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座这件事

书名:李铭散文随笔(第二辑) 作者:李铭 字数:35835 更新时间:2022-02-15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优良的传统是应该继承和延续的。所以,给老人孕妇儿童让座这件事情,我是持支持的态度。相反,我对树立起一个英模人物典型的事情并不感冒,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也太普通了。如果说这个社会上只有一个雷锋和郭明义的话,那岂不是一种悲哀。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人群里面,有太多的雷锋和郭明义了,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无闻,才会使我们整个社会呈现了和谐的靓丽。这点不用质疑,整个社会风气的引领靠几个粉饰的人物是做不到的。靠上电视上报纸献血啊做好事啊,也是不能彻底转变的。很简单,献血的做好事的人太多了,他们绝大多数不能上电视报纸,也不能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这个多元的文化潮流和思想开放的时代里,你越是强调的东西反倒显得虚假。因为人心和人性基本是相通的,没有谁的觉悟就一定高于他人。在我的经历中,遇见过很多了不起的普通人。他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得到表彰和瞩目,但是他们本能地在做着好人和好事。

  坐了这么多年的车,我其实一直是让座的。只要是老人孩子,我就会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其实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不图他们的感谢,只希望能够延续这种社会风气。我在汽车和地铁遇见大家不让座的时候特别少,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道德水准其实不低。

  前几年,我有一次坐虎跃快客来沈阳。车开动,我就晕车了,有点难受。迷迷糊糊听后面有孩子哭,然后女服务员在我后排跟乘客商量。内容我听清楚了,女服务员说:先生,后面有个小孩晕车,你能不能跟他们调换一下座位。

  很遗憾,女服务员连续说了三次,问了三个人,都没有答应她。到我这,她不说了。我觉得她是猜测我也会拒绝的。我站起来说:我跟孩子换吧。女服务员接下来的话,叫我非常感动。她连续说了三四声谢谢。那每一声谢谢都叫我不好意思起来。孩子不是她的,她是在帮人,她在代表一个陌生的孩子感谢我。

  晕车的孩子是个小女孩,她的妈妈带着她。我看那个座位了,是最后排的中间,直接对着通道的,是全车最不舒适的一个座位。我在车上最怕别人呕吐,因为我也晕车,只是能够忍住。别人要是一呕吐,我马上就会跟着遭罪。有一次跟妮妮一起回朝阳,妮妮上去就吐了出来。妮妮妈妈叫我找面巾纸,结果我已经挺不住了,最难受的是我都吐上来了自己硬硬的给憋了回去。憋得我眼泪都掉了下来。

  我勉强坐下来,发现挨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她穿着一身连衣裙,已经被孩子给吐脏了一大片。我很惊讶,女孩并没有反感,也没有叫孩子的妈妈赔偿。座位上也吐得不像样子,擦拭也不赶紧。一股难闻的味道,我尽量屏住呼吸。服务员给我们找来不少报纸,都垫在了座位上。

  下车以后往车站外面走。小女孩的爸爸来接她们娘俩,是个军官。我看到那个女人在跟军官说着什么。然后那个军官朝着连衣裙女孩说着谢谢,快步追上我说着谢谢。我说:不用客气,你去感谢那个女孩子吧。她的裙子都脏了。还有,告诉你的女儿,长大以后也给需要的人让座。

  我害怕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可是我的人生绕不过去这两个交通工具。有时候我很沮丧,也很汗颜,因为做为一个没车的男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很多人以为我不想买,其实是我没钱买。我也不是傻子,有钱不知道享受啊。那种拥挤时常叫我莫名的烦躁,我害怕人的身体突破了应该有的距离。以前说起过性骚扰的话题,我在拥挤的车上就是感觉别的乘客侵犯了我的身体。我本能地躲避和抗拒着。

  沈阳的地铁我基本不坐了,因为人太多。公交车也看情况,比如不挤我就上,挤的话就打车走。要是中途很挤,我就下来,继续打车走。我一般选择起点站坐,上去也不坐前面。因为前面是坐不住的,总要把座位让出去。我直接奔后排,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我上班大约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我的老腰和老腿其实扛不过那些出来逛街遛弯跳舞健身的老人的。

  老人们出来基本都是去市场玩,参加活动等等。身体素质比我要好,有时候我腰腿酸痛得咬牙挺着,说实话,这个时候我是不愿意把座位让出去的。可是,实在遇到满头斑白的老人,我没有别的选择。有时候妮妮妈妈说我,你就假装看不到。可是我感觉好多眼睛看着我,我就说,我大小也是个作家呢,不能那样。妮妮妈妈就笑,调侃说,谁知道你是作家啊。

  我说至少你知道,我要是不让座,形象就不行了。

  说这个话题,其实是一直想的。今天看网上新闻,说上海地铁老人拍醒熟睡的女孩,强行要人家让座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起了,以前类似的报道不少。电影《搜索》里面也有让座的情节。

  有一次我坐公交从辽艺那边回北陵,上来一个老人家,拎着包,里面都是蔬菜什么的。我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他摆手说:小伙子,年轻人上班累,你坐吧,你坐吧。

  这也是一幕叫我感动的画面。他内心理解年轻人的劳累和压力,开始是不接受我的让座的。其实,遇到这样的老人,作为我们年轻人,就是身体有些不舒服,我们也能够挺住。因为老人的话语,温暖了我们做善事好事的心灵。而一些个别的老人,无理的言行,无形中冷了寒了年轻人的心。

  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素质也有一定的高低差异。老人也未必就是善良的代名词,但是也不是说老人就都不好。这样的老人,毕竟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整体。所以,让座这件事情,还是不要受到个例的影响。让座是一种美德,需要提倡,但不是硬性规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