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先 打开生命通道的平凡英雄

书名:中华道德楷模·当代卷 作者:白云涛  郑国柱  字数:147572 更新时间:2019-11-27

  王树先(1932—2006),男,中共党员,福建龙岩人。2006年6月18日,在洪灾中为转移群众而牺牲。同年10月被追授为“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随后入选“感动福建2006年度十大人物”,2007年9月获首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

  一 打开生命通道

  1932年5月,王树先出生在今天的龙岩市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这是福建西部的一个小山村,村里一座座黄土夯建的土楼,苍厚而古老,与这里淳朴的民风浑然一体。王树先生长在这里,1951年从这里走出,成为一名军人,军旅生涯磨炼了他,13年后,他带着1个二等功、5个三等功和多个嘉奖回到了家乡,成为里兴村的一位农民。

  2006年6月18日,清晨5时,王树先早早起了床,披着蓑衣在大院查看水情,大雨几天不停,夜里又下了一宿,院里的水快要漫过脚面了。他感觉洪水就要来临,马上对老伴说:不好!可能要发大水!

  他家的土楼叫“笃庆楼”,紧邻溪边,几天的雨水浸泡,土楼有被泡塌的危险。他去清理排水沟,让积水尽快排出,但丝毫不见成效,就像巨浪把海水拍到海滩上一样,洪水倒灌进来。

  大雨瓢泼,铺天盖地,风声雨声,交织一起。顷刻间,他家的“笃庆楼”和隔壁的“汉兴楼”之间的矮墙被冲垮了,山洪顺着两楼间的缺口汹涌而来。

  洪水疯狂地上涨,漫过了小桥,院子里的积水越来越深。土楼随时都可能倒塌,这两幢楼内住着100多人,如不马上撤离,这些人会有生命危险。

  王树先急了,拼命地大声喊叫着:“快点走啊!大水来啦!”“快跑啊!山洪暴发了!”

  这时,村干部们也起来了,迅速组织群众疏散,高喊着:快往山上跑,东西不要了!人们被惊醒了,纷纷往外跑,“汉兴楼”旁就是后山,村民纷纷跑上后山。

  洪水已经没过膝盖,门外一片汪洋,群众撤离已很困难。王树先急中生智,果断地把自家一楼的窗栏扳断,打开一条出路,他跳出窗外,大声招呼道:“来!往这边跑!”人群顺序爬上桌子,再从窗户往外跳,窗外有一土堆,距窗户1米多高,跳出的村民快速逃到山上。

  这是一条生命的通道!窗口狭小,楼内挤了一堆人,王树先指挥着一个一个来。他站在洪水中,一手牢牢把住窗框,一手把楼内的小孩抱出来,对行动笨拙的老人和妇女,他连拉带拽,帮助他们逃出楼外,17个人从窗口逃生。这时,他对妻子说:“快跑!”老伴逃出去了,他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的洪水已漫到了他的脖子。疲惫不堪的王树先准备往山上逃时,见到“汉兴楼”里还有人,三位老人无助地求救,他知道,这三人不逃出来,不是被楼塌砸死,也会被洪水连人带楼一起冲走,必死无疑。

  在这危急时刻,这位老共产党员没有迟疑,他不能见死不救!他扳住一扇窗户,扶着墙去施救。这时,一股巨大水流冲了过来,王树先被卷进洪涛之中……

  王树先的妻子兰珍亲眼看到了这令人心碎的一幕,老伴被洪水冲走,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如万箭穿心一般。

  顷刻间,“汉兴楼”松软无力地塌了,“笃庆楼”也成了“半壁江山”,在风雨中飘摇晃动……

  第二天中午,人们在永定河城郊乡东溪河段,找到了王树先的遗体。

  在这场特大洪水中,王树先老人挽救了18个人的生命。而他和他的一个侄儿、一个侄孙媳妇和出生不满百天的曾孙,都被洪水夺去了生命。

  6月2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福建龙岩视察灾情,冒雨来到灾情最重的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总理听说王树先勇救18个人,自己却牺牲的事,很受感动,专门看望了王树先家人。在小学校园的临时办公处,温总理紧握着王树先妻子兰珍的手说:我记住了王树先这个名字,他牺牲了,我们都很难过。他在危难时刻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他无私奉献、热爱群众的精神长存,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温总理与王树先的家人等合影留念。6月28日,中共龙岩市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王树先同志学习的决定”,闽西掀起向王树先学习的热潮。随后,王树先等20名同志被授予福建省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功臣,追认王树先为“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二 助人为乐的好心人

  王树先生前留下一本十多万字的《自传》,记录了他的人生之路,里面有他所经受过的委屈与无奈,也记录下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他参军、入党、剿匪、立功、受奖、晋升等情况记录得清清楚楚。

  他在《自传》中写道:“虽然自己有再参加工作的想法,但从来没有等待过。回到家里即放下干部架子,做一切人们需要的事情,自己有一个心愿,就是立志为下王(注:村里地名)出点力,和大家一起来改变下王的面貌。”

  王树先复员回乡不久,“文革”开始了,他放下干部架子,做了一名普通的农民。从1965年直到1975年,他担任生产队会计,他这个官不大的“管家”,办事公道、为人正派,加上他见多识广,头脑灵活,主意正、办法多,事事带头,廉洁奉公,事事处处为百姓着想,深得群众信任。在他的建议或鼎力支持下,村里办了几件大事。

  当时村里有两个生产队,王树先建议合并成一个队,这样集中力量,减少矛盾,把村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发展。他到处做工作,给大家讲道理,做通了很多人的思想工作。最后,把两个队并为一个队,全队有了一个公道正派的班子。

  由于村子穷,没有通外界的公路,村民到镇上赶圩很辛苦,买卖货物全靠肩挑手提,村里以前就想修一条村道,建一所小学。但路要穿过王姓祠堂,小学要建在祠堂旁,许多王姓族人极力反对,认为王家风水会被破坏。这一次,王树先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清修路和建学校的意义。他对同宗人说:修村道、建学校,就是最好的风水。王姓父老兄弟同意了,他动员大家拆掉祠堂,为村路让路,路终于修通了,村里的小学也建起来了。孩子们受益了,当年就有11人考进了永定初中。即使在这场特大洪

  灾中,这所当年的村小学依然挺立,成了安置灾民的庇护所和救护站。

  王树先带领村民干的另一件事就是开山凿石,建渠道,修水库。建坝工程量很大,没有机器设备,30多万方土石全靠人挖肩扛。经过八年连续奋战,一座水库建起来了,蓄水量50多万立方米,解决了浇地灌溉问题,粮食产量也提高了。这座水库现在还发挥着灌溉作用。

  王树先为村里、为乡亲做的好事有很多,有的老人一提起王树先就热泪纵横……

  三 不垮的小桥

  在“6·18”特大洪灾中,里兴村倒塌房屋500多间,村里的好几座桥都被洪水冲毁了,只有村头一座小桥安然无恙,小桥像是为王树先立的一座丰碑。

  这座小桥有一段特殊的来历。

  晚年的王树先是个闲不住的人,带头参与村里修路、建桥等公益事业。他负责筹资、财务管理,还负责验收材料、施工质量监督,这些都是义务的,他从不计报酬。

  2005年12月,村民王忠文在外赚了些钱,他提出自己出些钱,让叔叔王树先把房子装修一下。王树先说:“侄儿啊,你的好心我领了。如果你真的愿意出钱,不如把钱先拿出来修桥,也算行了善事。”王忠文为了满足叔叔的心愿,带头捐了1万多元,王树先捐了2000多元,又让孩子捐500元。王树先心里有底了,他走家串户动员大家出钱出力,很快村民集资了近3万元。王树先负责小桥的设计、材料验收。不到半个月,小桥就建好了。过去的小桥很窄,也不结实,只能过摩托车,现在汽车也能通过了,村民出行更安全和方便。

  王树先负责的这个建桥项目,每笔钱都记得很详细,谁捐了多少,工料多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王树先用自己的一生,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书写了一个道德模范的风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