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木雕

书名:E眼臧地行(卷七)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 作者:万果 字数:88011 更新时间:2019-12-10

  木雕,是藏族艺术的一朵奇葩,风格健康朴实,表现手法简练,以形传神,有浓厚的装饰趣味,颇具观赏价值和艺术魅力。西藏民间木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是西藏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木雕在西藏民间多作门窗、桌柜、佛金、器具用品和工艺品装饰,广布每个家庭,已形成多种风格。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国内外学者都对西藏民间木雕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雕刻内容和风格

  藏式木雕主要是家具、建筑的梁柱以及一些日常用品,雕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人物、花卉、虫鱼、鸟兽图案、花纹等等,无所不包。其中《红莲怒放》《龙凤呈祥》《白鹤寒松》《菩提翠叶》《莲台金座》《舒云卷彩》《吉祥图案》等等,则是西藏民间木雕艺人表现的传统主题。

  藏式木雕艺术,以神传形,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颇具艺术魅力。比如镂空雕刻的《菩提翠叶》,构图简洁,一片片青翠的椭圆形菩提叶连在一起,枝叶镂空,横茎竖连,有鸟栖在菩提叶间,正欲亮翅引颈高歌;繁茂滴翠的菩提叶间,朝阳露出半个笑脸;菩提叶雕镂形成圆形的树冠,给人以神圣的感觉;菩提叶间的旭日云霞造型优美,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刚柔得当,不仅体现了菩提叶的自然美,还让人感受到画外之象。再比如《莲台金座》中绽蕾的一朵劲莲横空出世,莲瓣上只有一佛座,但用刀的神秘充分表现出环绕劲莲和宝座的无限空间。《舒云卷彩》中两朵卷飞的云朵舞蹈着腾跃着定格在一方缕空的云木上。其余别无一物,却让人感到一碧蓝空有云起伏,云头环绕无垠空间,无景处都成妙境,又发挥了藏桌藏柜装饰透光通气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藏式木雕喜欢使用夸张的表现风格,作品中有如巨盆般的莲花,头大身小的飞天仕女,眉长眼大的精怪,拳头大的果子,伞一般大的树叶……这都是夸张的表现。民间艺术家对夸张有十分丰富的经验。藏谚云:百斤羊子九尺长角,一根尾巴往下拖。夸张不但没有使我们感到藏式木雕的不真实,相反加强了内容的表现和艺术感染力。西藏农户家中供奉的佛龛均为木雕,佛龛的边沿上,一般都有一幅《吉祥天母》的雕刻像,吉祥天母也称骡子天王,她行奔于血海之中,脚踩无数鬼妖,手举法器,顶着卷云,守护着神界的安宁、佛界的清静。吉祥天母的比例,比脚下的鬼妖大几倍。她动作的夸张,仿佛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夸张在木雕上的作用,也关系到连接方面。如常见到的花草叶茎的雕刻,往往以两个点表现叶片,一条曲线表示茎,一竖一横勾刻出一株草、一棵树或一团花,相互连接紧密又与外轮廓相系在一起,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夸张和概括,藏族木雕很注意对表现对象进行大胆简化,简其形,不简其意。比如藏式桌柜上的莲花雕刻,紧紧抓住莲花的特点进行简化,从情态中把握姿意,不管是花瓣,还是挺直伸扬的莲朵,一律不用莲心部分的详尽描写,只雕有轮廓的莲花。一眼望去,其情势形态真实生动,显得空灵洒脱。

  木雕家具及门窗雕花的着色,多数人家都喜欢用对比色和原色来渲染。因为金碧辉煌、红火富丽的色调最适宜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当然,大同也有小异,比如《红莲怒放》却以绿色为基调,弥漫着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龙凤呈祥》则用金黄色为基调,画面热烈、明快,显示出欣欣向上的情调。在这里,“色彩即思想”的观点得到充分的验证。

  二、雕刻技法和过程

  木雕的制作一般按照如下的5个流程:

  ①勾稿:通常要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

  ②制坯:首先在勾画好墨线的木料上制作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凿粗坯,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粗坯制作完成后,可以用工具进行细刻,雕刻成细坯。

  ③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④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⑤着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一只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们的特点是覆盖性小,有较强的渗透性。油画的丙烯颜料不宜使用。

  三、木雕种类

  木雕在宗教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建筑构件上都很常见。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木雕产品。

  (一)切玛盒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每当举行重大的庆典仪式或者欢度藏历新年时,切玛盒都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切玛盒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外在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粗糙、笨拙、简单的原始形式渐渐变为小巧精制的微型家用切玛盒。用切玛盒要木板制作成一个长方形的木斗,大小不等,有的在斗外雕刻吉祥八宝,或者龙凤呈祥的图案,油漆一新,极为精致。每逢藏历新年来临之际,每家每户都要赶制这样的吉祥物。

  (二)建筑木雕

  藏式建筑通常会在门窗和梁柱上雕刻精美的图案。在寺院和宫殿中,其雕刻图案尤其繁复华丽,并严格遵循相应的宗教仪轨要求。如

  通常在门楣上雕刻狮子和鲲鹰图案,在其他部位雕饰龙和老虎图案。就拿寺庙集会大堂的柱头、横梁来说,位于天花板下的椽子木顶端整

  齐、略有间隔地排列在大梁上方,用彩绘的办法进行装点。椽子木至大梁之间夹着两道横杠,上道横杠用凹凸状的方格进行处理,下道横杠用莲花瓣排列的雕刻与彩绘完成,这种装饰是约定俗成的,上下图案不能随意调换。横梁表面划分着大小等同的长方格,这些连接的长方格内或撰写梵文经文,或绘制各种花卉图案。

  (三)藏桌

  藏桌的外形和结构各式各样。多数藏桌采用龙或其它动物、树叶、竹子等为背景图案雕刻或彩绘而成。美丽而实用的藏桌体现了西藏工匠们雕刻、彩绘与装饰的才艺。藏桌有4种:吃饭、喝茶用的小长方桌,称“觉则”;专门吃饭用的叫“加觉”;可以折合,携带方便的称为“德不觉”;专门打牌用的叫“八觉”。藏桌的特点是桌与柜相似,腿很短,桌高二尺多,三面镶木板,一面有两扇门,一般门无拉手,故看上去像个四方柜一样。较为讲究的藏桌多雕有富丽的装饰图案并进行了彩绘,华美而实用。有的藏桌着色浓艳、富丽堂皇;有的则全部用金粉刷制,金光流溢,充满神圣的意味。一般桌面带一圈裙边的藏桌,其雕刻常选择较贵的材料和较好的工艺,其纹饰也常选择云龙纹、云凤纹、大象、狮子、老虎、法轮、净瓶、莲花、森林等较为复杂的图案。另外,有一种不带裙边的藏桌,其桌面板四边向外延伸,前面板镶两块挡板,这样的工艺似是与汉文化交流的结果,其形制较为简练,纹饰常出现“万”字锦纹和吉祥汉字的装饰图案。

  (四)藏柜

  藏柜是西藏古典家具中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家具之一。藏柜的整体结构大同小异,规格可根据盛放空间的大小和使用需要确定。其主要用于吃饭、写字、存放食物,有些在柜的主体上方叠放一个用于供奉佛像的佛龛。藏柜的大小和用途有点像五斗橱,不同的是藏柜的门是中开式,门两边是木质枢轴结构,枢轴插在位于藏柜上、下部的凹口里,门可以灵活关闭。柜内有一层夹板,有些采用二或三层夹板,把柜子分成几部分。柜子底部通常有三个窄长的抽屉,主要用于珍藏一些贵重的小物品,抽屉的底部到地面是中空的。藏柜上的雕刻图案多采用花草、动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等,反映了藏族同胞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木板雕刻

  藏族地区的木板雕刻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美感。根据雕刻内容的不同,木板雕刻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经书木版,主要以雕刻经文内容为主,其中《丹珠尔》和《甘珠尔》为雕刻难度最大的刻版工艺;一种是佛像木版,主要以雕刻佛像、风马旗等图案为主,其图案极具民族特色,雕刻技术高超;一种是美术木版,又称画版,为单面雕刻。最大的画版长110厘米,宽70多厘米;最小的长30多厘米,宽6厘米。画板除了印版部分,通常还有长约10厘米的手柄。

  制作木版雕刻的传统工艺流程十分考究。以最负盛名的四川德格印经院为例,其在制作印经版时,大致可分为原材料加工、书写、刻制、校对四道工序,细分则包括裁纸、撰写、内文校对、印刷、临摹雕刻、经文校对、进油、晾晒、兑制朱砂、上色、防护、分页、校对、捆扎包装等十余道工序。上述工序相互交叉,配合得有条不紊。其中,经书木版的制作最为讲究。在制作经书木版前,其刻板内文首先须经过藏文书法家的纸上用手写成印刷体,然后经两位以上人员严格的校对后,将文字用特殊液体印在木板上,并要求在适当阳光下进行晒干,再由雕刻艺人按照原文临摹刻制。出成品后还要经过数十次严格校对,在确定无误后,刷上酥油汤晾晒。待晾干后再涂上朱砂颜料,然后用一种能防虫蛀的植物熬成水,将成品浸泡、清洗,最后交付工人印刷。

  (六)木碗

  西藏传统的主食为糌粑、面食和各种肉类及奶制品等,饮料主要为砖茶、奶茶、酥油茶、青稞酒等。因此,锅、壶、碗等餐饮用具,就带有与这种独特习俗相一致的浓郁藏族风格。这在西藏的碗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史籍《萨迦世袭记》中对碗文化和鉴别的方法作了专门描述,并将碗分为各种等级,甚至和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一个上等的碗不仅可防毒、驱邪,还可添福增寿,全家吉祥……所以藏民族将碗视若珍宝,比作情人,还特制碗套加以保护。藏族人的餐饮器物中,用得最多的大概就是木碗了。

  西藏的木碗可供喝茶,吃糌粑,存放食品、香料、佐料等,而且还具有光滑、细致、美观、适用、不变味、不烫嘴、喝茶香、携带方便等特点。

  从使用的人来分,木碗可分男、女用两种。其区别主要是:男用木碗底部与碗口间距较小,碗口大且外开,显得稳重;而女用木碗碗型修长,光滑如玉,给人以纤细柔润之感。

  西藏的木碗种类很多,价格差别极大。一般从选材分为普通型和名贵型。普通型一般用杜鹃树根或杂木根制作,不加装饰,但也美观大方,尤以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出产的最为著名。名贵型则是用一种寄生植物制作,尤以寄生在篙枝根部的一种瘤(藏语称“咱”),被视作制作木碗的上等材料。这种材料制作的木碗木质黔黑透亮,纹路细如发丝,再加以银饰更是碗中珍品。据说在这种碗中放毒会立即起变化,因而十分名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