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贞 无私赡养孤寡老人30年

书名:中华道德楷模·当代卷 作者:白云涛  郑国柱  字数:147572 更新时间:2019-11-27

  林秀贞,女,1946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她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收养了一名弃婴,资助20余名贫困生步入大中专院校,安置20多名农民工就业。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一 老有所终,三十载无怨无悔

  林秀贞,1946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是一位如邻家大妈般亲切朴实的农村妇女。然而,她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选择:帮助数十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圆了他们的“养老梦”“求学梦”“就业梦”,林秀贞敬老孝道、扶贫济困的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林秀贞开始决定赡养孤寡老人是在1976年的冬天。那年持续的干旱,让村里的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连最基本的饮用水都无法保障。一天中午,林秀贞包了两碗饺子去看望五保户朱书贵两口子,一进门看见两位老人正在吃早上的剩饭,因为舍不得烧火,锅底结着冰碴儿。林秀贞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她想,朱书贵是抗战时期的老党员,曾经出生入死救过村里的百姓,是村里的功臣,怎么能眼看着他们晚景如此凄凉。回到家,她与丈夫和父母商量想要赡养二位老人,没想到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支持。第二天,她找到生产队长,谈了自己的想法,让他批准自己的请求。生产队长说,赡养老人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啊,你才30岁,结婚才3年,不要头脑一热办过头事。林秀贞坚定地说,您放心吧,开弓没有回头箭。接过两位老人后,她立即借钱买煤给他们生了火炉,当时她家也没舍得生过煤炉子。又买了钢精锅方便老人做饭,他们不愿做饭时她就一天送三顿饭。还负责早起到井边排队给老人家挑水,她总是先给老人挑水,轮到自家时,只能淘点泥汤子。老人家的房子很破,她和丈夫到处拾砖头,动手给老人修房子。平常帮老人家打扫卫生,节日里为他们买肉包饺子,老人生病了帮他们买药,9年时间里,从未间断过。1984年,朱书贵和老伴都病倒了,为了把老人照顾好,她与丈夫把6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抱着铺盖住到了老人的小屋里,炕上住不下两个人,他们就找来两块木板睡在地上。他们给老人喂饭、吃药、接大小便,在老人临终前的最后74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脱过衣裳,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最终让两位老人体面而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她又陆续赡养了朱爱常、朱金林等4位老人。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好,她还经营了两家小企业。办企业免不了与伺候老人发生矛盾,每当不能顾全两边的时候,她总是放弃赚钱,优先照顾老人。30年来,林秀贞像亲生女儿一样为村里的6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二 幼有所养,一颗心温暖四方

  1998年1月,林秀贞到合肥谈业务时,在火车站捡到了一名3个月大的弃婴。虽然自己的生活负担已经很重了,但是她还是把这个男孩抱了回来,正式办理了领养手续,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孩子刚抱回来时,身体很弱,夜里常常哭闹,林秀贞每晚都要起来三五次,50多岁的她,一下子瘦了10多斤。有一天,孩子哭得特别厉害,脸色铁青,呼吸困难,抱到医院一检查,原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急需动手术。林秀贞没有犹豫,立即带着孩子到北京的大医院治病,经名医诊治,孩子终于活了下来,林秀贞也花了8000多元的治疗费。如今孩子已经10多岁了,活泼可爱,她一直把孩子看得和亲生儿子一样亲。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1992年以来,林秀贞先后出资4万余元,主动捐助了本村和邻村的1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圆了他们的求学梦。邻村的孩子王勇是林秀贞儿子的同学,家庭十分困难,他读中学时,林秀贞就经常接济他。后来,王勇考上了石家庄的一所大学,作为偏僻农村的孩子,这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一步。在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王勇的母亲愁得一夜没有合眼,没想到第二天林秀贞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书包找上门来,原来她东拼西凑,硬是给王勇凑了5500元的学费。邻村还有一个贫困家庭,4年内有3个孩子都相继考上了大学。可是这个家庭根本无力供3个孩子读书。第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时,林秀贞就资助了3000元,第二个孩子考上时,她又毫不犹豫地拿了3000元,到第三个孩子考学后,第一个孩子已经毕业工作了,但她还是凑了些钱送了过去。2007年,她又为一位父亲刚刚去世、母亲身患癌症的辍学女生捐助了6000元,帮她完成了学业。

  林秀贞资助孩子们读书,就是想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从来不图回报,不求感激。为了不给孩子们增加心理负担,她与孩子的家长达成口头协议,不让孩子们知道是自己资助了他们。如今,林秀贞资助的学生已经陆续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她的爱心让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体会着人情的温暖。

  三 艰苦创业,献大爱扶贫救困

  林秀贞不仅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而且诚实守信,聪明能干,是个经营企业的行家里手。朱书贵夫妇去世后,她感到身上的担子轻了点,就想经营个企业。1987年,她在朋友的帮助下,300元起家,办起了小规模的玻璃钢厂。后来又办了个橡胶加工厂,创立了河北省枣强县宏达防腐工程公司,事业一天天兴旺起来,这时林秀贞又有了新的想法。她看到本村和邻村的几个残疾人,被艰难的生活压得萎靡不振。过去林秀贞也曾捐助过他们,但是她想给钱只能救急,不能长久地改变他们的生活,于是林秀贞无偿地为他们提供玻璃钢、橡胶技术培训。邻村的郑丙臣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生活十分困难,林秀贞在橡胶厂安排他干坐着的活,在厂里工作3年,不但解决了日常生活费用,供儿子上学,还有结余给父母送点零花钱。本村的吴如水小时摔断了腿,长大又成了光棍儿,裴凤仙因患小儿麻痹症,拄着双拐,干不了农活,林秀贞看他们生活困难,就主动找到他们家里,请他们到厂里工作,为他们安排适合做的活儿。自1998年起,林秀贞在自家的小厂里安排了8名残疾农民就业,使他们不靠政府和他人救济,自己养活自己。林秀贞还请了一名炊事员,免费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送开水、搞服务。有位残疾职工父母都已过世,林秀贞自掏腰包,拿出4000多元钱,张罗着为他结婚办喜事,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如今,林秀贞厂里的这些残疾职工个个工作得很好,他们在小厂里工作得舒心,生活也有了劲头。此外,林秀贞还热心于其他的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捐资出力,累计捐资4万余元。

  林秀贞几十年如一日扶贫济困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当地老百姓的心。她被人们称为“好人林秀贞”,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07年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09年入选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林秀贞在给张振起老人喂药

  林秀贞老人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她的故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