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胡风

书名:杜谷诗文选 作者:杜谷 字数:162973 更新时间:2019-12-02

  胡风先生逝世已经快两年了。我早想写一点纪念他的诗文,以寄我的哀思。但我同他仅有数面之缘,交往稀疏,对于他的思想情操,所知甚少,所以迟迟没有落笔。然而,他早年对青年作者殷殷关切之心,我是深深感受过的。记下那一点往日的经历,或许可以作为新文学史料中的补白,那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我第一次见到胡风,是在1940年的深秋。我刚从成都逃亡到重庆,生活无着,浪迹街头。一天,我的中学老师、诗人常任侠告诉我:10月19日,全国文协要在枣子岚垭下的巴蜀学校操场开会,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参加了。会场的规模不大,常老师介绍我在会场上认识了诗人艾青。他还告诉我:站在简陋的主席台上的是周恩来同志。恩来同志身穿一件黄卡其布的简易西装,内穿一件敞领淡蓝色衬衫,神采奕奕。

  站在他旁边的是一位壮实的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三十多岁,却已经谢顶了,方正的脸庞,饱满的宽额。他在主持大会的仪式。常老师告诉我,他就是胡风。这时我认识了他——这位同鲁迅并肩战斗过并被鲁迅深深器重的文艺理论家。当然,他并不认识我。

  1940年10月1日,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开始组建。田汉同志介绍我到他担任组长的文艺组工作,住在通远门外天官府的一座危楼上,胡风是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十个专任委员之一,住在赖家桥乡间宿舍。从此我常见他穿着那件洗旧了的蓝布长衫,腋下夹着一个白布包,从乡下匆匆进城,风尘仆仆地奔走到会里来。这种情境常常使我想起他在诗集《野花与箭》中写于20年代的一首诗《我从田间来》:

  我从田间来,

  蒙着满脸的灰尘——

  望望这喧嚣的世界,

  不自由地怯生生。

  我从田间来,

  穿着一身老布衣——

  在罗绮丛中走过,

  留下些儿泥土底气味。

  ……

  他的确像是一个乡下人。像乡下人那样淳朴、浑厚、耿直和赤诚。正如他在晚年所说的:“我是穿着老布衣带着泥土的气味挤进了有文化生活的社会的。”这时我早已认识他了,他却依然不认识我。我只是一个喜欢写诗的小青年。

  当年在文化工作委员会,除了郭沫若、茅盾、阳翰笙、田汉、洪深、老舍、胡风这些著名的大作家以外,在文艺组,还聚集了一批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如光未然、贺绿汀、李可染、石凌鹤、力扬、卢鸿基、柳倩、臧云远、安娥等。我和木刻家卢鸿基以及小青年孟世昌、孙杰、田大畏一起,住在二楼大办公室旁边的集体宿舍里。卢鸿基,30年代在“一八艺社......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29.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