,《减字木兰花》惺行情明,《减字木兰花》行迎生坑,《减字木兰花》更明亭屏,《清平乐》轻行莺,《清平乐》宁晴明。
仄声《渔家傲》径〔阵〕整影静艇映醒定凭,《桂枝香》定横井〔紧〕〔鬓〕整〔稳〕艇影〔听〕省〔问〕,《西江月》定命。
十二尤
平声《雨中花》楸州留游刘侯流周,《水调歌头》游头留楼流忧愁州,《水调歌头》楼秋舟游浮洲酬不,《木兰花慢》秋愁畴悠幽头收留州流,《浪淘沙》秋头收愁忧州楼流,《沙塞子》愁秋浮流,《相见欢》秋愁头休留,《相见欢》楼秋流收州,《昭君怨》休流。
仄声《桃源忆故人》后袖就皱透候昼瘦,《点绛唇》奏候有瘦酒寿久,《减字木兰花》酒瘦。
十三屋沃
入声《杏花天》曲局缩玉竹宿足续。
十四觉药
入声《好事近》却萼乐落,《好事近》药缚觉乐,《点绛唇》索薄落角著雀掠。
十五质陌锡职缉
入声《满江红》石碧色白客宅适策北,《鹊桥仙》客碧息迹,《鹊桥仙》日湿客得,《梦玉人》客藉碧摘翼适敌得,《好事近》湿碧瑟息,《好事近》力湿碧迹,《好事近》宅笛碛息,《好事近》的亿迹北,《好事近》碧色敌得,《忆秦娥》碧客客夕急息息得,《忆秦娥》急白白雪摘忆忆色,《忆秦娥》窄客客迹隔识识北,《卜算子》失立逼急,《好事近》客侧夕识,《柳梢青》迹客碧北得,《柳梢青》集客得碧夕,《双鸂鶒》碧鶒力碛笛息得觅,《春晓曲》急沥瑟,《念奴娇》戚食客迹益识息惜,《菩萨蛮》碧湿夕忆,《菩萨蛮》色陌客侧,《菩萨蛮》客色壁碧,《菩萨蛮》急湿笠碧。
十六物月曷黠屑叶合洽
入声《念奴娇》〔白〕〔客〕〔隔〕雪蝶月歇折,《念奴娇》月阙掣接雪绝发说,《念奴娇》叶切彻月结设灭咽,《念奴娇》〔色〕叶〔客〕〔白〕接阕歇月,《踏歌》阕发彻切结诀月越蝶说别节,《醉落魄》叠雪叶说越歇月,《柳梢青》别发月〔也〕说,《柳梢青》热歇绝月阙,《柳梢青》洁发别悦月,《生查子》节雪切说,《如梦令》节月〔客〕〔客〕〔客〕说,《如梦令》月辣雪雪雪叶,《如梦令》月蜡叶叶叶雪,《如梦令》坼折说说说热,《好事近》绝叠别雪,《好事近》节雪月灭,《忆秦娥》列节节发雪热热悦,《十二时》叶咽绝折节,《好事近》蝶月别叶,《好事近》叶蝶结叠,《点绛唇》叶发别〔客〕彻绝月。
从《樵歌》用韵情况,可见其分部恰为十六条,正与《韵记》所述朱敦儒所拟词韵相合,可视为其词韵书之复原。兹列表如下:
〖XB,HT5"H;Z<续表>〗
韵部平声仄声入声
一东冬董肿送宋
二江阳沟养绛漾三支微齐纸尾荠置未霁四鱼虞语麌御遇五佳灰蟹贿泰卦队六真文元侵轸吻阮寝震问愿沁七寒删先覃盐咸旱潜铣感俭豏翰谏霰勘艳陷八萧肴豪筱巧皓啸效号九歌哿个十麻马禡十一庚青蒸梗迥敬径十二尤有宥十三屋沃十四觉药十五物月曷黠屑叶合洽十六质陌锡职缉
从上表我们可见词韵的特点:词韵参照诗韵,将宋以来通行的《广韵》系统的《礼部韵略》韵部进行合并,即将平声三十部合为十二部,将上声与去声各三十部合为十二部,将入声十七部合为四部;诗韵只分平仄,入声包括在仄声内,词韵则分平声、仄声和入声三类;仄声韵包括上声和去声,入声韵单独使用。词韵韵部的简化与上去声合用,这是其宽于诗韵之处;词韵入声单列一类,不得与仄声相混,而且每一词调有用韵的特殊规定,这是其严于诗韵之处:所以不宜简单地说词韵宽于诗韵。我们将朱氏的十六条与戈载《词林正韵》十九部进行比较,可发现它们有很大的差异,这表现在:灰韵在朱氏是单独为一部的,并未与支微韵合并;闭口韵侵和覃盐咸部在朱氏韵里已经分化而不存在;入声韵的叶合洽部在朱氏韵里已与物月曷黠屑合并;戈载于第三、四、五、八、九、十、十二部后所附入声入派三声,这皆在朱氏韵中不存在。现代词学家宛敏灏说:
我想,唐宋词的用韵情况,已是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现在研究它,无论是吸取前人用韵的优良经验,或是为着了解当日韵部分合的情况以至方音差别,都应该把这些资料看得同等重要,不能以意取舍,是甲而非乙。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唐宋人依照口语协韵的做法是正确的,才不至怀着复古成见而讥弹前人用韵失检。宛敏灏:《词学概论》第1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樵歌》用韵正体现了宋代词人依照口语协韵的习惯,表现了词韵与诗韵的区别。这与我们所了解的宋人用韵实例相符,当然排除某些使用方音协韵和入派三声的个别例子。因此它可视为朱氏所拟词韵十六条之复原,重现了宋词用韵的真实。
近世学者很重视朱敦儒的词韵,语言学家们还研究了《樵歌》的特殊用韵现象,认为朱敦儒已打破三系阳声韵的界限。我国中古音里以nɡ、n、m三个声母收音的附加鼻声韵母被称为三系阳声韵。《礼部韵略》里属于第一系nɡ的韵目有东冬江阳庚青蒸,属于第二系n的韵目有真文元寒删先,属于第三系m的韵目有侵覃盐咸。在诗韵中此三系阳声韵目是不能混淆的,须各自单独使用,但在宋词中却往往打破了三系的界限,这突出地表现在朱敦儒的词作里。语言学家黎锦熙研究了《樵歌》之后得出结论:
统计《樵歌》三卷中用附声韵的词凡八十六首,除属于元寒韵不计外,就有四十二首……除这十二首(小令)外,其余二十九首中或庚青与真文不分,或真文与侵不分,或寥寥数韵中竟将庚青、真文、侵三系通押起来。黎锦熙:《论宋词三系附声韵母》,《樵歌》附录,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例如朱敦儒的《行香子》即是三系韵通押的:
宝篆香沉。锦瑟尘侵。日长时、懒把金针。裙腰暗减,眉黛长颦。看梅花过,梨华谢,柳花新。春寒院落,灯火黄昏。悄无言、独自销魂。空弹粉泪,难托清尘。但楼前望,心中想,梦中寻。
全词共九个韵字,属庚青的有颦,属真文的有新、昏、魂、尘,属侵的有沈、侵、针、寻。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如黎锦熙所统计,但能否据此而断定:宋词中“那时的普通语音连这三个界限也打破了”呢?从考察朱敦儒用韵后,我们会发现具体情形是较复杂的。m系阳声韵又称闭口韵,发此音颇为困难,而且韵较窄,所以在宋代语音中已发生变化,遂分化入其他两系了。例如朱氏将闭口韵侵部的寻、深、沈、侵、针、阴、心、金、音、斟、今合入真文部,亦偶尔将少数侵部韵字与庚青蒸同押;又将闭口韵覃盐咸与寒删先合并,因而闭口韵实已消失。关于真文与庚青蒸,朱氏词中如真文中混入明、青、盈、情、声、零、平、颦、晴等韵字,庚青蒸中混入尊、人、真、存、君、魂、云;这仅是偶尔的通押,就其整个用韵情形来看,这两部仍是独立的。所以关于宋词中三系阳声韵的实际情形应是m系韵分别并入其他两系,nɡ与n两系阳声仍不相混,仍是独立的。
关于宋词入声韵,陶宗仪记:“然见所书十六条,与周德清所辑,小异大同,要以《中原》之音,而列入声四韵为准。”戈载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有误,将“而列入声四韵为准”误为“外列入声四部”,则入声四部在十六条之外,以致其《词林正韵》列十四部,外列入声五部,共十九部。近世词学家吴梅将入声韵增加三部,为八部,词韵遂有二十二部。吴梅:《词学通论》第16~21页,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朱氏关于入声韵的分部乃根据现实语音情形,即与m系阳声韵相应的入声缉并入质陌锡职,叶合洽并入物月曷黠屑。这样入声四部实为nɡ系和n系相应之入声各列两部,反映了入声在宋代语音中的变化。语言学家唐钺认为:
我的浅见以为入声失却收声是因为“词”(指入乐的)盛行的原故……词既是备歌唱的,那末入声在词中就不能保有他的原有性质。因为歌唱时,字音要延长,才可以协乐,可以悦耳。入声的收声是暂声,不能延长。所以要除去收声,只留他收声前的音,使他可以延长。入声无论在词中哪一部分都要有延长的可能,但是押韵的入声,唱时延长尤其利害。所以入声失却收声大概从做韵脚用的时候起头。唐钺:《入声演化和词曲发达的关系》,《东方杂志》第23卷第1号,商务印书馆1926年。
入声韵在朱氏词韵中独立存在,而且不与其他韵部混押,也不存在入派三声的现象。这非常有力地证实了唐钺的推测是不能成立的。
朱敦儒在南宋之初概括宋词用韵的实际情况,拟订词韵十六条,它虽未能流行,而在元末散佚无考,但是他在词作中是按其所拟词韵规则用韵的。兹据陶宗仪《韵记》提供的线索,对《樵歌》用韵进行考察,使朱氏词韵十六条复原。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宋人词韵真实,体现了一些规律,为我们解决词韵分部、三系阳声韵和入声韵等词学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由此应引起我们对《词林正韵》确定的标准作出重新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