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都灾民的绝地体验 (2)

书名:在组织部的岁月 作者:郭子玖 字数:107351 更新时间:2019-09-10

  (二)前方与后方没有绝对的概念

  汶川7.8级大地震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重大灾难面前最容易得到体现。地震发生后,对成都部分县市简直是一种毁灭性打击,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难以计数,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尽管如此,身处后方的党中央国务院倍加重视,胡锦涛总书记连续召开两次常委会研究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视察灾情。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在灾区一线的身影,极大地克服了灾民对地震的恐慌,有效地增强了灾民抗震自救的信心。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还调集精锐力量,组织了以10万人计的人员,及时奔赴到了受灾前方,并使2700多名埋在废墟中的群众得到救助、48万灾民得到妥善安置。而此时同样经受自然灾害肆意的缅甸人,他们却不得不寄希望于自救来克服眼前的困境。

  前方的灾情牵动着后方人民的心,后方的物资也缓解了前方灾民的困境。但是,作为成都市,尽管不在震中,灾情没有汶川严重,但都江堰等县市灾情同样让人触目惊心,自我抗震自救的工作同样十分艰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西部战略高地的成都市,仍旧把前方作为后方,在做好自救的同时,积极想方设法为阿坝等灾区提供无私援助。比如我所在的五福社区,在各个院落设立了专门的募捐点,积极号召全体居民捐款捐物,并及时转送到了灾区北川县。作为一位普通市民,尽管家中因购房还负债20余万元,可我们仍旧向重灾区捐赠了数百元。虽然这点捐款微不足道,但却释放了自己心中的一种情感,因而感到特别的轻松与舒坦。

  政府不仅在物质上给予灾区人民帮助,而且还号召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组织了大批志愿者奔赴绵阳、阿坝等受灾前方,自己有一位同事自赶赴重灾区后,他没有很好地休息过片刻,始终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灾难发生后,受伤群众数以万计,及时实施医疗救助面临考验,于是开放了全市的医疗机构,力所能及地为重灾区群众提供救援,不断的救护车警笛便求证了成都援助灾区前方的历史。尤其是得知阿坝等地灾民安置困难时,成都市还将青羊区西郊体育场等近10个地方,作为了安置异地灾民的临时住所,要求本市灾民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主动为灾区群众腾出空间。当我们所住的体育场工作人员解释后,大家没有丁点儿怨言,立即收拾起帐篷回了家。

  官兵为救助受灾者刨得血肉模糊的双手,受灾者一个个成功地从废墟中被营救出来,断水断粮无住房灾民在风雨中的生活┅┅这些让人揪心的沉重画面,一天24小时直播的电视上随时可见,并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脑海。因此,当我们得知市区将腾空公共场所,专门用来安置汶川等地灾民的消息后,尽管我们孩子很小,又没有相应的救援技术,无法到第一线去为灾区人民出力,但我和妻子都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后方为灾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们与负责接待灾民的部门取得了联系,其却告诉我们人员已经安排妥当,委婉地把我们谢绝在了门外。自己尽管没能成为一名志愿者,但正如自己同事所说的一样,前方的将士在冒着生命危险救灾,我们后方没有理由不坚守自己的岗位。是的,我的理解就是,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后方对前方的一种支持,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在支持抗震救灾。

  在汶川7.8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透过从废墟中抬出被埋人员2700余名和妥善安置灾民48万余名的相关数据,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可贵精神,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同时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家庭里,前方和后方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他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彼此情感相依、血脉相连。

  (三)真与假在阳光下不攻自破

  汶川7.8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坊间、网络上便开始出现谣言,使部分灾区群众曾一度感到恐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舆情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手机等传媒,及时抓好了信息公开工作,把抗震救灾置于阳光之下,使一些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从而为灾区营造了良好的抗震救灾秩序。

  5月14日上午11时许,我和妻子从外面回家,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却看到人群扎堆,急忙向身边的群众打听消息,才知道有人说都江堰市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使整个水域大面积受到污染。由于都江堰地处成都市的上游,是整个市区供水系统的源头,因而断水的谣言犹如风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城市,市民随之纷纷拥进超市、商店,疯一般地抢购着矿泉水、饼干等物质,一时间出现了“蓉城水贵”的现象,甚至于到了有钱无货的地步。对于关乎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一向理性的我也不敢怠慢,因为在传言没有得到求证的时候,我们只能宁可信其有,于是便骑着自行车去了附近的超市,个个地方人山人海,而且最急需的矿泉水都已售空,排队的人也只能选购一些饮料等生活品。见矿泉水既然没有,加之部分店铺还在涨价,我反倒不急起来,同时心里开始警醒,是不是有商家发国难财,故意使出的一招呢?反过来想,即使是事实,偌大的一个成都市,关乎1000多万人口的生活问题,政府不妥善解决能行吗!于是,我便放弃了抢购物质的想法,并在交流沟通中向群众谈出自己的观点,寄希望于市民理性对待社会上的信息,不要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因为这样对我们自身都很有利。

  当我空手回到家门口时,岳母正吃力地提着水上楼,隔壁的太婆更是用心,像搞接力赛似的,一个人提了三桶水,交替着往楼上运。70多岁的人了,要提三桶水自然很累,于是我赶紧将水提上楼,又折回去帮助太婆提水。回到家里,立即打开电视机,收看抗震救灾的新闻,因为强震后的余震极多,利用电视了解灾情算是我们每天的首要任务。此时,电视上有关人士正在对水源受到污染进行辟谣,太婆怕我们没有看到辟谣信息心里恐慌,急忙赶过来告诉我们。看完辟谣新闻,我又到厨房打开水龙头,看到清凉的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岳母也就没有再去楼下提水。下午上街,再没有人去抢购生活用品。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居民用水问题根本不存在。

  汶川大地震后,尽管谣言并没有影响正常秩序,但谣言绝不仅仅是用水一事,就是余震级数、受灾大小等谣言也多,可如今的政府面对谣言不是措手无策,而是坚持及时发布相关灾情信息,把谣言置于阳光下,使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进而保持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我想,在大震面前,人们能够保持冷静、社会能够保持常态,及时公开灾情信息算是头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