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 "0"
破解密码化的中国文化最新章节列表:前言_钟卓燊著_人文社科_【苍穹悦读】

前言

书名:破解密码化的中国文化 作者:钟卓燊 字数:192568 更新时间:2019-12-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璀璨的人类文明更添异彩。

  在我国文化领域中,无论是哲学、宗教,还是语言文字、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渔猎牧畜、农工医商、军事战争、金融建筑、科学技术、新闻出版、图书博物、文物宝藏、祭祀礼乐,乃至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风尚、衣食住行、民间习俗等,都有隐藏“奥妙”的风趣表达方式,笔者把其中并非一望即懂的汉字、文章、故事和符号等信息,通归于中华文化的隐晦化,也就是“密码化”,本书通篇都试图揭示“密码化的中华文化”。

  密码可比喻为“锁”,它是掩盖明文(指符合社交语法规范的话语、文字等,让使用同语种的人一听或一看就能明白意思)信息的“障眼物”。通常,密码是通过“指鹿为马”(代替法)和“貌合神离”(移位法)两种方式来把明文变成密文的。明文经过密码“加密”就变成了密文或称明文密码化;密钥就是“钥匙”,它的作用是解除密码以恢复出明文来。

  正因密钥有解密作用,就像有了正确的钥匙就能打开房门一样,所以从事保密通信的人对于“密钥”倍加保护,可能会对密钥再作一次加密(其作用相当于对钥匙作伪装,让局外人不知道那就是钥匙),这便产生第二个密钥,这时,第一个密钥叫做“工作密钥”,第二个密钥就叫“密钥加密密钥”。然而为更加保密起见,人们可能会对加了密的密文本身再加一次密,这样的话,则头一次加密称“一次加密”,后一次加密就叫“二次加密”。解密时,先用第二次加密的密钥解开第二次加密的密码,再用第一次加密的密钥解开第一次加密的密码,就得出明文了。这好有一比:人的裸身为明文,衣服如同密码,衣扣好比密钥。穿一件衣服扣上衣扣后,别人就看不见您裸身了,这叫(第)一次加密;穿两件衣服(当然还可以穿三件、四件)就更遮身(更保密)了,穿第二件衣服犹如(第)二次加密。脱衣时却是先要脱下第二件,再脱第一件。此时,裸身显现,明文可见。为加深印象,可举个猜谜的例子:谜底就是“明文”,掩蔽谜底的文字是“密码”,经此密码加了密的密文就是要让别人猜的谜面,射谜的方法就是“密钥”了,它要剥离谜面中的密码而恢复出明文(谜底)来;再打个浅白的比方说,你的贵重东西不是会锁起来吗?取东西时不是要用钥匙开锁么?贵重东西就相当于“明文”,锁就是“密码”,而钥匙便是“密钥”了。因此,所谓“密码化”就是想办法使文字、语言等信息变得让没掌握“密钥”的人不可懂而掌握了“密钥”的人却能明白的运作过程,以此来达到保守信息“秘密”、“机密”的效果,例如“真真宰相,老老元臣,乌纱戴顶,龟鹤遐龄。”您说是祝福还是诅咒?“而不知而可而而不而不可而而而而而今而后而已而已”是什么意思?这些文字是褒是贬,需经“密钥”解密后才知道(答案均见正文)。

  “密码化”文化富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揭开其中所含密码的过程中,可引人思考、启迪心智,能增进才思、逗笑取乐。中华文化各领域中举凡有疑问的,就是应予破译的“密码”,都属于“中华文化的密码”。一旦解开了其中“密码”而领会到意思的真谛,人们就能感受到这些信息表达的曲折性、多样性和幽默性,便能生出由衷的高兴来。

  那么,什么是“中华文化”呢?简单说来,“中华文化”是指产生于过去、影响到现在、传播于将来的中国自古至今的传统习俗或中华历史沉积,主要内容离不开经、史、子、集以及科学、技艺乃至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等等。这种文化根植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之中,世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的潜意识,业已积淀为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成为中国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潜质文化。按理说,中华文化本当囊括我国56(或说不止56)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但属于汉族的笔者恰又长期生活在汉人圈子里,对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趣闻知之不多,收集更少,故本文叙述的多是汉文化中的“故事”,有关汉字的篇幅就不小。

  “文化”总离不开“文字”,因为文字是再现历史、描绘文化的载体。其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记录载体。你知道我国文字有多少种吗?据载,解放前我国原有且至今仍然使用的有24种文字(汉、藏、彝、壮等16个民族各有文字一种,共16种;蒙古族、傈僳族却各有文字两种;傣族更独有文字4种。故总共24种),解放前已停用了文字17种(突厥文、西夏文、女真文等停用了),但建国后又发展了侗、土、白、黎等11个民族各一种文字和苗族4种文字,即共新创了15种文字。这样,我国总共曾经有过24+17+15=56种文字,单是现用的共有24+15=39种文字。应该说明的是,土家族、仡佬族等31个民族因自古以来就跟汉族杂居而使用汉字,所以从来就无其本民族文字。那么汉字究竟有多少呢?商朝甲骨文字约有4500个;我国最早出名的文字学家是东汉的许慎,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收录了汉字9353个,解说字数133441个,集古文经学之大成;清朝张玉书编的《康熙字典》有47035个汉字。1915年欧阳博存等编的《中华大字典》收48000个汉字,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录有54678个汉字,而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多达85000字,创《吉尼斯世界大全》中现有字典收录汉字个数最多的记录,这表明汉字的丰富性。然而据专家研究,3000个常用字占了全部汉字出现频率的99%,其中240个最常用字占了全部汉字出现频率的57.57%!《毛泽东选集》的前四卷一共也才用了2981个字,这表明了汉字的简约性。

  话说回来,中华文化与密码又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密码的渊源不深也不浅。说其不深,是因为纵观上下几千年,华夏文化虽说既博大又精深,然而炎黄子孙并没有在密码学上留下太多太深的足迹――我国古代根本就没有关于密码学的专著,20世纪70年代以前似乎也无自主知识版权的密码学书籍,以致于美国的著名密码学家戴维.柯恩在其《破译者》一书中,告诉世人一句刺耳但却是实在的话语:“在使用表意文字的唯一高度文明古国中国,真正的编码学看来从未有过多大发展”;说其渊源不浅,是因为在祖国的文化遗产中确有不少含有密码“因素”的事、物或文字、符号等,它们在我国的应用颇广,尤其是文字游戏和猜谜活动等可谓历史悠久,而它在军事上的应用,有的则可追溯到公元前数百年乃至更久远——春秋时期就有的“烽火”以及稍后的“泥封”“火漆”等就是较早的军事保密通信方式。

  正因考虑到我国迄今尚无一本将密码与我国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等联系起来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通俗读物,所以笔者才不避浅陋,试着以“趣谈密码化的中华文化”为题,把别人已经“密码化”了的现成“珍珠”串接起来,尽量串成“吸引人们眼球”的“珍珠项链”,以彰显我中华独特的“密码化”文化的深邃精湛和绚丽多彩,激发世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加热爱我灿烂中华文化的热忱——自忖这也应是我辈的责任。

  然而,横梗在笔者的意愿与成绩之间的鸿沟,亟待有心人帮忙填补。

  舛错讹误、鲁鱼亥豕之处,诚望指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