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成都研究的著作虽不说多如牛毛,但至少也是数十
上百种,其中《成都通史》更是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可谓鸿篇巨制。但是该
书虽然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却较少有读者,只因学术性太强,言语太专业,
不适合一般非专业人士阅读。近年来随着成都在中国和世界的知名度不断提
升,成都人的自信心也不断提升,因而希望对成都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的人
越来越多,编写一本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成都简史》成为一种社会需
要。2016年,崔昌宏、王毅与何一民等人共同商议编写一本在体例、体裁和
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的《成都简史》,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可读性。
首先,《成都简史》的总体框架是按照一定学术规范和学术体例来设
计,既要展示成都历史文化在数千年发展演变轨迹和特点,但又不能强求面
面俱到;既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又要充分突显成都历史文化的重要时
期和关键节点和重要人物;既要充分展示历史的宏伟壮阔场景,又要将历史
文化的发展演变寓于对人物和事件的生动描写之中。故而本书以时间为经,
以专题为纬,纵横补充,立体成像。
其次,编写《成都简史》,不是孤立地对成都历史进行描述,而是要将
成都历史文化的发展置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进程中加以考察,注意成都
与中国,成都与世界的相互联系,重视成都与罗马、雅典、西安、洛阳、南
京、北京等城市历史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比较。
再次,《成都简史》编写重视对各种历史文化、人物、事件的融会贯
通,注意对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城市是一个综合有机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