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家规

书名:李铭散文随笔(第三辑) 作者:李铭 字数:35842 更新时间:2022-02-15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意思就是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也要有一定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原来是一句木匠术语,后来演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遗传下来的教育后代子孙的准则。

  家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可见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大环境影响该有多么重要。我祖籍是河北青龙县,大约在光绪年间,老祖宗一副担子担着自己的儿孙落脚到大辽西。我去看过祖宗居住过的地方,在辽西朝阳的茫茫丘陵山地间,他们选择了一处僻静的场所。背依丘陵,面对浅河,开荒垦田,男耕女织。土地虽不富饶,却也能够滋养一方人脉。朝阳十年九旱,山地间却能够躲避战乱。他们不求富硕,只求平安。

  扎根落脚以后,祖宗也曾把家搬离这深山。我在故居看到的仅仅是聚集一地的碎石,它们静静地有规则地散落在地上。依稀能见的是一堵墙的轮廓。碎石的内心能够缅怀逝去的时光,却不能开口描述彼时的镜像。从祖宗到我这代,我们老李家经历五代人。下面还有侄子的孩子,加起来历史也并不久远——总共七辈几百口的人。

  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几乎没出过文化人。自然找不到一张有文字的记载。我很小的时候,从我老爷爷那里看到我们李氏家族的一段文字记载。那是写在一块黄布上的“过子单”。大意是老祖宗家里孩子多,难以抚养,因为家族叔叔家里无后,老祖宗就过继给叔叔家里做儿子。时间是清光绪年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和口头亲传。祖宗过继以后怎么样,又为什么从河北迁居辽宁,这一切都变成了历史的谜题。人生,就是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道划痕,有的地方我们能够洞悉,有的地方已经模糊不清。

  我老爷爷活着的时候做过生产队长,他手里曾经有跟河北老家那边的几封书信往来。我这才知道,祖宗是河北省青龙县小地方叫桃君山。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提及这些,是想说明我家的一个事实:祖传家规是无字的。

  因为不识字,因为没有太多文化。爷爷李青是老实出名的,他当年打柴禾挑着去朝阳城卖。被人讹诈说是偷了凤凰山的官柴。逼着爷爷把柴禾挑到指定的地点没收处理。爷爷步行四十多里地,挑着二百来斤的柴禾。回来憋屈得上火,把这事讲给了父亲。我的父亲李景先年轻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他挑着一担黄茅草去朝阳城。一百一十七斤,一百斤七块钱。他们都是铁骨铮铮的男人,用自己的血汗谋生养家。即使倍受凌辱,仍然乐观开朗地活着。

  我爷爷有句经典的名言:谁欺负咱,骑咱脖颈子拉屎,扒拉下去就是了。

  这句金句曾经一度是我感觉耻辱的家族记忆。凭什么叫别人欺负,凭什么叫别人往脖颈子上拉屎?然而少年轻狂了几年,我才悟透了祖辈的这句家规: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当有一天我悟到上面那段话的时候,心里一惊!四十岁的时候悟到不晚!

  小时候特别恨我爸妈。因为在外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敢打架。爸妈的原则是不管对错,只要打架,回来必受重罚。这叫我们弟兄六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小心翼翼地长大成人。

  小时候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吧唧嘴,不能用筷子敲碗碟,不能用盘子吃饭,家里来客人不能擅自上桌,尤其是吃饭不能馋席。当然这些家规,在现在很多已经成为陋习。但对我的影响还是广泛深远。顺便说一下,我吃饭的速度那是相当惊人的,而且饭碗里不会有一粒剩米粒,不能浪费一点粮食。很多朋友观察我吃饭,纷纷纠正我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我屡次努力,速度还是降不下来,爸妈的要求是快点吃饭,吃完去干活。

  我的爸爸是共产党员,他今年80岁。爸爸能当上党员是靠在生产队里务实苦干得来的荣誉。他现在还是闲不住,除了干农活,每天还要学习识字。他几乎不会写字,也很少讲什么家规家训。但是,他的言传身教已经是一本立体的家规!

  如果我来总结这无字家规,那就是八个字:天道酬善,天道酬勤。

  与人为善,不争长短。善心面对,世间万物。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一点,我们弟兄都做到了。勤奋持家,努力完善自己的事业,这一点在我的身上也有所体现。

  初中毕业,自学写作。十八载梦想照亮现实,我能够成长为一个作家,我要感谢的是祖辈留下的无字家规。

  (发表于《辽宁日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