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韩国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谥号文成。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先后担任韩国的丞相。韩国灭亡后,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后隐姓埋名在汜水藏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汉二年(公元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张良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被誉为帝王之师。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一 桥下拾履,敬老佳话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经担任韩国的宰相。到张良长大成人的时候,韩国逐渐衰落,最后被秦国所灭。张良本来可以继承父亲事业,在官场上大展宏图,但韩国的灭亡,使他丧失了承袭显赫荣耀地位的机会,他心中充满了对秦王的仇恨,因此他把仇恨集中于一点——杀死秦王。
韩国灭亡的时候,张良的家里还是很富有的,但是张良一心要报仇,他的弟弟死了,他不厚葬,而是花重金聘请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把120斤重的大铁锤(约合现在60斤),准备去刺杀秦始皇。秦始皇曾经多次遭到刺杀,因而早有防备。张良刺杀秦始皇没有成功,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通缉刺客。张良只得埋名隐姓,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北),藏匿起来。并在那里与项羽的叔叔项伯相识,成为莫逆之交。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信步闲逛到了下邳的一座桥上。这时候,有一位身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走来。他走到张良的身边,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他有些傲慢地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喂,年轻人!你到桥下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开始的时候一愣,心想:这个人怎么如此无礼?真有心把他打一顿。但他看到这是一位老人,就忍住心中的不快,走到桥下把鞋子捡了回来。谁知这老人对张良说:“你替我把鞋穿上!”张良虽然感觉这位老人有些无理,但想:既然已经帮他捡回了鞋子,就帮他穿上吧。于是,就两腿跪在地上,替他穿鞋子。老人毫不客气地伸出脚让张良穿鞋子。鞋子穿好后,老人也不致谢,哈哈笑着走了。张良感到这个老人有些奇怪,就呆呆地望着他离去。哪知老人走了一段路,又折返回来。他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还是孺子可教啊!这样吧,五天后的天亮时分,你还到这里和我在会面。”张良虽然不知道老人要做什么,但还是恭敬地回答道:“好的。”
二 得赐《兵法》,成千古谋臣
五天后的一大早,张良就匆忙来到桥上,谁知老人早已提前站在桥上等他。见到张良,老人生气地说:“你和老人家约时间,怎么能迟到哪?你五天后再来吧!”说完拂袖而去。五天后,张良第二次去见老人。这次张良可是起了个大早,等他跑到桥上,还是比老人晚来了一步。这次老人发了火,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我一定比你去得早!他干脆半夜里就到桥上等候。天快亮的时候,张良终于等来了那个神秘的老人。老人满意地点点头,说他通过了所有考验,并送给他一捆竹简,告诉他说:“你读了此书,知识就会很丰富,可以给帝王做老师了。”又说:“十年后必会天下大乱,你可以用此书帮助帝王兴邦立国。”说完,老人扬长而去。
张良非常惊喜,此时天已经亮了,张良拿起竹简一看,这书是一部《太公兵法》。从此,张良刻苦研习兵书,深得书中精髓,终于成为一位足智多谋的“智囊”。
张良能够放下自尊,帮助老人捡鞋子,他的这种做法被人们传为美谈。敬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正是由于张良经受了考验,才能得到老人的认可,最终得到《太公兵法》。正是这部书,使得张良在日后的岁月里,辅佐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个故事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人们对张良这种尊老敬老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