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臂人生亦精彩——记会理县凤营乡坪胜村党支部书记张洪

书名:身边的共产党人. 第四辑 作者:王玉萍 字数:38426 更新时间:2019-12-13

  干净的水泥路,整齐的村落,别致的宅院,一望无垠的花魔芋,满山苍翠的板栗树,一幅又一幅靓丽的山村风景图。这就是会理县凤营乡坪胜村。这里也是一位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辛勤耕耘的希望热土。这位支部书记就是会理县第七批拔尖人才、现年34岁的张洪。

  身残志坚 致富路上领头雁

  坪胜村的酸性红壤,种不出谷粮,10年前,这里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初中毕业的张洪只身前往甘肃兰州打工,卖煤球晒裂了肩头,淘金砂泡烂了双脚,凿矿石磨破了双手。然而,一场惨烈的车祸,彻底改变了张洪的人生轨迹,他的左臂留下了永久的残疾,煤球搬不动了,冷水受不住了,锤子抡不起了……

  看着兰州广场上悬挂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巨幅宣传标语,张洪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老家屋后那荒芜多年的大片大片的板栗林。在外奔波了几年,为何不借助在外打工的经验和对农业技术的热爱,改变乡亲们对板栗种植无出路的偏见,以效益带动全村人共同致富,既助乡亲们圆致富梦,也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2003年腊月,张洪揣着梦想,回到了家乡。春节刚过,他就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将本村3个组的20多亩板栗树全部承包过来。松土、施肥、杀虫,摸索着前进,短短1年时间,20亩板栗树全部挂了果,当年就收益10000多元。张洪趁热打铁,又用自己的承包地和自留山,置换了村里大片荒山,集中种植板栗60余亩。

  村民们被张洪的干劲鼓舞了,纷纷前来取经。为了让村民快速掌握种植技术,他再一次不顾家人反对,把自己承包已经见效的20亩果树全部还给农户,并亲自上门传授技术。2004年,种植户人均收入增长到5000元,远远超过全村人均收入3700元的水平。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干劲更足了,第二年就有260余户村民积极响应,种起了板栗,全村板栗种植达2000余亩,致富的门路打开了。

  勤学善思 攻坚破难不言弃

  村里的板栗发展起来了,最大的问题是没过硬的技术保障。张洪毫不气馁,附近哪里有板栗种植的能手,他就亲自上门拜访;听到哪里有板栗种植技术的消息,他就打电话咨询。一次,听说西昌一个朋友有一本关于板栗种植的书,他就专程跑到西昌把书借回来,硬是花了一个星期用钢笔一字不漏地抄了下来。他常说“纸上谈兵不如亲自实践”,每个黎明,板栗树下总有他的身影;满天星斗,他总是最后一个走出板栗园。观察、研究、实践、总结,日复一日,他总结出了一套低投入高产出的“张氏种栗法”在全村推广,村民们的收入大幅提高,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的果农就有8户。2004年,张洪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村“两委”换届时,张洪当上了坪胜村村文书兼民兵连长。

  致富路有时也会荆棘丛生。就在村民大规模种植板栗的第二年,一种名叫白蜡蚧壳虫的病虫席卷了整个凤营乡的板栗树,70%的树上爬满了雪白的虫子,大片果树枯死,果树专家们都束手无策。听有经验的老人说,只有砍掉病树,焚烧深埋才能杜绝传染。乡政府为了控制传染,组织村民纷纷砍倒病树。眼看乡亲们辛勤培育近10年的果树即将付之一炬,张洪心急如焚,他想板栗树是乡亲们的命根,不能砍啊。但如果不砍树,传染扩大,全乡的板栗树将遭到灭顶之灾。听着乡亲们的哭诉声,张洪这个铮铮汉子流泪了。倔强的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找到乡党委书记,称自己有办法治虫害,请求政府出面制止村民砍树。几经辗转,他联系到北京农科院专家高新一教授,高教授给他讲了许多“因地制宜、对症用药”的道理,仍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张洪并不灰心,不顾自己左臂的剧痛,白天顶着烈日爬到树上观察虫子生长,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夜晚,打着手电筒到树林里寻找虫子活动的规律。查阅资料、反复研究、实验,不到半个月,张洪研究出的“氧化乐果内吸传导”疗法,在自家的果树上试验成功了。该疗法在全乡迅速推广,仅一个月时间,满树的虫子不见了,大片的果树长出了新芽,2000余亩病害板栗树保住了。张洪的这一创举,折服了专家,赢得了村民的赞誉。

  张洪刻苦钻研、永不言弃,为百姓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至今,连年被凤营乡党委、政府评为“农业生产先进个人”。2008年3月,会理电视台《百姓人家》栏目专题报道张洪带领百姓致富的先进事迹。2009年,州人才办授予他“土专家田秀才”荣誉称号。2014年7月,县委、县政府授予张洪“会理县第七批拔尖人才”称号。

  开拓创新 不懈追求谋发展

  2013年,经过公推直选,张洪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角度改变观念”是张洪不懈的追求,“创新”、“高效”成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这种精神一直引领着他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披荆斩棘。

  由于板栗价格受市场的影响,产业单一的风险逐渐凸显,张洪又一次盯准了村里初具规模的2000余亩花魔芋。为提升坪胜村魔芋品质,助推魔芋产业做大做强,他自行出资20000余元,印发种植技术宣传单,邀请州、县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协调移动公司架通入户光缆,实现互联网覆盖全村70%以上农户;完善各项手续申报花魔芋种植示范基地;以真诚打动企业老总,引进会理纵横实业公司与农户签约,每年为全村魔芋种植户补贴肥料、物资等款项50元/亩,将坪胜村纳入纵横实业公司发展的基地单元。2014年5月,纵横实业公司与坪胜村“两委”签约,拟在坪胜村修建魔芋加工厂,这为坪胜村花魔芋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充分调动村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张洪积极探索,创新开展魔芋种植大赛和魔芋种植征文比赛,奖金额度最高达20000元,吸引了各地产农、客商1000余人踊跃参赛。在他的带领下,2013年,坪胜村魔芋种植面积就达2400余亩,产值实现4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5000元。如今,坪胜村正冲刺“凉山魔芋第一村”。

  坪胜村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370户1700余人。要走完全村7个组,至少需要3天时间。很多村民反映,党的许多政策宣传落实不及时,这也成为历届村“两委”的心病。一则宣传无线广播的广告,引起了张洪的浓厚兴趣。他亲自到厂家进行考察,并自行出资20000余元采购设备,在全村7个组分别安装无线广播,使用无线广播进行语音播报,让党的政策和村内大小事务第一时间得到“权威发布”,真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张洪用无线广播反复宣传退耕还林政策,积极鼓励村民种植核桃,全村3600余亩荒山全面实现退耕还林。他还采取山林分包到户落实护林防火的办法,将生态补偿款作为护林押金,一举实现了万亩森林零火灾的骄人成绩。

  服务群众 彰显公仆真本色

  “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张洪当村干部以来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2年夏天,村里百亩烤烟遭冰雹袭击,他蹚着洪水第一个赶到现场拍照做记录,积极向乡政府汇报灾情,积极争取补偿款。在他的努力下,金朝会、刘兴贵等受灾户都获得了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补偿款。

  2013年严冬,骤降的气温把人们冻在屋里出不了门。患重感冒刚输完液的张洪心里一直牵挂着孤寡老人姜志中,于是,他扛着大米、顶着寒风、踩着积雪出了门……

  2014年,投资48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发展(水稻)项目落地坪胜村。面对集资投劳、占地补偿、路渠整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张洪率领村“两委”班子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常常与农户交谈到深夜。仅一个星期时间,张洪就跑遍了涉及施工矛盾的40余家农户,征求意见40余条。功夫不负有心人,工程动工时,党员群众带头自愿放弃青苗补偿,有的村民还免费给施工队提供午餐和开水,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在新建的7条共4600米长的道路、4条共4000多米长的沟渠工程中,坪胜村从未上交过一件矛盾纠纷。

  为硬化通组路,张洪与村主任每人贷款5万元,加上村民多次集资后,资金仍差6万元。为筹集资金连夜劳累,他左臂旧伤复发住进了医院。资金不到位,工程就要停工,怎么办?张洪想到了魔芋产业合作伙伴纵横实业公司。他不顾高烧,冒雨连夜敲开了董事长韩兵的大门,韩兵被张洪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当场答应捐赠6万元。张洪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人们积极投身后续工程建设,实现了全村84户村民2米宽水泥路户户通。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张洪竖起了一面耀眼的旗帜,树起了坪胜村的新形象。他用汗水和辛劳书写着平凡,无私奉献追求着卓越,升华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多为塌轳村的村民做点实事,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杨自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