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书名: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作者:廖峰 字数:97676 更新时间:2019-09-29

  从族谱上追根溯源,顾氏虽然可以称得上名门之后,但是又像明代众多普通家族一样,他们已将读书科举看做振兴家族的主要手段,而数代的积累也成就了顾鼎臣的仕进之路。

  尽管无法从显赫的远祖处继承相应的身份,顾氏子孙们却从身边长辈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读书做事的精髓。雍里顾氏一门在顾鼎臣之前,并无任何官职,甚至大多数都是乡居的平民,然而在他们身上,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出的品格。他们坚守着耕读传家的传统,以孝弟忠信教育子弟,以仁爱侠义对待乡里,在身份上,他们不是贵族和官员,但在实际上,却得到乡里的一致推服。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顾鼎臣深受传统文化的教化。另外,家庭中兄弟,尤其是二哥,对他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使顾鼎臣将传统道德视为生命的真实体验,进而内化成其思想的基础,成为他所秉承的原则。

  在顾鼎臣的一生当中,无论是读书进学,还是入朝为官,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传统士大夫理念,在给儿子的信中,顾鼎臣曾这样说:

  读书以体认道理、变化气质为本,日用间遂能随事用得书著,后日推诸政事,皆是今日所读的方好,若只以此为媒利禄,窃名誉之资,便非好人。修身须先谨心,销存方便心,术端谨念念以济人利物为务,则天地鬼神自然呵护福禄,萃止灾祸,自远寿算自长。

  这封信的写作时间,是顾鼎臣在世宗的要求下,从家乡起程回京的路上,此时的顾鼎臣虽然在朝中为官已经十余年,但一直被冷落忽视。多年宦海沉浮,见惯了武宗朝“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现实,顾鼎臣不可谓不深谙其中之奥妙,但此时的他,仍教导儿子要以“正心诚意修身”为读书做人的目的,可见他对于传统的体认,是真切而内在的。

  对于传统士大夫来说,其理想是不因现实情况而改变的,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同样是考量一个士大夫能力的重要方面,孔子所说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即是指士大夫与现实的协调。顾鼎臣同样如此,经过了武宗朝的冷遇,又看到世宗朝初时,由于争大礼所形成的派系斗争,这样的朝廷,明显不符合顾鼎臣入仕的理想,于是他萌生退意,以省墓养病为由回乡,并希望借此远离朝廷。然而,传统士大夫仍以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所以在友人的鼓励下,顾鼎臣又能遽然而起,决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顾鼎臣以经筵讲师的身份回京,成为面见皇上机会最多,最有可能将意见传达给皇上,也最有可能得到皇上宠信的人之一。事实上,当时“大礼议”的两派,都不约而同地将经筵作为自己的阵地,利用各种机会,向世宗或直接或含蓄地讽谏或者迎合,这就是蒋德景所说的“各......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6.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