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书名:草鞋县令 作者:庹政 字数:422822 更新时间:2024-07-19


对于一个地方官来说,调任才是真正的考验。

嘉庆派出吏部官员快马加鞭,来到什邡城,传达调任诏书。嘉庆就是要看看什邡百姓的反映,若是百姓都拍手称快,那这纪大奎不是贪官就是酷吏。若是百姓风平浪静,那至少说明是个纪大奎不过是碌碌无为之辈。如果百姓万般不舍,那才能证明纪大奎是造福一方,为民谋利的好官。

当吏部官员来到县衙前,当众宣读皇帝诏书,宣读未完,城内城外已是哀嚎声一片,百姓自发聚集到城中,围在县衙周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直至道路拥堵,车马不行。人们对着空空荡荡的县衙长跪不起,为纪大奎祈福。关于他为政什邡,造福百姓的功德不断传入吏部官员的耳中。济灾民,兴教化,治水患,平战乱,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人们怀念着远在北京的纪大奎,这怀念之情都化作悲戚流涕,肝肠寸断。

翌日,当吏部官员准备回京禀报皇帝,车驾从县衙出,发现整个什邡县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一双草鞋。吏部官员不明,问县衙衙役,是何用意。衙役回答道:“纪大奎在什邡执政的这些年,经常穿着草鞋走到寻常百姓家,访贫问苦,扶弱济困,百姓都称他为‘草鞋县令’。门上挂草鞋,是表达对他的尊敬!”吏部官员不仅赞叹道:“若是天下为官之人,都像纪大奎这样,大清国必定海清河晏,盛世不衰。”

不日后,吏部的奏报到了嘉庆皇帝的案前,嘉庆帝看了奏报,大感意外。他之前已经预感,纪大奎是一任好官,只是他没有料到纪大奎竟然如此深受百姓的拥戴。意外之后,他又喜又忧。喜的是大清一朝,还有如此股肱之臣,忧的是,如此贤良之士,他竟然不曾听闻。吏部行官吏考课,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而纪大奎在各地任县令三十余年,竟然没有人上奏彰表其功绩。大清王朝的吏治难道就如此不堪。

于是,嘉庆下诏,再提拔纪大奎为鸿胪少卿兼浙江礼部侍郎,赐绢帛数百匹。他想借此昭告天下,若像纪大奎一样,为官清正者,皇帝都会封官赐爵。然而,不日后,纪大奎的一封奏书传来。嘉庆帝摊开一看,奏书上写到:

“承蒙皇恩,甚感有愧,天下之大,百姓疾苦仍深,下官力之不及,岂能罔受封赏。如今纪某年事已高,担任高职,恐有负皇恩。恳请致仕归乡,著书传道,为国为君再尽绵薄之力。纪某辞什邡县令一职,有负百姓之恩。恳请上皇,应纪某二事。一乃什邡战乱刚平,民众尚安,愿圣上开恩免去什邡县三年赋税,二乃削去高景关山山民之罪,让其众安于田园,忠效朝廷。此乃什邡之福,万民之幸!”

看完纪大奎的奏折,嘉庆帝深叹:纪大奎真乃忠良之臣。于是,两道诏令再度传到什邡:一是免去什邡三年赋税,二是削去高景关山子民之罪。听到这诏令,百姓们都知道,这是纪大奎为他们做的最后两件事。人们朝着遥远的北方,深深的跪拜,这份鱼水之情,穿越了千山万水。

一个月后,一叶扁舟,从襄阳出。沿着汉水,经武汉,进入长江,然后顺江东去。行至黄州地界,一轮明月高挂于天空。此时的舟中,有两个老人,一个是纪大奎,另一个就是他的夫人石竹娘。望着天空中的明月与星河,纪大奎忍不住吟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石竹娘:“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先生一路坎坷,一生风雨,这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却满是从容淡定。”

纪大奎:“此处乃湖北黄州,正是当年东坡先生流放之地。如今,亲身游历此处,方感东坡先生仙骨遗风。今夜这月光,照过古人,也照着今人,是非对错,恩怨情仇,世间万物,功罪千秋,都由后世去评说吧!”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