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校园是匆忙的,步履匆匆的家长,顾不得自己的辛苦,顾不得自己上班迟到,风雨无阻的送自己的宝贝上学,看看那些“小皇帝”和“小公主”们,有送到校门口高声嚎叫的,有到了学校门口无理取闹的,有到了教室门口还在“依依惜别”的,此情此景,叫人感动之余,总是感到莫名的忧虑。对于家长的心情,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想把这种想法写下来,对家长也好,对学生也罢,或许会有一点点帮助。
记得小时候上小学,学校离家有三四公里,明天清晨在母亲的催促声中,或背着小书包,在村口的路边,等着可以和自己同行的伙伴,一路有说有笑,一路打打闹闹,那应该是一天中最自由的时光;或是拿着自己心爱的课本,一边走一边读书,要是老师留了背诵的任务,一路走来“读”此不彼,乐在其中。上学的一段路,没有母亲的陪伴,没有父亲的护送,到也走得坦然,走的无忧无虑,走的叫人难忘,仿佛就在昨天。
有了自己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到小学,总是有人保驾护航。上学前班时,为了自己图省事,孩子常住母亲家。母亲的照顾最彻底,从学校到家只有三分钟的路,但每天上学放学,总是有母亲执着的身影等候,看着母亲攥紧孙女手的样子,听着母亲注意安全的谆谆教导,所以对孩子的这些小事小非就懒得去管。因为我知道,在母亲的心目中,宝贝孙女是心头肉,要星星绝对不会给月亮的。后来感觉到孩子教育要靠自己,所以在母亲不情愿的絮叨声中,接孩子到自己家,也许是人的本性,也许是爱的本能,也许是对独生子女的怜爱,我也在自觉不自觉的重复着母亲的做法。上学跟我一起走,路上与我寸步不离,甚至紧紧的牵着手。放学在校门口等我,不见不散,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我有急事出差,她居然能在校门口一直等,直到母亲去接她。为此还落了母亲不少的埋怨。
有一天,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十岁的孩子,提着买来的大包小包的蔬菜进来,俨然一个小大人。我有些惊诧不已,因为在城市里长大的孩象在“温棚”里长大的“独生苗”,能干这些活的实在是太少了。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从一年级时,就自己坚持上学,因为两口子在乡下工作,难得跟孩子在一块,更别说送孩子上学了,所以经过生活中的锻炼,如今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但自己能够独立解决上学、放学的问题,而且还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朋友说,对孩子不要包办代替的太多,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家了,与妻子商量,决定纠正目前的做法。与母亲沟通,母亲的理由多的数不清,就是要坚持自己陪送,但我只能拿自己上学的事说服母亲。与女儿沟通,一说就开始哭哭啼啼,但胳膊扭不过大腿,还是不情愿的答应独自去上学。因为从家到学校要过两次马路,所以最初妻子象侦探一样跟踪了两次,确实没有什么“意外”,于是女儿在千叮咛万嘱咐中逐渐的学会自己上学。在女儿成长过程中,这样的小事微不足道,但能够在点点滴滴注意引导,加强锻炼,就一定能够的健康成长。如今,女儿的进步是明显的,大人不在的时候自己能够料理生活,还能力所能及的干一些家务,学习中的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清晨的校园是美丽的,因为有淅淅沥沥下着的小雨,因为有有增无减送孩子的“大军”,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雨伞摆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雨伞下面流动的那份爱,真的需要我们去理性的思考。因为人的一生中,风风雨雨在所难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为孩子去“撑伞”,我们也不可能一辈子为孩子遮风挡雨,只有放手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学会让孩子自己“打伞”,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