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英国人

书名:给弟弟们的信 作者:储安平 字数:92948 更新时间:2019-11-27

  一

  著者近撰《英国采风录》一书,业由商务出版。该书所叙述者为该书著者所知之英国,而该书之著者则为中国之公民。以一个中国人叙述英国事,当他行文之际,他之常常不能自已地将他所属的国家和他所叙述的国家做种种比较,亦为人情之常。但这种比较也仅是片断而非全盘的,全盘而有系统的比较固有待于专书,而此非他目前学力之所能逮。

  然而纵然是片断的感触,也究不能不有感触的中心。著者常思及两项问题:第一,中英两国人民的性格,他们做人做事的精神,究竟有无相同相似之处?第二,多年以来,英国为一强国而中国为一弱国,一强一弱的道理究竟何在?就后者论,一国强弱的原因诚非一端,但英国的政治社会究为英国人的政治社会,而中国的政治社会又为中国人的政治社会,一个国家的兴衰隆替,究不能说和这一国人民的性格习气一无关系;故后一个问题的答案仍可于前一个问题中得之,而著者之感触因之亦得纳为一点,即中英两国人民的性格及社会的风气究竟有无异同,其间得失又为如何?

  二

  著者初初感觉中英两国的民性及社会民气,几乎无一相似。但若稍加思索,这个答案显然有欠谨慎。当我们说到英国人时,我们便会想到那为世人盛称的“英吉利典型”——那些英吉利典型的人民。但当我们论及中国人,论述他们的性格、生活及事业时,我们便不得不先辨别我们所论述的中国人究是哪一类中国人。现代的中国人实已失去了他们共有的统一的民族典型。在今日的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农民,一为知识分子。这两类中国人在性格上实大相径庭。

  英人性格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务实重行。英人不重视抽象的理论,很少幻想,不尚辞令及一切浮面的虚文。政治家策划国家大事,曾不稍涉遐思,他们密切注视现实。他们发言率皆明浅朴实,而其决策和意见总是切合实际,力避好高骛远。他们及一般官吏,总是集中精力于其职分内的工作,很少参加无关的公共集会,很少发表大而无当的演说。社会上华而不实的会议本就不多,会议而动辄发表冗长的宣言者,尤不多见。政府官员就职或新成立一个机关,不一定有隆重的仪式;人民对于一个官吏或一个机关的期望是他实际的工作而非他动人的辞令或辉煌的典礼。政府各部门总是尽量的在沉默中埋头工作,而其工作亦都能按照步骤实事求是。在一般社会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英人也都实实在在。英人治学大都严谨而刻实,他们对于美国人爱编教科书的态度,总不敢苟同。英人经营事业大都脚踏实地,不夸大,不游移,不侥幸,并十分注意工作的效率。他们对于一件事业,孜孜不倦,有始有终,总要得到一个结果,决不半途中废。在人与人之间的往还中,也很少用......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8.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