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从大礼议背景看顾鼎臣进讲意义

书名: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作者:廖峰 字数:97676 更新时间:2019-09-29

  一、议礼中君臣表现

  世宗以外藩入继大统,继而兴起大礼之议,抛开此事是非对错不谈,且看在“大礼议”中君臣各有何种表现。

  最初,礼部要求世宗以皇太子身份由崇文门入东华门,居文华殿,先完成皇太子礼后,群臣再“上笺劝进”,进行即位礼。这个要求被世宗以“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的理由拒绝,杨廷和毫不退让,“固请如礼部所具仪”,双方僵持不下,拖延许久。

  而后,世宗不满入嗣孝宗的决定,曾向毛澄求助,“尝遣中官谕意,至长跪稽首”,“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并出囊金畀澄。请杨廷和、蒋冕、毛纪“委曲折中以申孝情”,并“每召廷和从容赐茶慰谕,欲有所更定”,但廷和等不肯顺帝指,正德十六年,世宗欲尊父母为“皇帝”、“皇后”,召杨廷和谕之曰:“至亲莫如父母,卿等宜体朕意。”廷和封回御批,并上疏曰:“实以为人后者为之子,既为人后,则不得复顾其私亲……此国家典礼,关系至重,臣等实不敢阿谀顺旨。”类似此事,杨廷和“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

  可以说,嘉靖初年在“大礼议”问题上,呈现出朝杨廷和一边倒态势,世宗的决议,动辄出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联合反对的局面,而后,更是有二百多人哭谏的左顺门事件。众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但对世宗毫不通融,对待反对者,更采取强硬手段。在京的寥寥几个反对者,或下诏狱,或贬斥远方。而在外张璁、桂萼等到京则“众汹汹,欲扑杀之”。

  不论杨廷和派持论是否正确,其言行都已经超出了大臣的范围,正如御史曹嘉所言:

  顷者佥事史道,劾大学士杨廷和严旨切责,下之诏狱。至廷和疏辩及尚书彭泽讦奏,则温旨慰奖,谆谆数百言。是为大臣者,真能擅威权以移主柄党大臣者,真能取容悦以惑圣听矣,谓之法可乎?

  世宗虽在议礼之初因无法找到合理说法而显得软弱温和,一旦有了可以“父子保全”的理论依据后,也变得强硬起来,特别是在左顺门事件中,廷杖一百八十人的大手笔,足以显示出其铁腕手段。

  而议理支持派张璁,桂萼等人,也显示出睚眦必报的心性,《明史》曰:“璁、萼益恃宠仇廷臣,举朝士大夫咸切齿此数人矣。”

  可以看出,议礼事件在其后演变为恃礼无恐,持有可自圆其说理论的一方,便具有联合同道、诛杀异己的完全合法性,使整个事件完全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二、议礼中的世宗与张太后

  大礼议时张太后的态度和行为颇值得注意,张太后作为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宗曾多次置朝臣意见于不......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6.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