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清英
一
公元二零二零年八月一日晚上九时十三分,父亲走完了七十五年的生命历程。
青山不老,松柏苍翠。
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也许,你去找天堂里的战友们,参加“八一”建军节聚会去了。
也许,你是找半年前驾鹤西去的母亲,陪伴母亲去了。
父亲一生很平凡,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父亲、丈夫光辉朴实的一生。
二
父亲于一九六五年参军入伍,在特务连当工程兵。新兵第一次运粮时摔伤,未引起重视,留下后遗症。一九六六年三月,旧伤未愈,在什邡修建公路时,从悬崖峭壁摔下滚落至半山腰,被一棵大树挡住,幸免坠于下面江水湍急的万丈悬崖,肋骨和脊椎却不同程度地严重受损。
在部队医院,置换肋骨和脊椎手术整整做了十多个小时。术后,按医嘱,应至少休息三个月。阳光帅气而率性的父亲,怀揣一颗对党对部队的赤诚忠心,休息了一个月就偷偷溜回部队,连部队医院评定的伤残证都不要。
受伤回到部队后,父亲被安置在部队医院当医护人员。对于当时在农村的父亲,无异于鲤鱼跃农(龙)门。铮铮铁骨的父亲,嫌护理工作婆婆妈妈,毅然投身到火热的一线,与战友们并肩战斗在悬崖绝壁上放炮筑路。
自我幼小懂事起,记忆里的父亲总是佝偻着身子,无法直腰。这是父亲负伤留下的后遗症。这种疼痛,伴随了父亲整整一生。
80年代中期,国家落实对伤残军人的优抚政策。那时我在上小学,与父亲一道去县人民武装部查档案,看到部队指导员的寥寥数语:“该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工作积极,因公负伤,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至关重要的几句评语,让父亲的优抚政策落到实处,被补鉴为三等甲级伤残。后来又要提高待遇,要求去县里办理相关手续,父亲大手一挥,笑呵呵地说:“算了,难得去劳神。”
三
父亲复员了,被安排在县工商局当炊事员。干了几天,父亲便卷着铺盖回来了。后来母亲常对我说:“你父亲回来的那天,我抱着你,和你姐姐正在吃午饭。”母亲埋怨父亲丢下“铁饭碗”,回来过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父亲说:“我怕你们母女仨在家挨饿。”“文革”期间,批斗“牛鬼蛇神”的血雨腥风惨无人道,父亲参加了县人民武装部的“三反五反”工作。父亲从不对“反动派”们施暴,在无人时,父亲总是客客气气地让那些有文化的“牛鬼蛇神”坐下来写交代材料,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对其施以酷刑。后来我们常听父亲讲,其中有一位“牛鬼蛇神”在平反政策后才得知是李先念的一位战友同志。那时,也曾承蒙父亲多次偷偷的关照。退伍回乡的父亲,积极向上,又因是共产党员,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年轻的父亲带领村民,用智慧和汗水,率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春天里那漫山遍野芬芳的柑橘花香,氤氲了我童年的记忆;金秋里树梢上累累硕果,红润了村民们菜色的脸庞。家乡多次被评为全县先进模范试点基地,全县农村先进试点工作,也以父亲的工作成绩为标杆。父亲后来被选为村主任,至村支书,一干就是整整二十几年。
四
担任村干部的父亲一边用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带领村民们勤劳致富,为一家人的衣食奔波劳碌,一边还要排解乡亲们的各种纠纷。记得那时,扯筋(闹矛盾)打架的乡亲们,经常到我家来找父亲,父亲总是左劝右劝,乡亲们被调解得心服口服,对父亲敬佩有加。来时打得鼻青脸肿的一对冤家,离开我家时,握手言和,高高兴兴。
印象里的父亲,无论酷暑还是寒冬,下完村回来煮饭、喂猪,和母亲一道干农活。母亲幼时是孤儿,不擅长厨艺,父亲这一做饭,就娇惯了母亲的一生。母亲对父亲总是很依赖,无论干什么,都以父亲为主心骨。家里但凡来了客人,都是父亲主厨上灶,母亲给灶膛里添柴烧火。到后来烧燃气灶,就给父亲理葱、剥蒜、打下手。在父亲的娇宠下,母亲一生很少下厨做饭。父亲晚年病重,不能再上灶做饭了,我们不在身边的日子,母亲才自学成才,学会做了很多菜。尽管他们一辈子也常吵架,却一边吵,一边疼惜对方。母亲常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父亲掌管着生产队里的粮食仓库,却从不私自拿一颗一粒粮食回来,我们家与乡亲们一道忍饥挨饿,吃榆树皮。
父亲担任村社干部期间开村社干群大会,父亲从不舍得在外面馆子里用公款去吃碗稀饭或者面条。父亲常说,在外面吃喝,把负担加在群众头上,良心上过不去。父亲一生最愧疚的事是一九九六年退居二线时,因修葺村小贷了两千多元的账还未还清,这是他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乡亲们欠账,愧对乡邻。这是父亲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结。在乡亲们心中,父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德高望重、清正廉明的好支书,人们亲切地尊称为汪书记。
五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期,乡镇集镇建设如火如荼,我们所处的场镇中心村,矛盾迭出、潜流暗涌。父亲虽然退居二线,但乡邻们一旦有什么问题,总是习惯性地来找父亲。父亲以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发挥余热,用智慧为乡亲们排忧解难。集体上访、告状,山雨欲来风满楼,父亲把这些有形而尖锐激烈的矛盾,春风化雨般无声地化于无形,维护了一方社会秩序的稳定。用“开明乡绅”来评价父亲,应该是中肯的。
为了正义,父亲敢于与搞形式主义的领导叫板。曾记得,在五年前镇上的扶贫工作党代会上,县纪委要撤销我们镇党委书记的职务。在大会上,父亲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据理力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一席话说得县委领导和下面的党员干部心悦诚服。既保住了那位领导职务,也指出了镇上扶贫工作人浮于事、不作为的毛病,提出了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中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父亲常说,年轻人前程远大,出来工作不易,稍一摔跤,很难翻身,能爱护的,我们尽量要保护。多栽花,少种刺。对于正义,父亲总是播下良善的种子。对于不正之风,父亲毫不留情地坚决抵制。在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父亲刚正不阿的血液。曾记得在一九八五年的一个夏天的晚上,父亲因调解村里的工作被不明事理的乡亲打晕倒地。那时我小学毕业,我去乡政府大院找党委书记解决问题,大院里的书记正和一帮工作人员,在如豆的煤油灯下无动于衷地玩扑克。气愤至极的我大闹乡政府,当场破口大骂党委书记。青葱年少的我,这一声声清脆而激愤的诘责,响彻了乡政府青砖黛瓦大院。第二天,我“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名不胫而走。后来才得知,被我痛骂的乡党委书记是我同族的老辈子,按辈分,应该称他为爷爷。自那以后,他因工作每次到我家来,都笑呵呵而和蔼地娃儿长、娃儿短地叫我。
六
父亲高小毕业,却酷爱学习。印象里的父亲,干完农活下完村指导工作回来,常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学习,摘抄古诗词。读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每每从公社年轻的林业干部那儿“抢”回来的小说,如《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有很多繁体字我也不认识,但在那时,我如饥似渴地连猜带估地阅读完了。这一生对文学的爱好,也许源于父亲对我童年时的影响。
读小学四五年级时,父亲常召开村里农村工作大会,他的讲话稿由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一挥而就,父亲再修改、润色。我是父母的骄傲,掌上明珠。姐弟四人,我排行第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将我当男孩子般宝贝着。家里茅草房的土墙墙壁上,贴满了我读小学和初中时的奖状。那一张张盖着鲜红大印的奖状,如父母灿烂的笑脸。中考毕业后,我落榜了。一向清高的父亲低三下四地给人说好话、缴高价,让我到东坝中学复读。接连复习两个初三,酷爱文学的我严重偏科,最终也没能挤上“鲤鱼跳龙(农)门”的独木桥。回到农村,我还未学会用锄头镰刀耕耘土地,父亲又低三下四求人托关系,将我安排在乡镇计生办工作。父亲常说,他一生从未低头,但为我的前程,他低头弓腰向人说尽好话。
七
二〇〇二年下岗后的我去成都打工。临别前夜,在湾里的老房子里,从未离开父母身边的我与父母道别,父亲如孩子般与我相对而泣。到了成都,我在朋友的一个工厂里当会计。因挂念父亲,挂念年幼的儿子,打了七天工,打了七次电话,哭了七天。朋友见我天天哭成个熊猫眼,哭笑不得,说,算了哦,你不适合出远门,回去吧!
一回到家,母亲说我走了七天,父亲在家哭了七天。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婚后的我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人不理解,认为父母多管闲事。父亲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女儿就是儿子。前段时间我身体小恙,做了一个手术,在家没去医院探望父亲。保姆每次去医院送饭,病床上的父亲都艰难地喘息着问保姆,给我幺女煮好吃的没?我幺女今天吃了多少饭菜……
八
父亲一生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模范作用,也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我的大儿子一上大学,父亲就鼓励孩子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如父亲所愿,孩子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顺利光荣入党,成了他的接班人。前年,我才从父亲口中得知,孩子上大学期间,每月从他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五百元默默地资助学校里的贫困学生。
不负父亲所望,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两年来,多次被局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这是父亲的荣光。虽然孩子在下一代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但父亲素来称他为“我的大孙子”,而不是三外孙。父亲在医院住院期间,总是骄傲地向病友们夸赞他的大孙子云云,弄得我很多时候都觉得汗颜。
父亲一边夸赞着孩子,还时刻不忘对孩子进行警示教育。无论是上大学期间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吃苦的年龄,要选择吃苦勤学。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头脑、立场随时要保持清醒,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不贪、不享乐,不该自己所得之财,坚决拒绝。
最难忘的是今年五月二十三日那天午后,父亲在我家犯病,动弹不得,面临十多次脱气的危险,一直强撑着,为的是等我的大儿子回来,一直撑到下午五点过,孩子在外执行完任务回来,仍不忘交代孩子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不忘初心,踏实吃苦,信仰坚定……也许是父亲的坚韧感动了上苍,父亲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又回来了。这一回来,就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躺了两个多月。
两个多月来,但凡他神志清醒能说话时,面对儿女和孙儿们总说:“趁我现在还说得出来话,还是要对你们老话常提,做人要正直善良,舍得吃亏,亏者是福;你们兄弟姊妹在我走后,一定要团结互助,一家人要多聚,多回老家聚在一起,也要像我在世时那样团结热闹;告诫大孙子要给后面的弟妹做表率,要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对党永远忠诚……”
千叮万嘱,直到父亲去世前半个小时,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口齿不清地告诉儿孙们,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母亲去世半年多来,父亲对母亲的刻骨思念,加速了疾病对身体健康的蚕噬。在母亲走后,几乎天天以泪洗面,身体和精神骤然垮塌,曾经健硕的父亲,形容枯槁,骨瘦如柴。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对党的无限忠诚,在人民解放军成立九十三年华诞之际,灯尽油干,父亲走完了人生七十五个春秋岁月。
九
今夜,是为你守灵的第二夜。下半夜,大儿子和侄儿困意袭来在打瞌睡,乡村的夜晚寂寥漆黑。我坐在你的棺木前,一点儿也不觉阴森,如小时候偎依在你的胸前,撒欢、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