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1942年10月出生,山东金乡县人。1961年入伍,1962年加入共青团。生前任解放军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班长,1965年7月14日,为保护他人安全,扑向炸药包而牺牲。2009年9月,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一 立志做英雄
1942年,王杰出身于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爱听刘胡兰、邱少云的故事,喜欢看英雄画册。1957年,家乡发大水,他冒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61年8月,王杰应征入伍,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他看到战友开坦克很威风,觉得当技术兵更体面。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后,他的思想转变了。认为应该像张思德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兵就是要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要以服从祖国需要为快乐。他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锻炼,王杰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提高,1963年2月2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在国防施工中,哪里有重活,他就奔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
1963年8月27日,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战士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由于洪水包围着木料场,须派一个尖兵去探路,王杰抢着当尖兵。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几次掉进深坑,腿上、手上被铁丝网划破。他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上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战友们的士气。这一年,王杰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
1964年1月,王杰被提拔为副班长,后又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像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王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冬训中,他第一个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山洪暴发时,他第一个跑去抢救被冲走的物资;在危险的地方进行爆破,他总是抢先去装药、放炮;出现哑炮时,他争先恐后地去排除。战友们这样说:“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王杰用这些平凡而闪光的动人事迹,实现了他的英雄志愿。
二 扑向炸药包
1965年7月上旬,王杰所在的部队拉练到邳州张楼公社,并在那里进行军事演练。县武装部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了民兵地雷班,请求部队帮助训练爆破技术,这个任务落到了王杰和陈学义两人身上。王杰是个班长,两次立功,是部队战士中的一级爆破技术能手。他对完成这个任务也充满信心。
王杰和陈学义在训练场,认真向民兵们传授爆破技术,耐心讲解技术要领。7月14日,他们进行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这种地雷没有导火索,瞬间爆炸以消灭敌人,抗日战争时期在民兵中广泛运用,但实物训练有一定危险性。这天清晨,王杰给当地“五保户”挑完水后,独自到小河边用拉火管连接雷管试爆,一是先试验以防止意外,二是为实物教学做准备。他试爆两次,都是成功的。
7点30分左右,王杰带领民兵班和人武干部共12人来到训练场。王杰讲解实爆要领和训练课目,开始进行实爆演示。他熟练地捆好炸药包,将导火索、雷管、拉火管连在一起,再把雷管顺利插入炸药包中。王杰向周围的人讲解道:“我刚才所做的,就是炸药包的实爆连接步骤。做完这些后,下一步拉去拉火管的拉火栓,导火索就会点燃……”大家认真地听着看着。
突然,导火索燃烧起来,火星哧哧喷溅。现场的人惊呆了,拉火栓没有拉去,它怎么会燃烧呢?眼见导火索就要烧完,炸药包马上就要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声喊道:“快闪开!”他毅然张开双臂,扑向了炸药包。一声巨响,王杰被炸飞了。在场的12人得救了,只有1个民兵腿部受了轻伤,王杰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三 英雄被确认
事件发生后,王杰所在的工兵营向师部做了报告,师里调查组查看了现场,对王杰的牺牲感到惋惜,又对亡人事故很气愤。工兵营为弄清爆炸原因,召开了事故分析会,与会者认定,拉火管不会自燃,除非有人做手脚。这样,王杰就成了被怀疑对象,因为事发当天早晨,只有王杰一人去过实爆点。师党委召开会议研究,把王杰的牺牲定性为是“一起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责任亡人事故”。
7月16日上午,张楼公社用楠木为王杰做了棺材,按当地的风俗厚葬。20多位德高望重的社员抬棺,公社书记在灵柩前领路,上千名群众送葬,路上哭声一片,王杰的战友个个哭成泪人。下午,工兵营为王杰举行追悼会,实为情况通报会,通报师党委对王杰的结论,战友们却无法接受。而当时在场的12个人联名给部队写信:“王杰教员是为我们死的,不能冤枉他呀!”调查组也感到需要深入调查,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调查组重新来到事故现场,让民兵们按照当时各自的位置站好,回忆事情经过和情景,特别是一个民兵示范王杰扑炸药包的动作,解开了调查组的疑团。爆炸瞬间,王杰并没有向后倒躲避,而是扑向炸药包。作为一级爆破技术能手的王杰,完全能够从所处位置向后倒,躲避45度角的最大杀伤角。王杰是为保护在场的12个人而牺牲的!
在师党委会上,调查组如实汇报了调查情况,师党委会将王杰的牺牲定性为舍身救人。师党委又向济南军区装甲兵党委报告了调查情况和师党委的意见。济南军区装甲兵党委又聘请工兵专家重新鉴定。结论是:一、当时所用的拉火管已过期,拉火装置处于失控状态,导致了自燃现象的发生;二、在事发时从王杰所处的位置上看,在炸药包爆炸前只要他向后仰倒,完全可以躲过爆炸形成的45度最大杀伤角。专家指出:作为“一级爆破技术能手”虽然不能发现拉火管过期,可怎样躲避炸药包爆炸时的杀伤角是完全清楚的。专家的鉴定,找到了爆炸的原因。随即,王杰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四 精神万古存
王杰的事迹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赞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为王杰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总理看完王杰的日记,亲笔录下王杰的一首诗作为题词:“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朱德为王杰的题词是:“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部队党委根据王杰遗愿,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1965年11月,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8年,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其故里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立王杰烈士纪念馆。
1992年1月19日,江泽民同志亲临王杰生前所在连视察,称赞“王杰是一面旗帜”,并为王杰生前所在连亲笔题词:“弘扬‘两不怕’精神,培育‘四有’革命军人!”
2009年9月14日,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今天,王杰用生命铸就的“两不怕”精神,依然激励着人民,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王杰烈士墓
王杰烈士纪念馆在金乡县城北2.5公里处的花鼓村(现名王杰村)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