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的大西北,水是命脉所系,水是头等大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有水就有一切,而没有水,一切则无从谈起。
诗人艾青在七十多年前,就曾经痛苦地吟唱道:“北方是悲哀的。”同样的这句话,诗人郭小川也说过,诗人陈辉也说过。陈辉就是那个黑脸膛的抱着毛瑟枪的晋察冀边区战士诗人。北方何以悲哀?那是因为缺水。只要有水来,荒漠和戈壁会重新变绿,花朵会重新开放,每一条干涸的生命都将重新生机勃勃。
要知道水在大西北的举足轻重,也许这个历史故事,就能告诉你个大概了。
中国公元纪年以前的著名的水利工程有三个,一是广西的灵渠,二是陕西的郑国渠,三是四川的都江堰。
郑国渠的渠首我去过。泾河在穿越陇东高原之后,从陕西泾阳县一个叫嵯峨山的地方跌宕而下,进入八百里秦川。嵯峨山由一堆又高又陡又尖的山头组成,狰狞万状,泾河在这里形成巨大的落差。
郑国渠工程是这样的:将泾河在嵯峨山口用一条大坝拦住,囤积河水,提高水位,尔后,沿山根开凿出一条渠道,这条渠道流入关中平原以后,有一条干渠,干渠又分出许多支渠,支渠再分出许多毛渠,从而形成一个蛛网般的灌溉网,灌溉着渭河以北的广袤土地。
郑国渠是如何修成的呢?说起来,这真是一个大大的历史谑剧。
战国年代,虎狼之秦采取“远交近攻”的方略,虎视眈眈,企图并吞六国,一统四方。处在秦东南面的韩国,深深感到了秦的这种军事压力。韩满朝文武,一番商议以后,想出了一条馊主意。
韩国派了个叫郑国的水工,来到秦国,向秦王政陈说兴修水利的好处。韩的用意是想以大规模兴修水利来消耗秦的国力,避免秦的对韩用兵。韩的这一目的暂时是达到了。秦王政被郑国说动了,于是就让郑国选址,开始实施。于是乎,郑国一番踏勘,最后选择了咸阳正北,泾河上游的嵯峨山口,开始这个著名工程。
这渠修了几年。这渠当然也耗了秦国的大量财力,以致在修筑的途中,令秦王生出怀疑。后来有消息证实说这确是韩国的疲秦之计,缓兵之计,于是乎秦王大怒。大怒的秦王一是要杀郑国,二是要驱逐所有客秦的六国人。
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谏逐客书》,正是当时客居秦国的河南上蔡人李斯为这件事写给秦王政的谏章。这篇斑斓文字救了郑国,也救了郑国渠。当然李斯个人也得到了好处,他先是被秦王政拜为客卿,后来又官至丞相。当然,得到最大好处的是秦国,因为郑国渠又可以修了。
郑国渠就这样阴差阳错地修成了。
郑国渠的修成之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