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充满活力、永远没有句号、常讲常新的学科。史学因其具有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功能,所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我们党历代领导人都倡导学史用史。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也不止一次讲过学历史的问题,最近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中,又一次号召学习历史。他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什么说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呢?
首先,领导干部肩负着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职责,这就必须熟悉国情,不但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该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方能全面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为什么要选择“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台问题以实现祖国的统一……要理解这些问题,必须学习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当代史和国际共运史。认识了历史和现状,方能明白我们今天应该怎样改革和建设,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的干部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你就还应该研究、熟悉你这个部门的历史;有的干部负责一个地区的工作,你就还应该研究、熟悉你这个地区的历史,如此方有可能进入角色,成为内行领导者,方能制定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政策、措施。
其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大势,而这又必须研究历史。清代学者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就是说真正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就必须去研究社会发展的历史。鲁迅在谈到自己治史的体会时说:“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至于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对历史的重视,更是人所共知。恩格斯说:“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由于研究了整个历史,因而他们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不懂历史,不懂社会规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
第三,作为领导干部应懂得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而这方面也应该注意从历史中学习。为政有道,治国有方,安邦有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蕴藏着我们的祖先在政坛上积累的大量经验、领导艺术,他们揭示的规律,提出的原则和方法,例如:“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君必以其道服天下,而不以名位临天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等等,这些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是有参考和借鉴作用的。
第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历史中的精华部分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历代志士仁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意志;“厚德载物”的襟怀,等等。由这些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们的各级干部,无疑应该学习、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读史还可以培养人的爱国思想。著名学者章太炎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梁启超也认为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之源泉”。
第五,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不竭的动力,而学习历史,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绵延不绝,未曾中断,有四大发明,有成千上万的杰出人物应运而生。只要想起这些,我们就会肃然起敬,力量倍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而想到我国近代史上的屈辱,想到濒临被瓜分的境地,则莫不沉痛,化气为力。至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祖国统一和富强而艰苦奋斗的历史,尤其感人心魄,给人以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学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历史学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各级干部务必在努力学习理论、经济、科技知识的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以更好地肩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原载《湖北日报》1999年5月27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