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兴区政府办公楼隔街而望的显眼场地是该区最繁华的红旗超市,超市旁边的东兴区派出所旁边的小巷下面,就是人称火把剧团的内江市英英川剧团剧场。要没有知道的人引路,或向熟悉者打听,想一下子找到可不容易。
“不好找吧?”英英剧团老板胡英说,“别看这地方隐蔽,当年可是人们聚集的热闹场所,20世纪80年代,这儿是东兴区最热闹的舞厅之一。”
哦?我说。
胡英看我一眼,继续跟我介绍这地方。舞厅关闭后,这地方做了仓库。地下室,又不临街,租金相对便宜,即便是这样,我们的演出都在倒贴,具体怎么个倒贴等会儿让我老公跟你讲。噢对了,你要看戏吗,现在正在演呢,你进去看吧,不收你的钱。
我将头往里探了探,剧场里面稀稀拉拉地坐了二三十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川剧同所有的地方剧种一样,发展到今天面临困境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演出往里倒贴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胡英仿佛看出了我的迷惑,笑了笑,别看观众少,我们可是内江唯一还在演出的剧团哩。就在前几天,胡英离开内江,去了外地演出。“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可这川戏挪出去还是难以活呀。”外面一样的票不好卖,所以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剧团再度开张的那天 , 胡英照例为她的剧团 举行了 “ 祭台 ” 仪式 。 焚纸烧香、罗汉扫堂 之后,众
演员相继登台 ,但 不说不唱, 只是 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 程序上 先易后难 …… 祭台 分文 祭 和武 祭 (文 祭文昌星,武 祭 五猖星 )两种。胡英他们“祭台”采用的是 文 祭, 却 借用 武祭 的 杀鸡血洒舞台 ——这些川剧资阳河流派的 守望者,企盼通过大公鸡红红的鲜血,让川剧 重新“ 火红 ” 起来。
“ 祭台 ” 仪式后,在一群老人的 “ 吆喝 ” 声中,东兴老街的一个大杂院内,再次传出川味浓郁的锣鼓声和高腔。
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半,是英英川剧团开戏的时候,上演的大都是川剧折子戏或自编大戏。胡英说,到她这儿来看戏的多是些60岁以上的老人。通常就三四十人,多时能达到六七十人,最多的时候百十号人,但百十号人的时候很少。胡英叹了一口气,把眼光看了手头的那顶软王斤,再抬起头时,眼睛里面含着悲哀。“唉,川戏只属于老一辈了,年轻人都听不懂我们在唱些什么,更也没有人愿意来学唱川剧,原因嘛,主要是不赚钱!”隔了一会儿,她又说:“这是我和老伴年轻时的爱好,在我们那个没其他娱乐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