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
人物小传
林强,男,1954年4月生,四川省资中人。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入伍,先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体工大队战士、四川省军区排长、干事,1987年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工作,1990年3月任副处长,1992年12月任处长。2005年,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7年11月任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2009年兼任省文联副主席。在部队期间,林强同志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在教育厅工作期间,先后被教育部、体育总局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被教育部、体育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务院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军队到地方成功的转型者
1987年,初到教育厅的林强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工作,自觉加强学习,主动向同事请教,深入基层调研,很快实现了从军人到教育工作者的转变。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就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体育卫生艺术处副处长、处长。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是农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1992年刚任体卫处长时,林强同志先后深入300多所农村学校,了解体育工作状况,结合自己多年运动员生涯积累的经验及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刻思考,提出了“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勤俭办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思路,并先后在岳池、南部两县开展试点取得成功,创造了全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新模式。1995年,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在岳池县召开并推广其先进经验,第二年又在南部县召开现场会,再次推广四川创造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先进经验。
200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行,由四川省承办。当时成都没有一所高校拥有比赛功能完备的体育场馆,大学生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作为运动会组委会筹备处办公室主任的林强,坚持着眼于省体育运动项目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大学校园建一批运动场馆,锻炼一支大学生运动员队伍,求真务实谋发展,依靠实力争第一”的全新思路。通过向中央要一点、省里拿一点、学校出一点的办法,筹集了两亿多元资金,在成都高校新建和改建了20多个运动场馆,其中有八个是具备综合功能的体育馆。在大运会开闭幕式文艺表演中,他坚决主张不请明星助阵,大胆地把所有文艺表演的任务交给了成都各高校,结果上万名大学生编排表演的节目形式新颖,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尤其是火炬传递,林强选派优秀大学生到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革命圣地取来长征之火,到绵阳科学城取来科技之火,此创意成为了大运会的亮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现场观看了开幕式后,当即指示把开幕式光盘送到北京奥申委,作为申办北京奥运会的专门资料呈报国际奥委会。
在教育厅工作期间,林强同志还先后写下了《中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学生体质状况的警示:强体》等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1995年8月,作为中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唯一代表,林强在亚太地区学校体育研讨大会作了题目为《论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的演讲,获得了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十多个亚太国家共130余名专家学者的赞誉。
阿布洛哈村现代文明曙光的开启者
阿布洛哈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全村现有67户村民共177人,其中麻风病患者46人。上世纪60年代,布拖县是麻风病的重灾区,彝族百姓极为恐惧麻风病,称之为“风吹来的魔鬼”、“世纪瘟疫”。为了防止病情传染蔓延,当地政府把麻风病人集中在一起治疗,修建了“麻风村”。这里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村里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唯一的生活来源是在荒山石岭间开辟出来的500余亩广种薄收的贫瘠土地。村里不通公路,不通电,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005年3月,林强沿着一条坡度高达70度、路宽不到一米,外边是万丈深渊、里面是千米高的崖壁的流沙路进入阿布洛哈村。该村第三代村民引起他的注意,他们身体健康、活泼可爱,但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什么都不知道,是“睁着眼睛的瞎子”。这样的场景深深激发了林强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林强同志首先想到要建一所学校,帮助这个村庄开启现代文明的曙光。但布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阿布洛哈村条件艰苦,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教育经费和教师来源等实际问题一直没能妥善解决。为此,林强同志与当地教育局一起反复研究,从当地极为紧张的财政经费中争取到20万元专款修建学校。2005年9月15日,开学典礼那天,林强再一次来到阿布洛哈村,将他三万元的稿费以及朋友们资助的钱物共计七万余元全部捐给了学校,作为运转经费。他还特意买了40条红领巾及“中队长”和“小队长”袖标,使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种子在这里扎下了根。村里34名孩子第一次走进了课堂,山沟里42年来第一次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第一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006年夏天,阿布洛哈村遭遇20年不遇的旱灾,粮食严重减产。林强拿出一万多元钱,购买了8500斤大米,征集了1000多册书籍和100多套衣服,把家里的DVD、彩电等一并用大卡车紧急运进了阿布洛哈村。
林强同志先后十余次走进麻风村,为当地村民排忧解难,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麻风村的村民,他们将新学校命名为“林川小学”,在峭壁上密密麻麻刻画下了“感谢林伯伯,我们终于能上学了”、“林处长是好干部好领导,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铭记社会责任的摄影者
林强同志酷爱摄影,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特约和签约摄影师。1998年,他被国家人事部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1999年被香港名佳摄影院评为“国际优秀摄影师”。但林强以共产党员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把更多的镜头用在了推动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和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林强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摄影》等20余种权威报刊发表。怀着对贫困山村教育的难舍深情,林强近年来跑遍了甘孜、阿坝、凉山、巴中等高原山区和革命老区,拍摄的十余组农村学校教育专题照片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他还先后为九寨沟、稻城、黄龙、红原草原、海螺沟、茶马古道和亚丁等地拍摄了许多高质量的作品。迄今为止,已在人民美术等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西部》《海螺沟》等四本大型画册,这些作品成为全国和世界人民了解四川胜景的窗口,为全省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05年9月30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集邮总公司等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首发仪式中,林强拍摄的贡嘎山组照就列在其中。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名官员看了林强拍摄的艾滋病患儿专题作品后,不仅称赞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者”,而且为此专门拨款用于内江市的艾滋病患儿教育。
林强同志的事迹在基层、山乡、民族地区、贫苦农牧民中广为流传。同时,他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2007年7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华社通讯《军转干部林强事迹感动凉山“麻风村”百姓》上作出重要批示:“林强同志事迹感人,是军转干部的优秀代表。要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干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