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里,我们探索古蜀文明。古蜀文明是非常深厚、非常优秀的。我们只能用一些比较明确的点,来作一些说明,我从两个点上来探讨古蜀文明——太阳与眼睛。
认识太阳
太阳是我们最熟悉的了,在远古时代,人类是通过神话来了解太阳的,当然我们并不满足于在神话中来了解太阳,还要对太阳进行科学的探索。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科学探索太阳已经是非常深入的了。我在刚才主持人介绍的那本书里,列出了太阳的许多数据,都是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获得的。这些在神话当中都是模糊的。比如说,神话当中会说,太阳一天走多少万里,从东怎么飞到西。科学的认识则能够一步一步地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
我们现在可以说太阳无可怀疑的是圆的吗?大家可能不知道,古人曾经认为这个太阳可能是别的形状。汉代王充在《论衡》里说日月都不可能是圆的,之所以看起来是圆的,是因为太远了。就像烛光一样,你近看是长形,可是隔远了,也就看到光是圆的。他讲火苗都是很不规则的,太阳就是火,怎么可能是圆的呢?而且由它脱离出来的陨石就是一个天体,陨石都是奇形怪状的,太阳,当然它的外形也不会很规则的。从他讲的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感到,虽然有眼睛也未必能够很正确地认识太阳。
古人在认识太阳过程中,留下的这些我们看来觉得很有点幼稚或者是很不成熟的认识,实际上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论是科学的认识,还是他们讲的寓言,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太阳一些不同的感受。还有两个小故事,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人群会对太阳有不同的情结甚至不同的态度。
后羿射日的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不详细讲。我们只是要强调一下他射日的背景,实际上表现的就是生活在太阳光照比较强烈的地方的人群对太阳的感受,比如说沙漠地带,太阳一出来气温可能就升到四五十度,是很难受的,所以才有这个射日的说法。
另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我们四川成都平原。故事很简单,说老天爷有日月两个宝贝,他很爱这两个宝贝,把这两个宝贝藏在大柜子里面。老天爷有两个儿女,他们比较淘气,淘气的时候就把太阳和月亮搬出来玩,这样天上就有了太阳、月亮。大地一片光明,温暖的春天来了,花草树木也长出来了,人们也露出了笑容,一片生机勃勃。兄妹俩把太阳、月亮玩够了,还到箱子里去了,一关就关很多天,地上的人们受不了了,就烧香祷告,希望老天爷把太阳借出来照一照。老天爷这个时候就会把太阳和月亮摆出来,这样我们就有了温暖和光明。这个故事我觉得很动人,这是古代的蜀人编出来安慰自己的故事。对太阳的感情,我们觉得古蜀人,可能包括我们现在古蜀的后人们都应该更加炽烈。因为这里地形比较特殊,四周都是山,是个盆地,外面的风吹到这里来,将水汽集结成雨成雾,阳光就照不下来。有了这么一个特别的气候环境,所以大家都很盼望太阳出来。
知道了这些故事,再看我们发现的金沙文物,还有三星堆文物,从这些文物上可以感受到一种温暖。古蜀人用贵重的黄金来再现太阳的光芒。希望天天都有阳光普照,这表达了一种心情,表达了一种愿望。
好,在正式讲我的主题之前,我还要讲一点我们考古学家的感受。有一个小的内容叫“触摸历史,由碎片开始”。
考古学家就是从发现一些碎片来解读、研究、复原历史的一些细节,我们说到历史,实际上历史都是由现实变成的。历史的主干,虽然是很晦暗的,但是有很多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没有细节的历史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色彩的,没有气势的,书本上的历史也许会非常生动,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考古发现的历史,才是五彩斑斓,才是真实的。当然历史是不完整的,是一些碎片,而且这些碎片散落在各处。有很多这样的碎片它们属于千年前、万年前,但是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的脚下就有可能有3000年4000年前的历史,成都的地下,不仅有金沙,还有金沙以后的秦汉时代、唐宋时代、明清时代的历史保存着,不断都有新的发现。
我们看到的故宫、长城,都是历史的沉积,它们还没有成为碎片,这是因为即使时代比较老旧,它们依然被保存着,而且是我们人类自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用心地把它们保存着。还有很多荒野大漠,有一些历史的沉积,已经是支离破碎了,经不住历史风雨的侵蚀,残存下来的只是一些碎片,有的被一层一层地累积下来,埋藏在地下,像我们说的楼兰,现在在大漠之中、荒漠里面,人没有办法在里面生存了。还有平时我们看不到的边远地区的一些遗迹。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这些碎片,它们变幻的本体,它们斑斓的色彩,它们鲜活的表情,是一个时代,一族人群,一种文化,留给后世的宗谱。当然这些并没有明白地显露出来,我们得到这些碎片还需要解释,只有解释清楚了,解释正确了,我们才能得到一段真实可信的历史。
我讲几个由小碎片牵出大历史的发现,第一个是甲骨文,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就是由一个中药的引子——龙骨而来,在那些甲骨碎片上,王懿荣发现了刻画的痕迹并确认它们是文字,然后有一些学者随即展开研究。在北京发现,然后追溯到河南,追溯出了安阳这个商代的古都,就是殷墟。从这个药引子里面发现了殷墟,发现了一个王朝——商王朝晚年的一段历史。
第二个发现就是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这里是几十万年前猿人的故乡,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也是由接触到人们从周边采集到的龙骨——就是化石开始,然后追溯到周口店。他的书里写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躺在他的脚下。确实在他的脚下,就是后来发现的北京猿人洞口的位置。后来,周口店的发现,把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的历史往前推溯了数十万年。在这之前,大家不知道中国的历史有多久,那时候流行中国文化西来说,称中国的文化是西来的,在中国生活的人都是西来的。这样一个发现,就完全推翻了过去陈旧的认识。还是这个安特生,后来也是通过碎片,发现了河南渑池的仰韶村。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确定的最早的一个新石器文化,现在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叫仰韶时代,这个时代,代表中国距今7000到5500年期间这一段历史。这是很了不得的发现,没有这个发现,我们连中国有没有新石器时代都不知道。
再说另一个发现,秦始皇陵前的兵马俑坑,很多人可能都去那参观过,这个发现也是有一个传奇,那是在30年前,农民在一片地里打井的时候,发现一些碎片,从这些零零星星的瓦砾破砖开始,考古人员开始发掘,揭开了一个谜,后来证实这是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现在这个坑还在继续发掘,也跟金沙一样。
再就是我们的三星堆。三星堆的发现,也是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挖水沟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玉石的碎片和玉石器,后来因为两个祭祀坑的发现,更加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它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
金沙就更是这样了,因为开发房地产,做地下管线的建设,挖土机把那些大量的金器、玉器、象牙,还有其他的一些文物,从地下翻出来,我们才意识到发现了一个古老、神奇的新故事,发现了一个现在所知最早的都城——成都的前身。
我们知道了碎片的作用,考古学家怎么样用碎片来复原历史的呢?这些碎片保存在日新月异的现代都城下面,我们就生活在这种古老历史的光影里,当观赏到这些古物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历史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手中。
太阳神鸟的秘密
好,下面进入正题,今天的主题是《太阳与眼睛》,我们要讲的实际上就是两件文物,一个是金沙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还有一个就是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
从金箔图像、青铜雕像,我们看到了古蜀时代的阳光。这件太阳神鸟金箔图案,非常优美,我相信任何普通人看了,都会激动。那些做美术、做美术史研究的人,看了应该是会更加感动。这是一件珍品,我的评价就是它是世界级的珍品,这件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文化精髓的体现。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它的制作工艺,还有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都是了不起的。它是国宝级的,是世界级的宝藏。所以,当我们对金箔的内涵有了一个了解,也就接受了考古学家们的解释:它是一轮太阳,它表现着太阳鸟载着太阳在飞翔,这是在讲述一个神话故事。
我今天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下太阳神鸟,从这个角度入手,从这个图案的构成入手,我们细细地体味一下这个图案的内涵。它有十二道光芒,有四只鸟,分上下左右排列,构图非常明快。这个构图打动了现代的文物考古专家们,他们把这个构图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这个构图,应该说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表现一种动态,这个鸟载着太阳在旋转,旋转着飞翔,刚才主持人念了我写的几句诗里面的一段,后面四句话是这样说的:“这是圣洁的精灵,只需在肃穆的庙堂虔心瞻企。”就是说我们会感到它非常圣洁,非常高大,虽然本体并不大,可能它本就是人存放在神庙里面,挂在那观赏的。这跟现在放在金沙博物馆陈列馆的中心,在那旋转一样。“这是精致的心花,难得于浮幻臆度中妄言辨析。”我们有很多解释,可能都难以表达当时那个意境,当时他们怎么想的,这些工匠,是谁指导他们做出来的,这个方案是谁设计出来的,它的初衷,它的目的,我们现在都不能解释得很清楚。
我们具体看,这件金箔图案的构图确实是非常的严谨、非常的精美。通过细部的观察、测量,看一看这个构图、这个布局有些什么特点。仔细地测量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些不是很严格的对称、均衡。这四个鸟纹,我们比较一下,有一些细微差别,大小并不能完全重合。我们现在看来四个鸟的布局是比较均衡的,那让我们了解一下它是怎么布局的,我们从不同的点来做一个量度。比如说这四只鸟,我们从头到脚,画一个连接线,把它框起来以后,我们看这个矩形是不规则的,这四个点,不是工匠当时确定的图案布局的原点。我们又选了几处点来画连接线,都是这样,都不规则。从头、从尾、从鸟的中心来看,都是这样的,都是有些变形的。只有一个点是正方的,这个点在哪儿呢?在鸟头和鸟头、鸟嘴和鸟嘴之间。说明当时的工匠在这个图案做四分规划的时候,选在这个点上。至于其他的细节,没有非常严格的量度。把鸟的各个部位的距离作比较之后,我们觉得它确实是不均衡的,但是有一个点,能把这个图案均衡地四等分,就是在鸟的嘴尖上。这样看来,这个工匠当时并没有像我们觉得他最开始接触到这件东西的时候,有一个模子,是很仔细地给它一点一点刻出来的。实际上他在一个基本的布局规划以后,有可能是随手做出来的,这种随手的技术,非常高超。长度也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还比较大,这些鸟的全长可能差不多,但是头颈之间的长度、三个大腿的长度、小腿的长度,这些都有比较大的区别,有的区别到几毫米,但因为本身图案很小,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从这些仔细的度量看,工匠们是凭自己的技艺,做出这个图案的。
再说十二道芒线。这个图案有十二道光芒,这些光芒是带弧形的,很特殊。我们后面还要提到这个弧形的太阳光芒是怎么回事。这些光芒更是有一些不太均衡了,它的分布,就是说构图,有疏有密。右上角,比较密,左上角是比较稀的,不是很均等的。它的大小、距离都是有区别的。有这样一些数据,测量以后,我们感到有些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从这些十二道光芒的尖、点,把它确定下来以后观察,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它的分布不是很均匀的。所以芒的制作要求会更高,更容易走形。左下角是比较稀的,右边右上角是比较密的。太阳作为整个图案独具匠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表现这种旋转。
它的整个创意就是让这些光芒能转动,让这个太阳体能旋转起来。我们知道天体运动特征,就是旋转,包括银河系,它的运动方式都是旋转,太阳神鸟金箔的构图就是体现了这个旋转、律动。这个成功的创意,我觉得是来自古蜀人掌握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应该能感觉到、体会到太阳运动、旋转的态势。
发现这个金箔以后,我们会把眼光放得更开一点,来看看其他地方的一些发现。在古代艺术中,很多作品都表现了太阳的旋转。这是一个来自西北的史前文化,在这个彩陶上画的太阳,我觉得跟金沙的意境是吻合的。它不仅仅有这个芒线,它还有一个旋转的路线图,非常生动。
还有在台湾发现的太阳的陶片,刻画着太阳纹,这个太阳也是一个旋涡,旋形的,表示了太阳在旋转。
从古人绘出的这种旋动的太阳图像,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现在宇宙中运行的星系也有这种形态。在现代天文望远镜拍的照片上能很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旋转,包括银河系,它都有这个特点。
我们看到银河系的图片,它这几个旋臂,就是这么旋转的。还有螺旋星云,呈螺旋状,它还是一种运动的状态。
看到一些旋动的图案的时候,我经常想起天体的运行,在古籍里,已经对天体的运行有一个推测,叫“天左旋,地右动”。当时的科学认识程度,认为天是朝左转的,地是朝右转的,总之,这两个星球它都是运动的。我就想,这个记录在文献中的认识,有一些可能就是从更早的时候传下来的。如果不是古人有那样的想象,有那样的认识,他怎么能画出那样的图像来呢?所以说,太阳的旋动,辛店人想到了,古蜀人想到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旋转的太阳,是昨天旋转的太阳现在旋到了我们的眼前。
太阳是艺术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现代的艺术品当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旋动的太阳。当然这种知识,也可能是受到我们现代掌握的太阳知识的启发,包括一些广告上面,我们都能看到把太阳画成旋转的样子。
古人的太阳崇拜
说到太阳崇拜,应该是古代的很多民族当中都有的共同信仰。所以在很多地方都能发现太阳崇拜的遗迹。
比如说,从这些岩画上面,我们看到太阳图像,是表现对太阳直接崇拜的图像。从这些刻在石头上和新石器时代7000多年到5000多年的陶器上,都可以看到太阳的图像。
这是7000年前的太阳图像,画在陶器上的。我们知道河姆渡文化的双鸟太阳,双鸟——有人叫它“双鸟朝凤”,这也是竞争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最强有力的选手,但是最后失败了。因为从艺术、工艺精细的角度,从它内涵的完整性上,都比不过那件金箔,所以我们应该为那件金箔自豪。
还有这样的石头,新石器时代直接雕刻的太阳人,可能表现的就是太阳神,是在三峡发现的。在仰韶的彩陶上也画有太阳鸟,一个圆圆的太阳,中间有一个鸟。这说明后来的传说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些彩陶上我们发现画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正好吻合了我们古代十个太阳的传说。
有一些刻画,画的是太阳出山,太阳升上山顶,有一些文字学家看到这个很激动,这是大汶口文化陶缸上的刻画,因为它是一个字,一个汉字象形的写法。这就是画十二个太阳的陶片,我们把它和十个太阳的陶片复原以后,就成这样了。十二个太阳,有十个的,有十二个的。还有绘四个太阳的彩陶,非常多。
西北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恐怕得有半数以上是类似于这种画法——画四个太阳,而且是旋转的。它旋转的类型代表四季。还是有些什么内涵在里边,过去都有学者进行过解释。这个彩陶现世了以后,还有这样的彩绘陶,也是太阳,也有什么动力推着太阳在运行在旋转。这是在山西发现的4000多年前的太阳彩绘。还有这样的太阳纹,比较简单的,应该说,有很多例证都能表现。
这是西南地区的铜鼓,中间是带着光芒的太阳,周围就是这样的鸟在飞。看来跟金沙金箔的意境是非常接近的。从这个金箔上我们看到了它是一首太阳的颂歌。
我们从这个太阳鸟金箔上看到的应该就是古蜀人太阳崇拜的一个最真实的表露。在很多地区也可以看到太阳崇拜的一些遗迹和文物。这是云南少数民族现在跳的太阳舞。
太阳与太阳鸟
我讲的太阳崇拜可以分成两个点,一个是对太阳整体的崇拜,另一个就是对太阳鸟的崇拜。
刚才其实已经提到太阳鸟是太阳的灵魂,这是古代的神话传说里认为的,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古蜀人这样认为,古代的中原人这样认为,古埃及文化也这样认为,古代的美洲玛雅人的童话里也有这样的故事,太阳都跟鸟有着不解的关系。他们的这些神话,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奇怪的,因为人们看到可以上天、可以在天上运动的只有鸟,人们会想象太阳的运行一定跟鸟有关系,没有鸟太阳就没有动力,在古代中国的神话里,就有太阳鸟的传说,太阳鸟驼着太阳从东飞到西,飞了多少万里以后,晚上休息,太阳也就下山。
古代蜀人想象中的太阳鸟是什么样子呢?从这个金箔上看,它就是一个鱼鹰的形象,就是能够在水里抓鱼的鱼鹰,这个鱼鹰在古代叫凫,恰好古蜀王里有一个“鱼凫”的号,也许它本身就是太阳鸟的象征,体现了太阳崇拜。
不光在太阳神鸟金箔上能看见太阳鸟,我们在一些金沙出土的铜器上,也能看到太阳鸟。
太阳鸟是无处不有的精灵。古埃及的太阳神阿图姆,他的头上顶着一个太阳,他本身就是鸟头的形象,这个鸟就是太阳神。美洲印第安人的太阳神是什么样子呢?太阳中间就是一个鸟,鸟的中间有一个旋动的图像。玛雅文化的太阳鸟,眼睛就是太阳。
这是我们刚才说的仰韶的太阳鸟,这是南方出土的玉器,把它刻成一个鸟的形象,中间也是太阳,一个八角形的太阳,这也是太阳鸟崇拜的一个演变。在很多玉器上也刻了太阳鸟的图像,我可以想象有一些玉雕,他们刻绘的可能也就是太阳鸟。像这样的鹰,这是商代的。还有马王堆帛画上很真切的太阳鸟的图像:太阳中间站着一只鸟。这个鸟画得像乌鸦,因为传说它是三足乌。
在现代艺术里,太阳鸟被画得很美,像凤凰,但有三条腿。这是一个现代的蜡染,是西南地区的,我看到这个图像以后就很自然地想起了金沙的金箔,它的意境跟金箔是一样的,“凤凰”这个意象的出现比我们发现金箔的年代可能还要早,这就是人类艺术基因传承的一种很好体现,它和鱼鹰——古蜀人的太阳鸟是一样的。
眼睛的喻义
从眼睛图像里看到的太阳崇拜,依然还是太阳崇拜。我们在三星堆,在金沙的文物里看到很多只眼睛,这些眼睛让很多人迷惑不解,不知道含义是什么。我想试图做一下解说,当然也是从前人的研究上做一些开掘,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三星堆的发掘应该说轰动了世界,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古蜀文化的灿烂,而金沙的发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认识。
我们看这个大立人,我们知道大立人通高是26米多高,他全身上下的冠、衣服和他穿的裙、下裳都有纹饰,底座上面都有很多信息传给我们。很遗憾的是这个立人在出土的时候就断成两截了,而且他头顶上的冠是残缺的,而且这个缺损没有办法恢复,这是很大的一个遗憾。因为缺损就带来了一个谜——他头上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帽子呢?有一些推测,发掘者做了形容,有人认为这个冠是一个太阳的形象。有人认为它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也是太阳的象征,还有人认为它是兽面。我主张它是一个兽面,它实际上是两只眼睛的图像。
冠顶是残缺的,我们根据其他的图像做一些复原,把它残缺的部分复原以后,可以明确地看到,它是一只大眼睛,有眼角,有眼球,是很明确的。正面看不出来,侧面看是很清楚的。
这个冠应该叫天目冠,是兽面冠。它的眉心,有一个圆形的装饰,可能就是太阳的象征,太阳是被称为天眼的,所以,它戴的是天眼冠、天目冠。从这个角度来认识这个人的身份,他应该是太阳神的化身,他的化身原本是什么,可能就是蜀王。我们不仅在大立人上看到了这个特别的眼睛,在其他的纹饰上也看到了很多眼睛的装饰。它的上衣和下裳、衣服的襟口,都有眼睛这个纹饰。底座也是个兽面,也是一双眼睛,很明确。这是一个眼睛神,也是一个太阳神。
这类眼睛图案在金沙,在三星堆,好像是无所不在,像这样的很小的雕像裤腿上一边刻着一双眼睛,很奇怪,为什么对眼睛这么感兴趣,做装饰用吗?
还有我们知道的这个祭坛,三星堆博物馆把它复原得很大,有一个细节,就是在祭坛的人物身上也有眼睛的图像,也是在裤腿上,上面也有眼睛的图像,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物身上都有眼睛的图像,太多了。在这个鼎的器物上面,也画了一对眼睛,这表现的就是一个兽面。
当然,这些眼睛形式是不一样的,可能它们各自表现不同的内涵。像这件很特别的应该是兽面,它的两腮下面有一对眼睛,这个太特别了,可以和刚才那个大立人对照起来看。我觉得这种表现就是眼睛崇拜。
太阳和眼睛
下面我想讲太阳和眼睛有什么关系?从一些人类学的资料上看,可以看到比如萨满教中,天神同时也是太阳神,太阳神被描绘成眼睛的形状,在很多神话当中都说太阳就是天的眼睛,还有婆罗门教的太阳神,也都称为太阳的眼睛,天的眼睛。所以,人类认为的饕餮纹,只是一双眼睛的象征纹,恐怕就是太阳神的一个写照。其实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兽面纹表现的是光明神,那就是太阳神。
回过头再看那个大立人,他的那双眼睛,他身上的眼睛,是什么意思,他脚底下、底座上的眼睛,真的就是体现了眼睛崇拜。崇拜眼睛干什么?因为眼睛不是肉体的眼睛,它是天上的太阳。有一些人认为古蜀的“蜀”,这个“蜀”字,就是一个带着身体的大眼睛。也许我们不能确认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但是有一定的意义。在甲骨文里写这个“蜀”字,写来写去最关键的就是这个眼睛,这就是“蜀”。
还要讲一点,眼睛也是有动感的。不仅太阳旋转,眼睛也是要旋转的。这有两件文物,前面那个是2009年发现的,是一个旋动的眼角。三星堆发现的这一件器物的把手,形状是探出的鸟头,鸟头的眼睛是一个什么呢?它和常规的眼睛形状不一样,它是个旋动的旋体,有两条旋臂,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让我们认识到,那时候表现眼睛,有一些创意,一些考虑。我们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去看中原,去看黄河流域,在彩陶上,仰韶出土的彩陶上画的眼睛,它是旋转的。
在黄河下游山东发现的兽面纹眼睛也是旋动的。在很多彩陶上我们看到了这样旋动的图像,这个图像可能是单体眼睛的写照。这样的图像我曾经专门写过论文,认为它和天体崇拜有关系。你回想一下我刚才放的天体旋动的样子,是不是跟这个彩陶太吻合了。有一个旋心,有旋臂,不仅有两个旋臂的彩陶,还有三个四个旋臂的彩陶。而更北边的红山文化,玉器上面表现的眼睛,也是旋动的。两种文化玉器上的眼睛,在雕刻的时候也考虑了旋动的动感,请特别注意它的眉心,有一个旋动的线条,怎么解释?我觉得它表现的还应该是天体运行的一个特别标志。刚才我们看到的辛店太阳中间,画了一个旋动的线条。美洲的古印第安人,有一个太阳鸟兽身,身上也画着这样的线条。这些细节透露的是很重要的信息。
还有我特别提到的这两件象征着权威的权杖,这是在江苏金坛发现的,过去我们发现很多这样的钺,这在当时应该是王拿着的权杖,在权杖的顶端,有一个装饰,装饰上面,实际上是一个鳄鱼的头。它是象征着游牧,象征着权威。注意看鳄鱼的眼睛,这个眼睛有两条旋动的线条。在龙山的玉器上,眼睛画得都是旋动的。兽面上,在鸟的中间有一个人面,人面上也有旋动的眼睛。
眼睛怎么能旋转呢,一定有特别的原因。在很多玉器上面都这样。其实眼睛在古文物上都有表现,在国外也是这样。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古埃及人金字塔壁画上的太阳神,也是用眼睛来表现的,他头顶着太阳,两边一双大眼睛。还有欧洲出土的眼睛神的这些骨雕,其实表现的也应该是太阳崇拜。玛雅人的这种八角形在奔跑的眼睛,实际上表现的是太阳的运动。特别是玛雅的太阳神,它的眼睛有什么特别的?它的眼睛是螺旋状的,很特别,玛雅太阳神的标志,就是它有一双旋动的眼睛。眼球,是一个旋动的个体。所以古代文物上的眼睛图像不可等闲视之。
英文里有个词叫EYEOFHEAVEN,可能很多学英语的人都没见过这个词组,说的是太阳,是天眼。在诗里说的就是太阳,在很多民族这种意识是相通的,太阳就是天眼。那么我们在蜀文化里也看到了一种旋动的眼睛,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的联想,它表现的也是天眼。
从自然界里着手去想,我写过一篇专门讨论旋目神的研究报告,我觉得旋目应来自于自然界的某种动物,但是我查了很多图片、很多资料,没有发现在动物界里有旋目的动物。只有一种叫朱鹮的鸟,古名旋目。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写的“交精旋目”,就写的这个鸟。据说朱鹮的眼睛边上有旋目的毛,但是因为眼睛太小不知道能不能表现刚才那个图像旋动的样子。我还意外地发现了叫“旋目夜蛾”的图像,可惜它只是翅膀上的一个图案,并不是真正的眼睛。我要说的是,在自然界里找不到那种眼睛,所以这个很特别的眼睛,表现的就是太阳旋动,眼睛崇拜也是太阳崇拜。
传说中的蜀王,都可以看做是太阳的化身,比如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蚕丛就是大眼的样子,就是刚才看到的竖着的形象,柏灌、鱼凫、杜宇都是鸟,应该是太阳鸟的化身,那开明就更是太阳的化身了。
最后,仅由太阳和眼睛来探索古蜀文明中的太阳崇拜内容,是不够的。但从这两个点入手,还是有意义的,今天我们只讨论了两件国宝——太阳神鸟金箔、青铜大立人,这两件国宝无论是从艺术、科学、文化上看,它们都是顶级的国宝,是全人类的宝贝,作为成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我们生活在如此灿烂的历史光影中,会自然地生发出一种豪迈感,这方土地值得我们热爱!
再重复一句话:万物是太阳的子孙,人类也是太阳的子孙,我们崇拜太阳,热爱太阳!谢谢大家。
袁庭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从事学术研究,已出版各类著述30余种。在古代文化方面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古代职官漫话》《周易初阶》《解秘中国古代军队》等,在巴蜀文化方面有《张献忠传论》《话说四川》《锦绣成都》《巴蜀文化志》等。在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课,曾经开设过“中国古代文化史”、“古代文字与古代社会”、“四川史”、“中国古代科技史”、“工具书使用法”等课程。多次参加电视片的制作,担任策划与民俗顾问,在中央电视台的七集人文地理片《天府的记忆》任编剧与历史文化顾问。◇袁庭栋
成都文化的主要特色
主持人 张超: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金沙讲坛》,我们这期主要是讲关于成都的文化特色。作为一个成都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惬意、非常舒适的城市,我们可以非常切身地,近距离地感受我们成都的文化和成都的历史。那么,成都的文化对于每个成都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成都本土著名学者、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老师,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都文化研究的学者,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字作品,也曾经在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授课,曾经教授过古代文字和古代社会学,还有四川学等,都受到学生的好评。另外,我们的袁老师也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四川省市电视台举办的各种文化论坛担任主讲嘉宾,在这里我们请出袁老师为我们讲述“成都文化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