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书名:味神 作者:赵应 字数:195669 更新时间:2023-08-30


一路颠簸,日日辛苦。苟十四来到了北京,随肖总厨一行走进紫禁城,他举目一望,哇!好大的一座宫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琉璃瓦顶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宫殿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那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感觉好像是说书人讲的玉皇大帝住的地方。苟十四在太监的带领下,在迷宫一样的皇城里不知转了多少弯,跨了多少门槛,才来到御膳房。刚刚被安排住下,一个太监就跑来传,肖总厨马上要见苟十四。苟十四在太监的带领下走进御膳房总厨室,这是一个古香古色大屋,两边是厨柜,摆满了瓶瓶罐罐,里面装的是全国各地,天南海北烹饪用的佐料,正面是一排书柜,里面堆放着许多中华各大菜系线装书籍,以及历代宫廷菜谱。书柜前面放着一个大班桌,这里是肖总厨办公的地方。

苟十四进屋,见肖总厨坐在一个大班后面的太师椅子上用心翻阅一本菜谱。桌面前摆了一杯热茶。

苟十四上前弯腰拱手:“拜见总厨大人。”

“免礼,”肖总厨放下手中的书,“住处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

“小顺子!”肖总厨仰头向外面呼叫:“把苟十四的差服拿来。”

“来了。”太监小顺子抱来一大堆衣裤走了进来,把衣裤放在旁边椅子上。

“小顺子,把宫中差服给苟十四穿上。”肖总厨发话。

“喳。”小顺子马上帮苟十四换衣裤,苟十四边穿边问小顺子:“你是谁?”

“我是宫里御膳房司膳太监小顺子。”

“司膳是什么?”

“就是把御膳房做好的菜传宫中皇上、太后和大臣那里”小顺子给边苟十四扣上衣扣边说道。

苟十四扯了扯身上的衣服问:“宫中的人都穿一样的服装吗?”

“不是,有统一规定,等级可严呢,皇帝、大臣、当差的可不一样,就是大臣都要分为七品,可复杂呢,以后你会慢慢知道的。”小顺子给苟十四戴上帽子,把绳子在下巴打结。

苟十四换好服装站立在一旁。肖总厨站了起来,走到苟十四身边上下打量了一下换上宫里当差服装的苟十四:“当差服换好了?”

苟十四:“换好了。”

肖总厨上前正了正帽子:“你看,你这娃娃换上这宫中差服精神多了,这边有镜子你照照。”

苟十四走到旁边一穿衣镜前照了起来,他转了几下身子,又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衣服,不自在地傻笑了一下。

“咳、咳。”肖总厨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老佛爷得知自流井厨子苟十四进京,传旨明天午膳在宁寿宫奉献几个美味菜肴供老佛爷品尝。”

苟十四:“知道了。”

“什么知道了,”肖总厨上前用手指在苟十四头上敲打了一下,纠正道:“你这娃儿不懂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老佛爷的话一律说——遵旨。”

苟十四马上大声说道:“遵旨!”

肖总厨回到太师椅上坐下:“这就对了,宫中的规矩礼节多着呢,以后要注意多学习。”

苟十四大声说道:“遵旨!”

“喂!你娃娃脑壳进水啦,”肖总厨吓了一大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我一个奴才的话,你怎么能说遵旨,这是要我脑袋的呀!”

“知道了、遵旨、知道了……。”苟十四越改口越说不清楚了。

“我看你脑袋整昏了,”肖总厨用手背往外一挥:“滚、滚、滚!”


慈禧让位给光绪,宫中生活无聊,就慢慢爱上了打麻将,据说麻将产生于井市,热于清宫,盛于民间,传向世界。在清代初期,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顺治年间,江苏省太仓地区曾经是皇家的大粮仓,仓内常年囤积江南地区的稻谷,用来进行“南粮北运”,以缓解北方粮食的不足。因为粮仓处囤积的稻谷多了,这样里面的粮食很容易发霉变质,于是人们时常将仓里的稻谷腾出来,进行露天晒晾。这样一来,露天晒晾的稻谷场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麻雀前来享用美食,每天因为麻雀偷食,太仓就要损失很多粮食。管理粮仓的粮草官为了奖励捕雀护粮的人,他们便以竹制的筹牌记录人们捕雀的数目,并根据这些筹牌来发放酬金。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于是粮草官就在这些筹牌上刻上各种符号和数字,作为太仓地区专有的“护粮牌”,也叫作“麻雀牌”。麻雀牌上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作“万”“束”“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索”即“束”,是人们将捕捉到的麻雀用细束绳一只只串起来,所以“一索”的图案以一个“麻雀”来代表的,“几索”就代表了几束麻雀。而护粮的奖金则是按捕捉“麻雀”的数量的多少计算的。最后的“万”便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此外,麻雀牌中的“东南西北”指的是当地的风向。三元牌中的“发”则是发放的赏金,也就是人们捕捉到麻雀后,他们可以去找太仓粮草官去拿赏有关。比如“成牌”叫做“和”,“和”与“鹘”同音,而“鹘”则是一种专门捕雀的大鹰。后来,太仓地区不用再囤积稻谷了,当地人手中还未换成酬金的麻雀牌也就没了用处,但他们为了纪念这些曾经起到保护粮食作用的“麻雀牌”,便通过制定一些游戏规则,逐渐地将这些麻雀牌改进成了一种游戏。当然这只是清代民间流传的麻将起源故事,但根据各种文献记载,麻将的雏形还是明代的马吊牌和纸牌。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也叫八仙桌。八仙桌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也就限制在一方不能同时坐两个人。因此,打麻将是四个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中得到启发,便在麻将中增加了“东”“南”“西”“北”这四种风牌。至于“中”“发”“白”的增加,则是清代人们对升官发财的一种向往。“中”就是中了举人当了大官,“发”就是发财,“白板”就是“清白”的意思。清代人认为,只有中了举人做了大官,还发了大财,同时又能保证自己做官后能保持清白的本色,才不招惹祸患。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因为这个缘故,麻将牌中便有了三元牌。清代中叶,人们发现在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他们感到很扫兴。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于是他们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是增加两张,后来才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数,直到发展为有“绘”的麻将牌。清代中期,麻将牌基本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很喜爱它,从打麻将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庆亲王奕劻跟慈禧的关系不差,特地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宝珠格格和明珠格格进宫,陪老佛爷打麻将和游玩,为的是讨她欢心。慈禧出行,看戏娱乐旁边围绕一群太监宫女,身边也就会有两个格格的身影,足见她们深受慈禧的喜爱。有人说这是奕劻放在慈禧身边的线人,慈禧的行踪,和什么人会面,说了什么话,脑壳里想些什么,想干啥子,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劻都会随时知道,因此上朝决策国家大事时应对得当,很符合老佛爷心思。 两个格格相貌极为漂亮,可以说是金枝玉叶。宝珠格曾请武当山幻虚大师进宫教授武功三年,学得武当清风剑和内气功,性格大方泼辣。明珠格格习文喜唐诗宋诗诸子百家,性格文雅内秀。

今天二位格格和两位贴身宫女又在宁寿宫陪慈禧打麻将。慈禧喜欢打麻将还有一个原因是出牌大家都让着她,该碰不碰,该胡不胡,所以慈禧总是赢牌。怎么才能让慈禧包赢不输,又不显眼呢,宝珠格格和明珠格格暗中买通了站在慈禧背后观牌的两位宫女,让宫女打手势暗示慈禧缺什么牌,她们好假装无意识地打出那些牌,从而让慈禧胡牌,她们好对慈禧“技艺超群”的牌技赞不绝口。趁着老佛爷开心的时候,两位格格就趁机叩头请求老佛爷赏赐她们的亲朋好友一个“好捞油水“的职位,老佛爷一高兴,自然什么要求就答应了。

哗啦啦啦……桌上几只手又洗牌继续。老佛爷今天心情很好,玩得还高兴。拿起一手牌清理了一下,出了一张六万,明珠格格有一对六万该碰不碰,摸起一张五万,也打了六万,口中念道:跟斗老佛爷走,不会栽跟头。轮到宝珠格格时,她无意识的看了老佛爷后面的宫女,宫女正在用一只手的大指拇和食指弄耳朵,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翘起,宝珠格格随便抽了个三简打了出去,只见老佛爷把牌往前一推叫道“清一色,胡了。”

“哎呀!”宝珠格格装起惋惜: “老佛爷的手气真好,财源滚滚、发大财。”。

明珠格格:“运气逢桃花,富贵牡丹花。”

老佛爷一高兴手一招:“把新疆的哈密瓜拿来大家尝鲜。”

宫女端来一大盘黄澄澄的哈密瓜,各人用牙签尝了一小块,点头称赞。

老佛爷边吃边说:今天你二位姑娘有口福,中午一起品尝四川自流井盐帮菜的味道。

二位格格忙起身:“谢老佛爷。”

中午,老佛爷在紫禁城宁寿宫用餐。太监,宫女穿梭送菜,一个长方形御用餐桌上已摆满了几十道菜,老佛爷旁边坐着光绪皇帝、几位近臣、宝珠格格和明珠格格。总管李莲英,肖总厨站立陪侍。小顺子等几个司膳太监每把一样菜端在老佛爷面前,她用手一挥,就过去了,再一挥手就跑过去几样菜。

“肖总厨。”老佛爷眉头一皱有点不高兴。

肖总厨:“在。”

“自流井的盐帮菜呢?”

肖总厨:“马上奉上。”

肖总厨向外唱道:“上自流井的盐帮菜。”

只见小顺子捧着一盘菜急步外面走了进来,摆放在老佛爷面前。老佛爷定眼一看不觉一惊,一个青花瓷盘里盛着一个棕灰色的小坛子,坛子是土陶的,还有四个耳朵,坛口上面用泥巴样的东西封着,放坛子的瓷盘前面摆了几个小馒头。如布兵摆阵,坛子在大盘子中正儿八经地斜摆着,显得威严。老佛爷十分疑惑,转头向旁边大臣示意。大臣们看后相互摇头对视,满脸狐疑不知何物。

“这叫什么菜呀?坛子里装的啥东西?”老佛爷向左右看了一眼。

大家不知究竟,把目光投向肖总厨。

肖总厨上一步道:“回老佛爷话,只知道叫盐帮菜,不知道里面何物。”

老佛爷看了肖总厨一眼:“你一个总厨都不知道里面何物,快去把自流井厨子叫来。”

“传苟十四!”宫殿里走廊外值班太监一声声传递下去。

苟十四急急忙忙川过宫廊跑了进来,在老佛爷前面跪拜:“老佛爷吉祥。”

老佛爷:“抬起头来。”

苟十四抬起了头。

“嘻嘻……帽子……”宝珠格格笑了起来,原来苟十四的帽子戴歪了,她上前去把苟十四的帽子戴正,就在这一瞬间,两个少男少女四目相对,顿生情缘,宝珠格格心中一惊,“好个美少年”眉清目秀,肩宽胸实,眼光里透露出一种聪慧。宝珠格目不转睛,呆呆地盯视苟十四,弄得苟十四满脸绯红。

“宝珠格格回来坐好。”这时,老佛爷半眯着眼睛,斜瞟了苟十四一眼:“站起来说话。”

苟十四站了起来。

“你什么名字?”

“回老佛爷话,我叫苟十四。”

“这道菜是你做的吗?”

“是我做的。”苟十四用眼看了一下老佛爷面前的菜说道。

“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呢?”

“这是从自流井带来孝敬老佛爷的名菜,叫老坛肉。美味醇香,肉酥烂而不失其形,口感肥美不腻,色泽红润而亮,其味有独特香味,入口即化渣。”

苟十四几句话,勾起老佛爷对品尝这道菜品的欲望,只见老佛爷喉咙动了一下。

苟十四又说:“这老坛肉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宝珠格格眼睛一亮:“哦,还有故事。”

老佛爷:“好呀,那讲来听听。”

苟十四:“从前,川南自流井乡下,有一家姓谢的马帮人家,父亲早逝,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母亲听说儿子过两天就要送盐巴去云南,母亲想到儿子一去两三个月,路远山高,就去乡场买了两斤带皮五花肉回家,做儿子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给儿子送行。母亲在家里按乡下传统方法,按乡土味道做了一道红烧肉,只等儿子回家享用。没想到晚上儿子没回家,反而找人带信回来说,马帮头叫他马上出发去云南了,红烧肉叫妈自己吃。那时乡下人穷,逢年过节才能打牙祭吃肉,母亲舍不得吃,要给儿子留下,就用一个小坛坛装起来,用油纸把口封好,怕坛跑气,又用田里稀泥抹在坛口上。她怕天热变味,怎么办呢?她想到院子边水井,夏天打起来的水凉冰冰的,下边有一股冷气,就把坛子用绳吊在井里,就这样等儿子回家。儿子三个月没回来,半年没有回来,一年后回来了。儿子告诉母亲路上遇到土匪才耽误了时间,母亲给儿子说,出走时做的红烧肉还给你留着。装在坛子里吊在院子边的井中。儿子从井里取出坛子,把坛子放在火上慢慢加热。打开,立时满屋香气扑鼻。食之,鲜美无比。这道菜就在乡间保留下来了。”

听了苟十四讲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故事,所有人都很感动,两个格格掏出手巾轻轻地擦拭眼角的泪花。

老佛爷眨了眨眼,对着光绪皇帝:“儿呀,你听见吗?”

光绪:“听见了,这道老坛肉的母爱故事,儿听了也很是感动,难得一片慈母心,儿还能记得母亲为外婆做祝寿时写的诗。”

慈禧“嗯”了一声

光绪背诵道:“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微微点点头。

光绪又解释道:“子女是父母生养,从出生开始,喂养哺育,洗浆补订,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难治之病,情愿舍命换儿安;稍长,教给基本生活能力,供给读书,关心其成长,永不停歇。天下父母乃人间佛也。”

慈禧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用手指了指桌上的老坛肉。

苟十四亲自打开老坛,果然肉色金黄,满屋醇香。小顺子上前试菜一口后,给老佛爷夹了一砣,老佛爷吃在嘴里,肥美爽口,柔顺化渣,不由得点头称绝。

接着,苟十四马上把桌上的另一盘冷吃兔端到老佛爷面前:“请老佛爷品尝自流井名菜冷吃兔。”

老佛爷:“这个也有故事吗?”

苟十四:“回老佛爷话,有故事。”

老佛爷:“讲来听听。”

苟十四:“传说,古时自流井土地坡有一名厨,和一只神兔子结为了兄弟。兔兄传教烹调之道,久之小酒肆的生意越发红火,乡亲也听说了这兔兄的奇闻,称之为兔厨。 一天,京城皇上突然得了怪病,不思进食,御医久治不愈。圣上下诏,命兔厨烹佳肴,不日晋见。兔厨恐慌不知所措,时期要到了,一日,兔兄对兔厨说就用我做道菜献给皇上吧,说完摇了下耳朵,撞墙而死。兔厨悲痛欲绝,动手用神兔肉精心制作了一道菜。官差几百里加急运往京城,菜早已冷了,以冷吃兔献给皇帝。圣上食之,体内血脉象被温水濯洗了一遍,病症全消,从此自流井冷吃兔出名,并传授给众乡亲,当今家家户户都会做冷吃兔。”

老佛爷“嗯”了一声:“这个故事是编的吧,编得还有点意思。”

苟十四:“是的,这是民间传说。”

旁边太监忙用筷子夹起了一小块试了一下菜。老佛爷才用筷子夹了一小块进嘴里。嚼着嚼着只见她脸色突变,眉头渐皱,两颊虚汗微出,老佛爷一言不发,两眼直瞪上方,旁人一阵惊愕!

李莲英一挥手:“大胆苟十四,胆敢蒙害老佛爷,拿下!”

两个侍卫上前把苟十四抓住。

李莲挥手:“推出去斩了!”

“慢……,”这时只见老佛爷摆了摆手制止,小声说道。她看了看桌上的菜,又看了看苟十四,深深吸了口气,慢慢的感觉浑身通态,脸上表情一阵舒爽:“这菜真好,麻辣味重,出点虚汗,把我的风寒都医好了。”

李莲示意侍卫放开了苟十四。

老佛爷说完又用筷子夹了一点放进嘴里,吃下后:“这冷吃兔,酥而不绵,干香化渣,甘醇可口,回味悠长。有一种奇香异味,是怎么回事?”

苟十四忙说:“回老佛爷话,这道菜也叫陈皮辣子兔。”

老佛爷:“中药陈皮?”

苟十四说:“对,中药陈皮。《本草》上说陈皮有温和、通滞之功,辛散通温,气味芳香、健脾开胃,能够增进食欲。和干姜一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回阳救逆,解表温胃、回阳通脉、温补人体阳气的作用。”

老佛爷:“《黄帝内经》道,陈皮,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药食同源嘛。”

众人点头称是。

“大家也尝尝吧。” 老佛爷看了在座的几个人。

两位大臣怕辣伸筷子又缩回来,两个格格相互看了一眼点了点头拿起筷子争着吃起来。每人都吃了几点冷吃兔。

“哎呀!”只见两个格格大叫一声,被辣得甩脑壳。两颊出汗,眼泪直流引来众人大笑。

老佛爷:“少吃点吧。”

宝珠格格摆动筷子:“啊……安逸 !这味道好吃!”

苟十四:“麻得叫,辣得跳,无麻不欢火辣流油是冷吃兔的特色。”

宝珠格格:“这兔子还有其它做法吗?”

苟十四:“在盐帮菜中兔子有108种死法。生爆、干煸、冷吃、凉拌、跳水、小煎、水煮、活渡、鲜锅、汤锅……每一种做法都能烹制出特别的滋味。”


宝珠格格:“那自流井一年要杀多少兔子呢?”

“一年至少是十几万只吧,没有一只兔子逃出自流井。”

“阿弥陀佛。”老佛爷长长叹了口气,“杀生太重,是兔子给你们带来了财富,你们应该修个兔神庙来祭拜。”

“老佛爷听言极是。”

老佛爷点点头,又说:“还有什么盐帮菜吗?”

苟十四:“有的。”

太监把一大盘菜端到老佛爷面前,老佛爷看了一眼,是一种羹状的食品。不知何菜。老佛爷问道:“这是何菜,也有故事吗?”

苟十四:“回老佛爷话,没有故事,没有菜名,请老佛爷先尝尝。”

太监上来用调羹舀在碗中尝了一下,才给老佛爷碗中舀了一点。老佛爷用调羹舀起放在口中一尝,微微点头,示意再来一点,小顺子又往老佛爷碗中舀了一些,老佛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向左右大臣说道:“你们也尝尝吧。”

太监忙用小碗给旁边二位大臣各舀了一点,二位大臣双手接了过来,品尝起来,几口就把碗中食物吃完,伸出碗示意还要。老佛爷微微一笑:“再给他们赏赐一点吧。”

太监又用调羹给每个人舀了点,几个大臣马上用完。

“二位大臣觉得味道如何?”老佛爷用丝帕轻轻擦拭着嘴角。

大臣甲:“此味极佳。”

大臣乙:“酥烂化渣,鲜美可口。”

老佛爷:“苟十四,这是怎么做的呀?”

苟十四:“回老佛爷话,昨日来宫中,御膳房肖总厨吩咐,能否做一道鲜美可口,酥烂化渣,不肥不腻不辣的北方味道菜。我就用二只北京鸭煮熟后,只拼下胸脯肉,切成小方块,加上金华火腿,再用高汤文火煨上四个时辰,再加上海参、白果、葡萄干等熬制,这时汤色浅黄、香气喷喷、口味鲜美。”

老佛爷侧看几位大臣:“好的,每道菜应该有个名儿吧?”

几位大臣点头:“应该,还是老佛爷赐个名吧”

老佛爷:“既然几位一品大人如此喜爱这道菜,就叫一品鸭吧。”

苟十四下跪:“谢谢老佛爷赐名。”

侍女给老佛爷递上手绢,老佛爷擦拭了一下嘴角:“苟十四。”

苟十四:“在。”

老佛爷:“你这盐帮菜的味道儿挺不错,你简直成味神了。”

苟十四忙跪拜:“谢谢老佛爷夸奖。”

这时只见老佛爷从侍女手中拿过一把扇子,爱不释手地端详了一下。

老佛爷问道:“苟十四,你知道这是什么扇子吗?”

苟十四微微抬头一看:“好像……好像是我们自流井的龚扇。”

老佛爷:“对呀,那年大清在京城举办万国博览会,这把扇子以郑板桥竹画为图案之《竹魂》引起轰动,赛会一致推选《竹魂》为博览会魁首。恍如织棉,薄如蝉翼,明明是用头发丝样细的竹丝编制成的,见者不相信。竹扇被选送进宫为御用供品。我已赐名为皇宫的宫扇了。你们自流井人呀,十分聪明,独运匠心,把什么东西都能做到极致。”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老佛爷大寿庆典紧锣密鼓筹备之时,不料,就在慈禧的生日前, 1894 年 7 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甲午战争。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了北洋军舰,北洋舰队奋起反击,8 月 1 日,中日互下宣战书。而此时,慈禧正在修缮颐和园,关于修缮颐和园的经费来源,有人认为是挪用军费,但是根据《北洋海军章程》,海军军费核定为一百万两,用以军饷和日常训练维护,不足以修缮颐和园。而且当时户部尚书翁同龢主管财政,没有拨款海军,暂缓了海军建设,所以慈禧修缮颐和园应该是财政拨款,与海军军费无关,这在《清史稿》和《翁同龢日记》中有记载。由于慈禧修缮颐和园与甲午战争在同一时间段内,所以后来有人作诗讽刺说,北洋水师的铁舰全军覆没,倒是颐和园的石头船永不会沉,有些历史真相我们是永远不明白的。

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慈禧太后认为自己的大寿庆典将至发动战争不吉利,会损了自己的福寿。没有心情,也没有脸面再大事铺张的慈禧,不得不在 9 月 25 日下旨,取消在颐和园的庆典及沿途的“ 点景 ” 工程。史载, 1894 年 11 月 7 日 ( 即阴历十月初十 ) ,慈禧的 60 大寿,只是在宁寿宫中度过的。

这天下午,和往常一样宝珠格格和明珠格格陪老佛爷打了一会儿麻将,老佛爷打一会儿没兴趣就停了。晚上,慈禧太后在宁寿宫举办自己六十岁生日的庆典上,场面无比庄重、喜庆。接受了重臣们的拜寿,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上朝进贡贺礼,各地官员纷纷以作为生日礼物上供的名义,从民间搜刮来的奇珍异宝。

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引起慈禧太后的注意和兴趣,倒是大太监李莲英的寿礼别出心裁,引人注目,让慈禧太后十分高兴。李莲英上的寿礼是鸟和鱼。李莲英命人把一些鸟笼搬出来,放在慈禧太后面前,然后一声令下,笼子打开,鸟儿们振翅高飞,但是很快又飞回来围绕慈禧飞舞,一会儿全都回到笼子里了。李莲英这时候开口说,“这叫百鸟朝凤。鸟儿们被放生了又不肯离开您,只来给您拜寿了。”

慈禧一听心花怒放。接着是献鱼,李莲英叫人抬来一大桶鱼,倒入池内放生,只见游出去放生的鱼又游回来了,游到慈禧面前抬头张嘴,不肯离去,只不过这次李莲英的话变了一下说,“这叫鱼水情深。鱼也感放生之恩回来给您拜寿了”这更让慈禧太后龙心大悦了。慈禧竟然封赏了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李莲英很会来事儿,他把慈禧太后的心思揣摩透了,知道慈禧太后见过的珍奇异宝太多了,根本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晚宴,吃了满汉全席加盐帮菜,苟十四的盐帮菜受到文武百官大加赞赏。祝寿的高潮是给慈禧献上长寿面,只听李莲英高唱:“吉祥如意掸浮尘,花开富贵到如今,献上一碗长寿面,年华筳生童颜身。”接着见苟十四双手托起食盘,盘子上放着一个装有长寿面的金边龙凤碗,在两个太监的护送下,非常庄严的从宫门外走了进来。来到慈禧桌前太监把面碗放在慈禧一看,汤爽不浮油,面细而润滑,几根青丝在面中忽隐忽现。慈禧喉咙动了一下,来了食欲,轻微的点了下头。

太监赶紧试尝了一下,让慈禧吃起来,慈禧吃了几口满意地看了一眼苟十四,问道:“这面是你做的吗?”

苟十四:“回老佛爷话,是我做的。这碗面,其实是一根一丈长的面。祝老佛爷长寿长乐,大清江山万年长久。”

“嗯,”慈禧,“那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熬高汤,用牛羊骨加鸡鱼肉和海参文火熬上六小时、去掉浮油……”

慈禧插话:“面为什么这样细长。”

苟十四:“是以四川担担面为基础,细如发丝、绵而不断的金丝面。他在一个针眼内可一次性穿过30多根。”

慈禧好奇:“一个针眼能穿30多根面条,试试。”

宫女拿来一根针,苟十四把碗中的面分段捏在一起,穿过针眼。宫女拿来一数,奇迹发生,一针眼连穿了32根面条。

众人夸赞!

这时,苟十四说道:“老佛爷,这面细而穿针并不奇,还有更奇的地方。”

“更奇的地方,说说” 老佛爷好奇地问。

“这面是空心的。”

“空心的,啊!”百官摇头不信。

这时,苟十四拿起一根长面,一头放进嘴里,一头放进茶杯水中,轻轻一吹,只见水中冒泡。

“哇!太神奇了。”众人惊叹!苟十四惊人神艺,受到慈禧奖赏,让文武百官大开眼界,夸之为味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