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发展的背景及概况
1社会背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资产阶级政权日益巩固。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英国在完成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选举制度的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但改革并没有给劳动人民带来好处,机器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批工人失业,资本家为了赚得更多利润,广泛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农村贫困化加剧,贫民纷纷拥入城市,产业后备军不断壮大。在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大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剧,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高涨,这两个阶级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831年和1834年,在法国纺织工业中心里昂,工人两度起义,无产阶级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英国的宪章运动从30年代开始,在40年代形成高潮。工人阶级向资产阶级提出一系列政治和经济要求,宪章运动历时10年,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在英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就连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也在1844年举行了起义。在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这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有“世界工场”之称,称霸世界市场。在海外疯狂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一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法国对内实行独裁,对外进行殖民掠夺。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日益巩固,因而采用一些改良政策,以缓和国内矛盾。德国和意大利完成国家的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仍保留了君主制度和封建势力,人民受着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欧,但在三四十年代,工商业得到一定发展,农民起义不断。19世纪俄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俄国政治落后,国力衰微。沙皇政府被迫于1861年宣布实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但改革并不彻底,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深重。这一时期形成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潮,产生一批平民思想家,他们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幻想通过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种思想鼓舞下,俄国人民反对沙皇的斗争更加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