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虽说得民心,但却是贪官的拦路虎,特别是贪官多关联,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要想当个清官更难。
听说丁宝桢死的时候,没有钱治丧,他的僚属们发起捐赠,才凑了一笔钱,把他的棺柩运回到贵州平远老家去,但他的几个儿子都很好,有一个儿子叫丁体常,后官至广东布政使,官声也很清廉。丁宝桢做督抚时,大乱初平,他行政以吏治为先,对自己,对部属,都未免过于严厉。“政尚威猛”,必然得罪人,以致影响到官声,也在所难免。他早年在山西办赈,也是清廉刻苦,涓滴归公,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那批想侵吞赈灾银子的官们,造了他不少谣言,打了不少小报告,而且小报告一直打到了慈禧太后那里去。一国哪能无清官,慈禧太后听了,对上褶子的大臣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她说:做个清官也不容易。
清官不是自然生存的,他是人性自我严以约束的结果,自然也是权力公用的结果。做清官难,比做好人更难,这是因为做官是做公众的事业,而做人只是个人的事情,做人有选择的空间,而做官只有适应的理由。
所以说,做清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而是要靠坚硬的意志,还要靠智慧的头脑,因为官员在职场面对的人群之复杂,可以说是鱼目混珠,与贪官的互动要良性,与犯罪分子交往要谨慎,与群众联系要紧密,同时还要与自己的贪欲作坚决的思想斗争。
因此,做清官不仅需要内力的坚定,而且需要做好关系的接续,还有权力的公允。说得更具体一点,有三个方面需要做足功课。
首先是内因。很多官员想腐败,是拜金主义影响,但更多的官员是内功不足,抵制贪欲一阵子可以,时间一长还是倒下了。所以,内因是最根本的,需要我们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努力筑牢思想根基,让它风吹不倒雨打不怕。其次是外因。内因起决定作用,但外因也不可忽视,正如“树欲静风不止”所讲的道理一样,因此有很多官员,起初自己也想清廉,可上面施压,下面扯腿,最后还是不得不随大流,不知不觉跟着腐起来。
正如日本甲级战犯在忏悔时所讲:年轻的时候想的是做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结果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坏的人。很多贪官其实也是如此,被社会渣滓恶意腐蚀了。三是内因外因耦合。光内因是不行的,光外因更是不行,其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比如我们喊法治,谁贪重惩谁,但并不见效。事实上,所有的清官,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包青天,敢于直言进谏皇上,即使有冒犯也不会有大碍,他处理起事情来,不仅清廉而且公正,因此流传千古。
假如包大人想当清官,没有皇帝老儿的支持,我想他也难。因此清官没有生存土壤,说明领导者不廉,至少不重视廉政建设。还有就是政治生态使然,如段子“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所言,官员也会精算经济账,倘若送出去的,一定会利用手中权力挣回来,这就为腐败打开了缺口,自然难止住。若正,则清廉。反正我从来都没为晋升送过礼,工作中自然能用好权,真正做到了“不该得的一分钱没要,该得的一分钱也没有少”,并把这种思想带到了管理上,这也说明了外因的重要性。
崇尚清廉,乃国之根本,民之福音。笔者由此想到,对于清官,要做到利而无望,又如何赢得民心,特别是严格要求自己不难,但对家属、部下苛严,却又如何能做到,更况且任何朝代,贪官永远存在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不存在绝对的现象。所以,我们党要有更强更有力的措施,加大对清官的保护和培育,才能真正把正气树起来。
在干部教育过程中,要多给清官学习培训机会,让他们更有书卷气,进而增强廉政定力。同时,要多与清官互动,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动态,并力所能及给清官鼓劲打气,使清官能够理直气壮地大胆工作,而不是处处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在组织建设或者工作环境营造上,还要有清官直通组织的绿色通道,真正使清官箴言成为官场建设良药,特别是清官典型建设要抓好,切实让清廉之官得到组织重视,并以此营造清廉行政的舆论环境和政治生态。
做个清官不容易,那我们就主动为清官排障护航;做个清官不容易,那我们就积极为清官创造条件;做个清官不容易,那我们就切实为清官夯牢基石,让慈禧太后的感概成为历史,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然,也是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