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给我国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新的能源和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新闻界同仁就报纸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从理论到实践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出现的“周末热”、“扩版热”,就是这诸多探索的结果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1700多家各类报纸中,共有300多家报纸办了“周末热”一类的专版。其中,约128种报纸大幅度扩大版面
。以往清一色的传统的4个版面被8个、12个甚至更多的版面所代替。仅四川而言,1992年下半年,就有《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四川农村报》等10多家报纸要求并获准从1993年1月起增期扩版。
有人把报纸市场意识的觉醒,称之为中国新闻界“一场悄悄的革命”,认为“周末热”、“扩版热”是市场意识觉醒的结果
。的确,“周末热”、“扩版热”是报纸适应市场、走向市场的必然。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出强调的报纸等传播媒体的政治属性,掩盖或削弱了它的新闻属性,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特别是其商品属性,几乎不被人们认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报纸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品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报社要求得自身的发展,报纸必须走向市场,重视其商品属性。市场的竞争迫使报纸在内容上、版面形式上求新求活,求信息量大,报纸通过扩版,办“周末”,增强可读性,拓宽报道面,使其内容更丰富,服务性更强,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读者,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周末热”、“扩版热”给我国报业带来了繁荣。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周末热”“扩版热”中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
一、报纸扩版,办“周末”,是为了拓宽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其原定的办报宗旨和任务不应改变。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各报应根据各自的行业性质和任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目前,一些报纸扩版,办“周末”要么把增加的版面办成广告专刊,要么脱离自己的办报宗旨,增加一些于读者无用的信息噪音。报纸开辟广告栏目是应该的,广告也是一种信息,是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所必需的。但是,一张报纸,如果一半以上的版面都是广告。广告太多太滥,这就值得商讨了,它至少削弱了自己传播新闻的功能。报纸拓宽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原则上应按照自己的行业分工,去捕捉读者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制造信息噪音,满版的“山海经”。假如一张水利或者电子类的报纸,扩版后去大谈而谈如何防止性病或者如何引导儿童学习书法,读者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这也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原则。
二、报纸扩版,不能片面追求发生行量。报纸适应市场,但不能把市场概念狭隘化,一提开拓读者市场就是低格调、平庸、消遣等内容。应该防止报纸走向市场带来的消极因素,不要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在一段时间里,有极少数报纸在“周末”或扩大版上,或多或少地透出了低级趣味的苗头,热衷于“打擦边球”。大幅幅的所谓“打拐禁娼纪实”、“凶杀侦破纪实”充斥版面,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如《百万富婆走向女牢》、《嫖客状告公安局》等刺激强烈。甚至与内容毫不相干的全裸或半裸女性照片也堂而皇之地上了版面,从而图谋发行量的上升。这种片面追求发行量的作法,至少不能说是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西方资产阶级大众化报纸时期所追求的趣味和刺激,已早为有识之士所唾弃,就是当今的英国新闻界也因“对公共人物的私生活大肆渲染而风头出足,如今终于发现自己四面楚歌”,
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呢?
报纸的经济效益,靠的不是低级趣味,历来受人称赞的《新民晚报》,1992年下半年扩大成16个版后,在版面上精耕细作,信息量增大了,时效性更强了,除了稳定、提高原有专版的质量外,新辟了具有特色的专版,每块专版都有自己的“精品”,令人耐看,耐嚼。其发行量在众多报纸都下降的情况下仍能稳住。《四川日报》从1987年开始设《社会服务》专栏,以面向社会,服务生活为宗旨,寓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于服务性之中,既反映社会变革带来的生活方式、观念形态变化,又为群众提供生活服务信息。五年来,其“拳头产品”《社会透视》、《求医问药》等栏目深受读者欢迎。《成都晚报》近两年增设的《人生》、《晚晴》等栏目,既贴近生活,又不俗气,读者爱不释手。
三、报纸的特点之一在于求新求快求真,报纸周末版、扩大版出现的“小说化”趋向,违背了报纸自身的规律。这里的“报纸小说化”趋向,是指近年来出现在一些报纸“周末版”、“扩大版”上的文章,一是篇幅较长,一篇文章占去半版、一版甚至更多;二是在所述事件的情节上虚构,甚至并无此事,却根据剪辑的材料东拼西凑随意杜撰;且不注明是小说还是报道,读者分不清是新闻性质的真实还是文学性质的虚构。为了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满足读者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刊用各种体载的文章是很必要的。一般来讲,报纸上经常有专访、特写、纪实文学等文学性较强的文章,有时甚至还有小说连载。但一般会注明是小说、报告文学或专访。而且除了特殊情况外,不会经常都是大版块文章。“报纸的小说化”,浪费了宝贵的版面,减少了信息传递量,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省某报有一篇写某边远山区兄弟共妻、兄妹婚配、侄姑婚配的文章,就颇具猎奇的色彩。从描写看,有明显的杜撰虚构痕迹,但报纸却未注明是小说。很难说刊登这样的文章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报纸小说化”,常令人将它与80年代初期非法小报流传时的情景相比较,可以说,它是报业繁荣中的一个畸型胎儿,应当终止它的发育。
四、报纸扩版改版,必然遵守新闻出版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有规可循的法制经济。作为具有舆论导向功能的报纸,一方面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制观念,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带头遵纪守法,强化法制意识。在“周末热”、“扩版热”中,一些报纸不按报纸管理法规办事。某些报纸增办的专栏,在栏目名称的刊登上违反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报纸出版“周末热”管理的通知》的规定,用栏目名称取代报名,有的“扩大版”、“周末版”甚至脱离正刊单独发行,成为事实上的“一号两报”。现在,这些问题经指出,已基本改正。但四川的几家报纸,还有这种现象,应尽快纠正过来。
除了以上四点,在“周末热”、“扩版热”中,有的把扩大的版面当作“自留地”来进行分割,把版面当成了少数“同仁”的独立王国,割裂了作为一张报的整体性。不论是“周末”还是“专刊”,报纸的所有版安排都应由编委会统起来,不能由栏目的主编或责编从稿件编排到发行都搞承包。报纸纷纷扩版,各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稿荒”,报纸重复刊用同一稿件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是作者一稿多投,报纸编辑不知道或明知此情也照旧选用;有的则是直接从他报上抄用,稍加改头换面或全文照搬。一篇题为《北京使馆区前骚动的女人们》,集中描写国内一些妇女如何通过肉体交易达到出国目的,带有明显的错误倾向,损伤了民族尊严和同胞感情,但武汉一家报纸刊登后,四川的两家报纸又先后重复刊用。
“周末执”、“扩版热”的出现,对我国报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积极的方面是主要的,是报业界市场意识增强的必然表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要求新闻工作者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纸作为时代的神经,必须随时清除潜在的病灶,才能使社会的肌体健康、对于目前“周末热”、“扩版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商讨并予纠正,才能保证报纸健康地在市场竞争的海洋里畅游,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注:
[1]《去年“周末热”今年“扩版热”》杨文增《中国报纸月报》 1993.2
[2]《新闻界:“情悄的革命”?》方正 程青 《瞭望》 1993.4
[3]《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江泽民 《经济日报》 1992.10.21
[4]《英国政界报界的一次较量》 《新闻出版报》 1993.2.27
[5]《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64页
一、 关于当前报刊融资问题的思考
二、 我省报刊在改革中对融资问题的探索
(一)融资是报刊为适应市场经济,在改革运行机制和经营体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当前报刊在经营中融资的几种情况
1、报刊社以独立法人出资控股,按《公司法》吸纳其他性质的资金,成立新的传媒公司。报刊社按控股方享受在公司的责权利。如《成都商报》之与博瑞传媒。
2、报刊社为非独立法人,由具有法人地位的主办单位出面,以报刊的发行权、广告经营权为一定股份,按《公司法》吸纳其他性质的资金,成立传媒或者文化公司。
3、报刊社出资或者派人与其他报刊社合作,对受合作方从出版、发行到广告经营进行全面指导和合作,从获利中分成。
4、境外出版机构以版权贸易方式与期刊社合作,期刊社以发行和广告经营权换取对方的作品和经营管理经验。
不合符现行政策的,也有几种情况,略。
1、 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报刊社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主管主办单位能否代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监管?报刊社的每年利润上缴主管主办单位而不是进行扩大再生产,怎么办?
(二)按国家现有体制,报刊社均为事业单位,其投资成立新的公司,投资的合法性问题。
(三)对于合作中出版环节的控制权,是由党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审读等形式进行控制,还是由控股的国有资产的代表进行控制?
2、 几点建议
(一)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尽快推进科技、娱乐、文化类报刊转制为企业,用《公司法》来规范其营运行为。
(二)在推进转制的过程中,要出台和修订现行新闻出版法规,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相一致,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要转换,内容的管理和人事的管理也可以参照经济领域一些成功的做法。
(三)党报党刊发行等经营方式要研究,发行任务的下达要与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相结合。
(四)跨地区经营一般存在着融资问题,在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封锁方面,要有明确的政策或法规。
注:本文发表于新浪网西祠胡同《报刊出版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