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赞叹、仰慕格林童话头上那炫目的光环时,在低头思忖我们的“叶限姑娘”为何成不了“灰姑娘”时,我们不由得又发出另外一个疑问:被德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视为珍宝,享有如此厚重地位与意义的格林童话这朵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奇葩,它为何独在德国绽放光芒?意义如此巨大、非凡的格林童话,为什么只诞生在德国?它何以偏偏诞生在德国呢?
对于这个问题,借用笔者导师的话,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粗放性的回答:因为德国民间童话的宝藏格外丰富,因为德国诞生了有志于做搜集、整理、加工民间童话这种“小事”和“笨活儿”的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事情似乎就这么简单。但是由表及里、追本溯源地细细揣摩揣摩,问题的答案却远非如此简单,而是要复杂得多,深沉得多。大致列举一下,便涉及德国的民族特性、价值观念、社会历史环境以及文学传统等方面。
回顾历史,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德国一直就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是欧洲各列强争夺霸权、德国人自相残杀的地方,德国人民长期饱受分裂与战乱的苦痛。当我们将历史定格在格林童话诞生前的17和18世纪,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时的德国在经历了“三十年战争”后,更是深陷四分五裂的泥潭中不可自拔。“三十年战争”不仅给德国带来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而且还造成了德国经济严重衰落滞后的恶果,整个社会现实是“三十年战争给德国以沉重的打击,德国社会的发展因此被延缓一个世纪之久”。
当欧洲各列强早已完成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后,德国仍处在小国林立的支离破碎状态之中,歌德为此曾哀叹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让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德国不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产生受阻,而且还沦为当时欧洲大国诸如英法争权夺利的筹码,罗马教皇的聚宝盆,一个附属于强国的混乱之国。事实上,不仅仅“三十年战争”后的德国是如此状况,可以说“千百年来德意志总是一切战争的战场,总是外国的战利品”。 这个饱受分裂与战乱苦痛的德意志民族,统一与强大真的成为他们最大的渴求与发展的最大动力,“于是统一便成了德意志民族的主要诉求” 。
在谈到德国的统一时,歌德同样曾发自肺腑地说道:“……德国应统一而彼此友爱,永远应统一以抵御外敌。它应统一,使得德国货币的价值在全国都一律,使得我的旅行箱在全境三十六邦都通行无阻……德国境内各邦之间不应再说什么内地和外地。此外,德国在度量衡、买卖和贸易以及许多其他不用提的细节方面也都应统一。”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德意志民族对统一与强大的追求不管是给德国带来沉痛的追忆还是辉煌的现实,这种追求都一直伴随着德意志民族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它也造就了德国民族独有的秉性、价值观念、历史背景与人文环境。
此时,18世纪末的“法国革命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作德国的混乱世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德意志的影响巨大。同时,拿破仑的军队开始在德国所向披靡,这时的德国处在内忧外患的风口浪尖上。尽管拿破仑对德国的征服事实上为德国本土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拿破仑毕竟是外来的侵略者,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德国实施掠夺政策和强力压迫,这就激起德国人民反抗外国入侵者的强烈爱国情绪,把德意志从法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国家是这个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的实在梦想与意愿!
然而,德国当时的现实使得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感叹道:“只有在我国文学中才能看出美好的未来。” 恩格斯是鉴于德国当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才出此言:德国长期处于各封建诸侯邦国各自为政的四分五裂的局面,国势衰微,由手工业者、商人、小职员等构成的市民阶层经济力量薄弱,这就造成他们软弱、妥协以及依附于封建专制的特点,整个社会意识封闭停滞。因此,无论是在抵御法国这个征服者,促成民族自由与独立方面,还是发展本国,让一个强大的德国在欧洲中部崛起,它都缺乏像法国革命中能挑起大梁的资产阶级。
不过这一切并不能泯灭德意志民族内心对自由、统一以及强大的渴望, 因此,“从1815年到1830年间,德意志的反对派运动主要还是由理论家们来进行的。正如梅林所说,德意志资产阶级逃到‘美丽幻想的王国’去了。这一事实不仅表现在文学中(浪漫派文学),尤其表现在哲学中” 。在不满与无可奈何中,德国的诗人、哲学家们退守内心,寻求精神的自由和民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