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 "0"
温州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最新章节列表:前 言_张小燕 刘传鸿著_人文社科_【苍穹悦读】

前 言

书名:温州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 作者:张小燕 刘传鸿 字数:180949 更新时间:2015-07-08

  一、研究现状

  (一)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在语音上,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不太大。因此,方言研究的重点放在语音上,词汇和语法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汉语方言调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方言词汇的差异也很大。李如龙在《汉语方言学》中举《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中若干词目为例,说明即使在官话方言区内,词汇差异也很可观,汉语方言特征不只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方言研究的变化,人们日益重视对方言词汇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调查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1989这10年中关于方言词汇的文章有82篇,1990-2000这10年就增加到171篇,而2001-2012则达到328篇,几乎每10年都递增了一倍。对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视,直接造就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出版的大批汉语方言词书可谓其重要表现,如《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以及其他一些各地方言词典。

  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词汇比较研究,关于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论文、专著正在不断涌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2)中相关文章有63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2)中涉及到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论文有5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2)中相关论文有25篇。关于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专著有李如龙主编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董绍克著的《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涂良军著的《云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等。下面我们分别从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内容、角度、价值以及不足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通过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揭示方言特点,展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张洋《哈密汉语方言词汇特点》从形、义两个角度对哈密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认为二者主要区别有两类:形同义别和义同形别。形同义别又分别从词义的扩大、缩小、相反及转移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义同形别又分别从方言沿用古词语、方言借入词及方言自创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张万有《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特点初探》从词义、构词和词源三个角度对内蒙古汉语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探讨内蒙古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探求内蒙古方言词汇内部的异同,总结其特点和规律。词义方面分别从同义异形、同形异义及特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构词方面分别从词序变化、语素异同、语缀异同、重叠词及析音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词源方面分别从古词语的继承、外来词的吸收、方言词的创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通过方言词汇比较考察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源流关系。陈小枫《略论粤方言对中山闽语词语系统的影响》探讨了粤方言词向中山闽语词汇系统渗透的途径及方式,说明了由于语言势力的对比,方言间的渗透是不平衡的,以强势方言向弱势方言渗透为主。练春招《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通过客粤、客赣方言词汇的比较,对客粤、客赣方言分别从横向的渗透关系与纵向的渊源关系两个方面作了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虽然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客赣方言最为接近,但词汇比较的结果却显示了与客家方言最接近的不是赣方言,而是粤方言。客赣方言在语音上的共同点最多,两者早期曾经同流,但词汇与语音的发展并不同步。语音形式要求一致以便易于通话,故而相对保守、稳定,而词汇则不同,迁徙的客家话与留在原地的赣语为适应新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各自产生了变异。

  第三,通过方言词汇的历时比较考求方言本字、考释方言词语。考本字的目的并不在于为方言词确认书写形式,而在于拿方言词和古代汉语作比较,考察方言与不同历史时期古籍上所记录的用语的关系。这项工作很早就有学者开始做了,一直是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如李荣《吴语本字举例》、朱建颂《武汉方言本字试考》、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考》、刘宝俊《崇阳方言本字考》、覃远雄《方言本字举例》等。除了考求本字之外,还有考释方言词语的,即联系历史文献,探求方言词语的来源,解释其意义。黄绮《安庆方言古词例证》探讨了一批地方性较强、古已有之的方言古词,解释其意义,并引用古文献证明其是古词。许利英《巢湖方言词语考释》考释了巢湖方言中几则常用的并见于古文献的词语。金秋《扬州民间俗语浅考》考释了扬州方言中一些俗语词。

  第四,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揭示现代汉语方言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势。徐波《半个世纪来舟山方言词汇的变化及成因》通过舟山方言(吴语)词汇的新、老比较,揭示出半个世纪来舟山方言词汇发生了明显变化,显示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语言尤其是词汇的发展变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邢向东《神木方言词汇的内外比较》从词语替换的角度比较新、老神木话之间的词汇差异,说明神木话词汇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过去常用的词语悄悄退出了言语交际活动,逐渐成为死词,同时,一大批普通话词语进入了方言词汇系统。

  第五,通过方言词汇的内外比较寻找方言特征词。方言特征词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新理论,李如龙先生对此有全面深入的阐述。他认为:方言特征词是不同方言之间的词汇上的区别特征,即“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李如龙主编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收录了12篇研究方言特征词的文章。曹廷玉的博士论文《赣方言特征词研究》、温昌衍的博士论文《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分别通过对赣方言、客家方言词汇的调查及内外比较,提出了一批赣方言特征词、客家方言特征词。

  第六,从理论上揭示汉语方言词汇差异类型。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把汉语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分为五种类型:源流差异、意义差异、构词差异、价值差异、音变差异。贺巍《吴方言词语与官话的差异》通过吴方言词语与官话词语的比较,认为其差异大致可分四类:一、特殊词语;二、构造差异词语;三、歧义词语;四、义位差异词语。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从构词差异、意义差异、成分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构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素和构词类型三方面,意义差异主要表现在义位、义场、语素义三方面,成分差异则表现在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词语、外来词等方面。

  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角度是多元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有外部比较,也有内部比较。外部比较是指某一方言与共同语的词汇比较或与其他方言的词汇比较,这在上文已有所阐述;内部比较是指某一方言内部各方言片或方言点之间的词汇比较。林伦伦《粤东粤西闽方言词汇的同与异》比较了粤东粤西闽方言词汇,认为二者有同有异,同大于异。因为同大于异,才把它们归属于闽南方言,又因为同中有异,所以把它们区别开来,作为闽方言的两个并列的次方言。也有将内部比较与外部比较结合起来的。邢向东《神木方言词汇的内外比较》既比较了方言内部几个代表点的差异,也比较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研究方言特征词则必须进行内、外比较才能提取出较为准确、可信的方言特征词。

  第二,有共时比较,也有历时比较。方言与共同语、方言与方言之间的词汇比较是一种横向的共时比较。这种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认识方言的特征。李如龙先生提出方言词汇共时比较应以特征词研究为核心,这无疑为汉语方言词汇的共时比较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方言与古汉语之间的词汇比较是一种纵向的历时比较,包括考求方言本字、考释方言词语等,其目的是“为今语寻求古语之源或为古语列举今语之证”。李如龙先生认为考求方言本字只是对方言词汇的个体考察,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对方言词汇系统作整体的考察。他从历时角度把方言词汇分为四大类:承传词、变异词、创新词和借用词。另外方言内部新派与老派之间的词汇比较也是一种历时比较,苏晓青、佟秋妹撰写多篇论文,通过考察徐州方言内部新派与老派之间用词上的差异,揭示了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趋势。

  第三,有宏观比较,也有微观比较。从整体出发,比较方言之间词汇的相同性或差异性,通过统计得出相同词语或不同词语的数目,是宏观的比较。可以是两两比较也可以是多项比较,如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就是一种宏观的比较。从个体出发,具体考察方言词汇之间有何差异是微观比较,多在两种方言或某种方言内部两个方言片、方言点之间进行。微观比较又可从多个角度进行,一般多从词形、词义、词源几方面比较,还有的从词频、词音等方面比较。周长楫《略论闽南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主要差异》从名异实同、名同实异、实同而名有同有异、名同而实有同有异四个方面来写,这里的“名”指词形而“实”指词义。上文所举张洋及张万有的文章都与此类同。

  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这多个角度可以综合运用。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中比较古词语差异时,制定了《古代汉语千词表》,从意义、语音、用字等方面比较了古词语与各方言词的异同,这属于历时层面的比较。对七个方言中存留古词语的数量进行统计、比较,得出古词语从北向南呈递增趋势,这属于共时层面的比较。徐红梅的博士论文《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对皖北方言词汇分别进行了共时和历时的比较。在共时比较中,既有皖北方言词汇内部的比较,也有皖北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及普通话词汇的外部比较。在内部比较中,先从宏观角度,比较各方言点之间词汇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再从微观角度具体分析词语差异类型。在外部比较中,皖北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比较是从宏观出发,得出相同及不同的词语数量,从而论证其亲疏关系及产生的原因。皖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是从微观出发,分别从词义、词形、词源三方面揭示了二者的差异。历时比较中,分别拿皖北方言词汇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作比较。通过与古代汉语的比较,说明皖北方言词汇有古代汉语的历史层次;通过与近代汉语的比较,说明皖北方言词汇与近代汉语的关系尤为密切,皖北方言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为:

  第一,为汉语方言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由于汉语方言的差异在语音上感觉最明显,所以汉语方言研究历来都以语音为重点。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汉语方言词汇的差异也很大,于是日益重视对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一开始多以单点描写为主,随着各方言点词汇材料的积累、增多,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开始进行并显示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汉语方言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使汉语方言研究的焦点由语音扩展到词汇。

  第二,为汉语方言分区提供依据。历来人们给汉语方言分区主要是以语音为标准。李如龙先生认为:“只根据语音标准来为方言分区总是片面的。只有兼顾词汇、语法才能使分区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用词汇标准为方言分区,就是经过比较提取各方言区的特征词”。方言特征词成为方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范俊军《从词汇看粤北土话与湘南土话的异同及系属》通过词汇比较探讨了粤北北乡话和湘南敖泉话的系属分区,认为前者接近赣语,而后者更接近湘语。客、赣两方言由于语音上的共同点多,所以语言学界对客、赣方言是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还是分立为两个大方言区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词汇比较的结果却显示了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基本或常用语词都有别。所以从词汇角度来说,二者应分立为两个大方言区。

  第三,为推广普通话及学习方言服务。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着差异,要学好普通话,仅靠纠正方音是不够的。用普通话语音说方言词,别人仍然听不懂。拿方言词与普通话词作比较,寻找二者异同,这无疑对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有重大意义。此类文章较多,上文已有所列举。此外,各种方言词典的出版也为推广普通话作出了很大贡献。另外,随着某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也有学习当地方言的需要。方言词与普通话词的比较研究同样也为他们提供了帮助。

  第四,为其他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提供现实及理论依据。刘俐李《东干语、焉耆话、关中话同源异境之百年演化》比较了东干语、焉耆话、关中话100个核心词的异同,考察其差异度和近似度,说明了语言环境在语言特点形成上的举足轻重。方言词语与民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俗要通过词语来体现,所以方言词语的研究对方言区民俗的研究有极大价值。

  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第一,比较的面不够广。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做得较多,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比较做得还不够。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也限于各方言点的零散的比较,缺乏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

  第二,比较深度尚有欠缺。当前的研究多停留在对方言词汇的横向的共时的比较上,较少纵向的历时的比较。在横向比较中,多集中在词形、词义的比较上,而词频、词音以及词的价值比较涉及不多。

  总之,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开发。

  (二)温州方言词汇研究现状

  吴方言是中国八大方言之一,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吴语区经济高速发展,吴语的地位也因此更加重要。作为南部吴语代表的温州方言,与吴语其他次方言相比,无论是词汇、语音还是语法,都有很大不同,一直以来都吸引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近几十年,随着温州经济的迅猛发展,温州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温州已经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瞩目的焦点,温州方言的研究也迎来了另一个高峰。

  综观近几十年来温州方言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强一弱”,即语音与语法研究比较强势,研究深入,成果丰富;而词汇研究则相对薄弱。语音方面,既有总体研究温州方言语音的论文与著作,如郑张尚芳《温州音系》《温州方言近百年的语音变化》、潘悟云《温州话音档》、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又有专门针对温州方言中某一语音问题而撰写的专题论文,如郑张尚芳《温州方言的连续变调》《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一、二)》《温州方言的轻声变化》,傅佐之、黄敬旺《温州方言端透定三母的腭化现象》等。语法方面的研究亦如此,总体研究成果如游汝杰《温州方言语法纲要》《温州方言的语法特点及其历史渊源》,更多的是针对语法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傅佐之《温州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傅佐之、黄敬旺《温州方言的表程度语素“显”》,潘悟云《温州方言的指代词》,郑张尚芳《温州话中相当“着”、“了”的动态接尾助词及其他》等。

  与语音及语法相比,温州方言词汇研究明显薄弱。诚然,上举语法研究涉及到温州方言词汇,但其着眼点在于这些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汇的本体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温州方言词汇研究较少,就本人管见,有颜逸明《瓯语称谓录》,杨乾明《温州方言的量词》,马贝加《温州方言存在动词“是”的来源》,盛爱萍关于温州地名词汇的系列论文,如《温州地名中的方言词及其规范问题》《温州方言地名词的语源及历史层次》。游汝杰、杨乾明编写的《温州方言词典》,收录了9608条温州方言词,但只是列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汇研究。沈克成、沈迦编的《温州话》第一册、第二册中收录了大量温州话特征词,但也重在列举,缺少理论上的研究。郑张尚芳著的《温州方言志》全面展示了温州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并附有“温州方言词汇表”。词汇部分着重分析了儿尾词的作用、构造及变化,另外阐述了温州方言词汇在来源以及构词法上的一些特点。

  综上所述,在温州方言词汇研究上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如全面系统的共时、历时比较,探讨温州方言词汇的发展趋势等领域都还比较薄弱,需要我们去为之努力耕耘。

  二、研究意义

  就温州方言词汇来说,无论在词形上,还是在意义上都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不同。

  当前温州在国内及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强,定居温州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有学习温州方言、与本地人交流的需求,而温州人更有学习普通话、与全国各地人交流的需要。如果能对温州方言词汇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温州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研究,发掘其对应规律,无疑可以有效地帮助温州方言及普通话的学习。

  诚如上文所言,温州方言语音、语法研究上的成就远超过词汇,我们的研究可以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为温州方言的全面研究作出贡献。

  另外,我们并不局限于温州方言词汇本体,而是以温州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比较作为突破口来进行研究,这可以充实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三、研究步骤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步骤如下:

  (一)以游汝杰、杨乾明《温州方言词典》作为温州方言词汇标本,以《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词汇标本,首先从整体上进行词汇构成比较,对温州方言与普通话相同词语以及不同词语进行统计,并初步探讨相同词语及不同词语的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从而在宏观上展示温州方言词汇的全貌,揭示温州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相同性及差异性,为进一步的比较打下基础。

  (二)分别从构词、意义、价值、源流、音变五个方面展开温州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词汇的比较研究,对温州方言中与普通话异形同义的词语、同形异义的词语以及古词语、创新词进行描写、分析,揭示方言词与普通话词在一字多音、连读变调方面的差异,全面展示温州方言词汇特点及其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揭示内在规律。

  (三)利用董绍克制定的“基本词汇千词表”比较温州方言与普通话在基本词汇上的差异,并通过数据统计,比较各个方言与普通话基本词汇的差异率大小。

  (四)对温州方言中特有的与普通话缺乏对应关系的特色词语进行比较全面的列举、分析,以展现温州地区特有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

  (五)温州方言中存在大量同义词,从词形、词义及用法等方面对这些同义词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调查年轻人同义词语的使用情况,揭示温州方言词汇上的新老差异,探讨温州方言的发展趋势。

  (六)选取方言中的民俗词汇作为考察对象,调查年轻人民俗词语的使用情况,探讨与分析民俗词汇变化的特点及原因,进一步揭示温州方言的发展趋势。

  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比较法,既有共时平面的词汇构成、词形、词义的比较,又有历时平面的词源发掘;既有宏观层面的词汇构成总体比较,也有微观层面的个体词语的比较。

  四、主要观点

  (一)温州方言词汇特点显著,与普通话词汇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温州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温州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历来都深受语言学界的关注及重视。由于语音、语法相对来说比较显性、比较封闭,以往对温州方言的研究多集中在语音、语法上,对词汇关注不够。其实,温州方言词语无论是词形、词义还是词源,或是词语的构成、使用,都极具特色,与普通话词语有着较大差异。我们以《温州方言词典》为标本,结合实地调查,通过对温州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研究,揭示温州方言词汇特点及其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从词汇角度展现温州方言特色,弥补了温州方言本体研究上的不足。

  (二)方言研究不能离开实地调查。我们的比较研究以《温州方言词典》为主要依据,但也通过实地调查来补充、验证。

  《温州方言词典》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之分卷,由著名语言学家李荣主编,游汝杰、杨乾明编纂,收词语近万条,能基本上反映温州方言词汇的全貌,所以我们以之为温州方言词汇标本。但方言词汇是活生生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实地调查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词典加以补充、验证。

  (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温州方言词汇内部也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向普通话靠拢。

  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变化最快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总是首先反映在词汇上。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展迅速,与外界交往日益增多,这必然在词汇上打下鲜明的烙印。通过实地调查可知,温州方言词汇发展较快,呈现出明显的老派与新派的对应,许多旧词已不再使用,大批新词涌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及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温州方言在不断向普通话靠拢,二者词汇上的差异性日趋缩小,共同性日趋扩大。

  (四)方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温州方言词汇的研究将有助于温州人与外地人的交际,有助于温州文化的传播。

  五、调查人简介

  本书的主要调查合作人有七位:

  陈锦萍,女,1952年出生,世居温州,退休职工。

  王佳妮,女,1980年出生,世居温州,大学教师。

  张飘飘,女,1990年出生,世居温州,大学生。

  苏洁,女,1991年出生,世居温州,大学生。

  麻惠碧,女,1992年出生,世居温州,大学生。

  金崇丰,男,1991年出生,世居温州,大学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