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1922—1964),男,山东省博山县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一 无限忠诚跟党走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身于山东省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他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1946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各个方面的优秀干部,被派往工业战线。1953年7月,党组织决定把焦裕禄从农村工作岗位调往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虽然知道困难重重,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水平很低,他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
刚到洛阳,厂里决定抢修一条通往工厂的公路。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又没有修过路,十分畏难,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裕禄吃住在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顺利完成了修路任务。1955年初,工厂送他到大连起重机厂学习。为了缩短学习时间,他整天同工人一起劳动,有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有时为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一连跑几个车间。他一面跟调度员学调度,一面跟计划员学安排生产计划。结果才几个月,就能把计划编排得既周密准确,又切合实际了。他还陆续提出了改善企业管理方面的意见,被厂党委采纳。
1956年底,焦裕禄满载学习成果,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带领职工投入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安装还未结束,厂党委就下达了试制两米五双筒卷扬机的任务。当时,设备不全,人员不齐,缺乏经验。为了突破难关,完成任务,焦裕禄日夜不离车间,始终和工人劳动在一起,递工具、喊吊车,甚至打水送饭。困了,就把大衣铺在一条长板凳上合一会儿眼,经过两个月的奋战,中国第一台新型两米五双筒卷扬机制造出来了。1959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焦裕禄担任了调度科长,担负起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就这样,在党的培养下,他很快成为工业管理的行家里手。
二 鞠躬尽瘁为人民
1962年冬,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分困难的时期,兰考县同时遭受着风沙、内涝、盐碱三种严重自然灾害。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雨水淹坏了30万亩庄稼,盐碱地上十几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这样一个艰难时刻,焦裕禄被党委派到了兰考县。面对如此沉重的担子,他没有退缩。他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经过初步调研,焦裕禄带领县委制订了要在三五年内取得治沙、治水、治碱基本胜利的计划。他深深懂得,理想不等于现实。因此,第一步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08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再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此,县委抽调了大批干部,与农民、技术员一起,组成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研工作。当时,焦裕禄已经患上了慢性肝病,他拒绝了同志们要他休息的劝告,亲自带队实地考察。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河道的来龙去脉,他不辞辛苦,跟着调查队风里来,雨里去,洪水中画一张张的水流向图,夜晚蹲在泥水里打个盹……肝痛时常折磨着他,疼得直不起腰,但他也没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既具体又详细的资料,据此县委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上,焦裕禄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规划出来后,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走到哪里干到哪里。他总是亲自到最困难的队去蹲点调查,访贫问苦。在城关公社胡集大队,他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泡桐树的生产特点,亲自带头植桐,种植了大片的桐林。他深入全县农村调查,发现和培养了五个先进典型: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他积极推广典型的先进经验,在全县迅速掀起除“三害”高潮。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 清廉简朴待自己
焦裕禄对待工作热情如火,但对待自己和家人却近乎苛刻,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长期的忘我工作,使他的身体状况十分糟糕。家里人口多,生活也比较困难,但他坚决拒绝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他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要求他们生活节俭,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有一次,他发现大儿子去看戏,就问:“票是哪来的?”孩子说:“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后来,他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搞特殊化。他说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职权是受人民的委托,要为革命掌权。
焦裕禄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旧的,有不少地方破损,他修了修继续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有人劝他换床新的,他却说:“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我这比起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焦裕禄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的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1964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三害”英勇斗争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了,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肝癌后期,皮下扩散。”护士噙着眼泪要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县里的同志们来看他,他从不谈自己的病,总是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并留下遗愿“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钱来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临终前,焦裕禄用尽全力对来看望他的领导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终年只有42岁!他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他的不朽形象永远铭刻于千万人民的心中!
焦裕禄与老贫农谈心(国画)
2010年2月8日上午,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原书记焦裕禄铜像在南川区委机关大院内正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