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开明同人组织“明社”社歌中称开明书店的作风是“开明风,好处在稳重”,“处常足有余,应变有时穷”。傅彬然则说开明人做事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刻苦耐劳,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这都是在解释“开明精神”。其实,这也是叶圣陶一生编辑出版活动又一特点的概括和写照。
学生时代的叶圣陶,在成立“放社”时的《放社宣言》中称其目的是“有所为而为也”。这一观点后来在他“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被再次强调。进入开明书店,他又把这个观点发展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开明的出版方针,贯穿到出书出刊的编辑活动中。建国后的编书编刊活动,他也时刻遵循着这一方针。他说,“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益于读者;有所不为,明知对读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害的东西,我们一定不出。……我们决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我们决不肯辜负读者”
在开明时期,叶圣陶编辑书刊,一直坚持做真理的传播者,不屈从于国民党的法西斯文化专制,用科学知识和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观点指导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抵制国民党的违反科学的“党化”教育。在开明的出书出刊活动中,叶圣陶等一批立志于教育改革的知识分子,不图名,不图利,认认真真为读者做一点事情,以高质量的书刊在出版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以进步的充满爱国救亡情思的书刊赢得读乾。
叶圣陶曾在总结开明书店的出版活动时说:
“我们都是认认真真编撰,审读,校对,印刷。我们 敢说辛苦,辛苦原是做事的人的本分。我们党得安慰的是读者界造成了口碑,好多人说开明的书不马虎。不马虎,就内容而言,也就形式而言。可是我们宁愿认为这个话是鼓励,不是的评。如果认为的评,说不定会瞳上自满的歧途。认为鼓励,才可以加紧努力,期望做到百分之百的不马虎。……读者界鼓励我们的那个意思,我们愿意继续奉行,直到永远,那就是不马虎。”
叶圣陶在他一生的编辑出版活动中,一直以这种“不马虎”的态度,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四十年代中叶,他在审阅田世英撰编的《开明新编本国地理》时,50多万字的初稿,他逐字逐句地加以推敲修改,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轻易放过。“他不仅亲笔修改,修改后还不厌其烦的向我说明他为什么要这样改动。这种培养编辑者水平,提高出版物质量,向读者负责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叶圣陶还认为,“出一种杂志,标明是月刊,每月某一天出版,这就是与读者诸君订了约。按月如期出版,那是守约,读者可以享受如期展读的快感。如果出版脱期,那就是失信,读者就将因盼望不到而失望”
报刊杂志在和平时期按期出版,是编辑工作者起码的事情,但在国民党法西斯统计和战乱情况下,纸张和印刷条件的拙劣、交通的不方便,稿子的筹集困难以及新闻图书杂志审查,便得如期出版成为奇迹。对此,叶圣陶采取提前集稿、提前排印等办法,总是让他编辑下的《中学生》等刊物准期而出,很少脱期。他把准期出版提高到对读者的尊重的高度来认识。建国后,他还时常强调刊物的准期出版问题。
叶圣陶主张把读者年作朋友,关心和了解他们的需求。从出书考虑一般读者经济能力和时间精力,印刷考虑到保护读者目力,到办报刊认真阅读来信来稿,尽力满足读者合理的要求,树立起“为读者”的业务思想。他认为“读者诸君的满足,也就是我们的欣慰”
作为一个编辑出版工作者,叶圣陶还主张把作者当作朋友,不仅从工作、学习上关心,还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从生活上毫不犹豫地给双帮助。在他代编《小说月》报时期,曾给冯雪峰等一批生活上无固定收入的左派作家以帮助。抗日战争时期,又响应重庆文协总会的号召,在成都发起成立援助贫病作家基金会,募集资金援助朱自清、丁西林等贫病用家,并在报上撰文从精神慰念他们。
叶圣陶在编辑出版工作上的这种奉献、朴实的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叶圣陶不愧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
注释:
①⑤ 《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13、550、550—552、676页。
②《中国现代作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4月,第167页。
③⑦王知伊:《开明书店纪事》。
④ 叶圣陶:《在开明书店创建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人民政协报》1985.11.29。
⑥ 叶圣陶散文乙集》,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第613、432页。
⑧《叶圣陶同志生平》,《新文学史料》1988.2.
⑨庄子 明: 《〈中学生〉的质量、创新和特色》,《编辑学刊》1988.1.
《我与开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8月,第74—75页。
彭加瑾:《叶对陶与编辑工作》,《编创之友》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