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山县貌及匪盗危害
昆山历史悠久,县古名娄邑,在苏州府治东七十里,在《禹贡》记载为“杨州之域”,周朝时为吴,秦朝设置疁县,属于会稽郡,据《汉书》记载,汉朝王莽时因境内有娄江,故而改为娄治,隶属于吴郡,直到南齐年间。南朝梁天监六年,分置信义县,属信义郡。南朝梁大同初年,又分信义,因县内有山名昆山,而陆机曾在此居住而改名昆山,属于吴郡。隋开皇九年,改吴郡为苏州,昆山县、信义县都被撤归苏州,历经八年有余,于开皇十八年复设,隶属苏州。唐天宝十年(751),太守赵居贞奏准割昆山的南部及嘉兴海盐地,置华亭县。昆山在唐朝得到较快发展,大历十二年(777)时,达到户口两千户,经过六十余年,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又达到户口三千户。宋朝时,改苏州为平江府,昆山仍隶属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太守赵彦,提刑王棐奏准割安亭、春申、平乐、醋塘、临江五乡,隶属嘉定县。元元贞二年(1296),由于嘉定县人口不断增多,被升为中州,隶属平江路,州治在马鞍山前,延祐元年,迁太仓。太仓在昆山东三十六里(1356),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据苏州,派遣将士高智广守中州,至正十七年,皮福复迁州治至马鞍山。后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讨平张士诚部,洪武二年,仍改为昆山县,隶属苏州。明弘治十年巡抚朱瑄等奏割昆山东北的湖州、新安及惠安乡的一半,并入常熟、嘉定,置太仓州。昆山县治固定下来。
在地形上,昆山位于苏州和上海之间,东南毗邻太仓,西濒阳澄湖,南依淀山湖,境内有禹贡三江之一的吴淞江,娄江等主要河流,吴淞江平均河宽约40-50米,源出太湖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娄江又名下江,是松江东北支流,明朝时,从昆山东部娄门东行七十里而下,“东北入海,水势洪驶,并无迂曲”。除此之外,流经昆山境内的大小干支流有数十余条之多,如此密布的河道,给昆山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和水利上的优势,但也给昆山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且不论倭寇从海上长驱直入,各地匪徒也易于流窜入内,甚至出现“吴盗浙窝”的局面。另外,众多河道也给治安巡逻带来困难,使得匪徒抢掠更加安全和方便。兹以清朝在苏州地区出现的枪匪为例,时人王步清曾这样描述其道:
(枪匪)私营小舟,首尾尖锐,形如炸锰,四浆双槽,旋转灵便,行水面若飞,不畏风浪……(水道)广狭不可悉数,皆曲折可通。枪船驾轻就熟,出没其间……
可以看出,在水中的匪徒往往熟悉环境,具有灵活快速的优势,同时水道也给其提供了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