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的现代追求,归根于贯穿这种批评和研究的诗学理念。现代诗学图景所显现的,是由胡适、闻一多、朱自清、卞之琳、艾青、袁可嘉等新诗理论和批评论著构成的知识谱系和面貌,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诗学传统和版图却被忽略或遮蔽。
一、背负十字架的思考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诗学研究,一直处于中-西、新-旧双重维度交织而成的纵横坐标运思,是一种“背负十字架的思考”。五四新诗倡导者们认为西化就等于求新,代表了现代化,积极借鉴西方来实现中国文学的根本转变。这是一种中-西横向思维方式,但是中国现代诗学除了现代的新诗理论批评,还应当包括现代的古典诗词、民间歌谣和外国诗歌批评与理论研究。这部分“现代性”诗学被长期遮蔽。新-旧纵向思维方式强调维护历史的连续性,倡导在历史创造中寻求中西文化发展的切合点。20世纪的古典诗学,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的巨型遗存,同时因新时代之急遽变革被激活,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现代性借鉴的资源。王国维诗学即是生动的范例。
以往中国文学史上的革新运动,基本上是通过本民族文学内部的演变来实现的,而五四新诗革命依靠的是异质文学的外力作用。但新诗倡导者们将新诗与传统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划分,忽略了它们之间更为内在和深层的联系。胡适、周作人等人就从中国古典文学中为新文学的诞生寻到了“历史的合理性”。
二、新旧诗学比较
旧式诗学特征:不仅采用传统诗话词话体式,而且鲜有论点、材料结合,注重逻辑论证的新学术研究,内容上或点评诗作,洞察入微,或阐明做法,切磋诗艺,留意的是风雅名教,寄托的是古典情怀。新式诗学研究的基本学术理念体现为:在继承和扬弃传统诗体研究、诗法研究以及旧有的考据、疏证等学术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学术理念和方法治诗学,譬如吸收西方近现代文艺理论进行研究,讲求逻辑性学理性,推进诗学思维现代化,等等。
除了诗学理念的更新,现代诗学的“现代性”品格还体现为诗学体式的转变、批判意识的勃兴和诗学新方法的运用。中国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在体式上最大的区别是:现代诗学属于论说体,表述较系统,讲究学理性,参照西方理论并采用现代文体,而不是用文学性的评点方式直接书写个人阅读感受,不属于散漫式、随笔性的“论辞”和“论事”之体。黄节的《诗学源流》突破传统的诗话形式,与现代西方学术体系接近,应该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诗学”著作。现代诗学另外一个区别于旧式诗学的特征为批判意识的勃兴。刘大白《中诗外形声律说》虽然是探讨古典诗的形式和做法,却洋溢着现代批判意识,属于新式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