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书名:宇宙无需一场大爆炸 作者:杨建立 字数:321188 更新时间:2023-08-24

 

第十四章·恒星系统的形成机制

 

无数天文观测已经证明,所有的新星系统都诞生于分子云中。各个新星系统的形成过程,大同而小异。所以才有了如太阳一般带领一群孩子的“单亲家庭”,也有了在宇宙中占多数的“双星系统”,也还有了“三星”甚至“四星”系统。天文学家将诞生太阳系的那片分子云称为“前太阳星云”,太阳系就是前太阳星云坍缩而成的。关于太阳系形成与演化,前人大多认为,是由于太阳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缓慢聚集并最终引发星云坍缩,最终演化形成了如今的太阳系。

与前人不同的是,笔者主张在前太阳星云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由于偶然间附近发生了超新星爆炸,将大大小小若干块爆炸碎片投入了这片分子云中。较大质量的固态物质参与在整个星云凝聚过程之中,而且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我们称其中大质量固态物质为“原始星核”。

太阳系的形成,与超新星爆发相关联,是有地质学依据的。20世纪中叶,人们对地球古陨石的研究发现,有短暂的同位素铁-60存在的踪迹,该元素只能在大爆炸以及寿命较短的恒星中形成,这显示在太阳形成的过程中,附近发生过大爆炸。爆炸抛出大量固态碎块物质,并进入太阳星云中。

根据超新星爆发类型,可以分为“核坍缩”和“热核爆炸”两大类。按照恒星演化理论,能够抛出大质量固态物质团块的爆炸,应该是一次热核爆炸。热核爆炸典型的事件为“Ia型超新星”爆发。

 

Ia型超新星

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中低质量的恒星在度过生命期的主序星阶段后,将结束氢聚变反应,在星体内部开始进行氦聚变,将氦燃烧成碳和氧的三氦聚变过程,此过程放出大量热量,加热其外层物质,使其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本章节是付费章节,需要支付95苍穹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