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各个领域形成了浓厚的计划经济氛围。改革的深入,经济领域在这方面的突破效果显著,而属于上层建筑的新闻出版领域则迟缓一些。党政部门办报刊,依赖权力发行,不同程度地阻碍着我 省 的报刊走向市场,影响着报刊社发挥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用心研究市场、研究读者 的出版社 少, 且 内容质量一般。一些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办的报刊也沾染了这种气息,本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却只在条块内发行,发行量越来越小,路子越走越窄。
2002年,在我省97种报纸(38种限于校内发送的高校校报除外)、345种期刊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刊是党委或党政部门主办的。全省期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的报纸15种,5-10万份的12种。其中,党委或党政部门办的9种,占36 . 36%;教育教学2种,占9 . 09%;人民团体办报2种,占9 . 09%;广播电视报4种,占18 . 18%;专业技术报4种,占18 . 18%;面向市场、由读者自由选择的报纸6种,占27 . 27%。全省期发行量在10万册以上的期刊13种。其中,党委或党政部门期刊7种,占53 . 85%;教育教学4种,占30 . 77%;面向市场、由读者自愿选择、自费订阅的2种,占15 . 38%。
从上述数字我们看到,在我省发行量最大的报刊群体,并不一定是市场影响最大的主体。因为这些报刊依托行政权力在系统内发行,或摊派到基层单位,导致这些报刊虽然具有主体地位,但因为远离市场,难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报刊经营主体产生的这种错位,使得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难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