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贵 “一团火”精神

书名:中华道德楷模·当代卷 作者:白云涛  郑国柱  字数:147572 更新时间:2019-11-27

  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从小生活在贫苦的家庭,11岁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食品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所受的苦难让他不堪回首。在旧社会当店铺学徒是卑贱的,而新中国给了张秉贵信心和尊严,新中国的售货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新旧对比,虽然对象都是为人服务,但意义却有本质的不同。张秉贵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从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百货大楼作为全国最大商业中心,客流量很大,顾客经常要排长队。张秉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佩服的“一抓准”和“一口清”,减少了顾客排队时间,受到顾客的好评。

  一 过硬的技术,高尚的道德

  1955年,新建的北京百货大楼开业,只招聘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凭着“多年的经商经验”和对新中国服务行业的热爱被破格录取,这令他兴奋不已,他感到新中国的曙光正照耀着他,在宽敞明亮的“新中国第一店”当售货员很光荣和自豪。

  张秉贵不仅在售货技术上过得硬,他还对顾客的购买心理也揣摸得十分准确,这令顾客十分称赞。为了精通商品知识,对服务工作特别热情的他,每逢公休日,他却不能休息,他蹬起自行车,来到工厂、医院和研究单位,仔细了解糖果知识,由于熟悉顾客和商品的特点,张秉贵甚至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的顾客推荐商品,推荐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糖果。比如,对于消化不良的顾客,他介绍柠檬糖或咖啡糖果;对于肝病患者则介绍水果糖果;对于嗓子不好的顾客,他便建议买薄荷糖。张秉贵“一抓准”服务,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把普通的商业售货简单的操作,升华为艺术境界,被喻为“燕京第九景”,一位音乐家看到他的服务后说:“你的售货动作优美,富有节奏,如果配上音乐,是非常动人的旋律。”

  后来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使顾客减少了排队时间,受到顾客的称赞。

  张秉贵正是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为顾客服务中去,所以他的服务不单纯是技术性,更多地体现在情感和生命中。他说:“站柜台不单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单是买与卖的关系,还是相互服务的关系。”张秉贵说:“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外国人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文明。我们工作是平凡的,但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他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时时刻刻想着首都的形象,他要通过自己的服务把首都人民热情好客的形象通过小小柜台传递给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他的心中装着为顾客服务的“一团火”精神,小小柜台连世界,他利用这小小柜台,通过接待来自海内外的人们,把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和道德传播出去,带给人们社会主义普通百姓的幸福和党的温暖。

  二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张秉贵是从黑暗的旧社会苦苦挣扎熬到了新中国,成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范。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这些都是他工作上的动力。

  在旧社会,他是伺候掌柜的下人,没有尊严,他忘不掉在旧社会一幕幕被凌辱的辛酸。一次,劳累了一天的张秉贵给掌柜捶腿时,以为掌柜睡着了,想停下来歇会儿,被掌柜一脚踢在胸口上。还有一次,一个国民党兵痞来买冰淇淋,等的时间稍长点,不分青红皂白,重重地一拳打在他心口上。

  可是在新中国,他接待过一名有病的顾客,他根据这位顾客病情有忌口的特点,帮她选择了几种适合她吃的点心,这位顾客还专门提着礼品到柜台来看望他。新旧两个社会这么强烈的对比,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更让他感受到新中国人与人的平等和良好的道德。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他还为自己定下坚持热情服务的三条守则,即进入柜台就是进入战斗岗位,必须全神贯注,眼、耳、口、手、脚、脑这六部“机械”同时开启,任何原因不得懈怠;服务时,不能把个人的烦心事和不愉快的情绪带入柜台和工作;要以热对冷,化冷为热。为使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他又自学了语言学。

  张秉贵利用这小小柜台,把新中国的服务理念和新中国良好道德传扬到世界各地。30年的时间里,他接待过400万人,他从没有和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为祖国争光、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信守的誓言,他把小小柜台当作一个展示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舞台,把首都人民的友爱和温暖发散给每一位顾客,由他们把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的高尚理念通过他热情周到的服务带到了世界各地,他的服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而是升华到了一定的思想境界。

  三 为人民服务是我毕生的愿望

  张秉贵从小受尽苦难,身体并不好,可是他一进柜台就精神抖擞,有个干净利落劲。他十分注重仪表,他认为要想做好服务工作,不仅要有商业道德和过硬的服务本领,还要格外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做食品行业自己每天脏兮兮的,顾客没买东西就会先倒掉胃口,谁还会买你的东西呀!所以,不管工作多累,他上班前要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服装整洁,精神焕发地站在柜台前。

  张秉贵站在柜台里,就像战士进入阵地一样,时时保持着自己饱满的精气神,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到下午就容易疲倦,疲倦后容易对顾客产生冷漠情绪。可张秉贵却从来不会这样,从清晨开门接待每一个顾客,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个顾客,自动至终都能春风满面,微笑送客。就是快到了退休年龄,他也明显感到体力有些不支时,他照样还是给人一种生龙活虎的样子,可是谁又能想到,下班后,他却步履蹒跚得像个老年人呢?

  张秉贵和他的“一团火”精神名扬国内外,那时,为了看张秉贵艺术般流畅的“一抓准”,热情的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在北京老少皆知,非常受人尊重。一次,他坐公共汽车有人认出了他,给他让座;去洗澡时有人愿给他搓背,那人说:“我也是您的顾客,今天就让我为您服务一次吧!”这些事,让张秉贵很感动,他感受到了良好道德的回馈。

  他病重住院期间,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教授、专家,更多的是他服务过的热爱他的顾客。

  一位看过他售货的国际友人曾经感慨道:“这种场面,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电影明星才能遇到,而在中国,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就能享受此殊荣,真是了不起!”张秉贵很自豪,他感到在一个道德高尚的国度里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售货员是多么的幸福!

  张秉贵和他的“一团火”服务精神至今仍是商业行业学习的榜样。“诚信经营,争创一流”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用良好的道德服务于顾客,是张秉贵留给后人的最好的财富。张秉贵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他说:“别小看这小小柜台,不单是买卖关系,它传递的是首都人的温暖、诚信、文明和友谊,岗位平凡,意义重大。”张秉贵就是凭着这“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温暖了每一个顾客的心,因此他自己也荣获了许多荣誉称号。他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共十一大,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7年,张秉贵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半身铜像,他的“一团火”精神一直鼓舞着勤劳善良的人们。

  张秉贵在练习一抓准

  张秉贵对人像一团火

  张秉贵铜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