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书名:宇宙无需一场大爆炸 作者:杨建立 字数:321188 更新时间:2023-08-24

 

第11章·暗物质与暗能量辨析

 

1884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想要通过观测银河系恒星绕着银河系质量中心旋转的速度分布,用来估算银河系的总质量。他观察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见的银河系内的恒星总质量,要小于他所估算出来的银河系总质量。于是,他提出银河系中存在的大多数天体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黑暗天体”。随后,著名的科学家庞加莱就把开尔文提出的“黑暗天体”命名为“暗物质”。

 

暗物质

星系是依靠万有引力拽住星系中恒星的。如果一颗恒星离开星系核心越远,其运动速度还要保持不变,那它所需要的引力就得越大。就拿太阳系为例,通过理论计算,银河系可见发光物质所能提供的引力,只能保证太阳以16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但科学家观测到太阳的速度却是240千米/秒。这就说明,存在着额外的引力,才能保证太阳以如此高的速度运动而不会飞出银河系。

到了1932年,天文学家奥尔特根据他自己的观测,也发现了和开尔文勋爵一样的问题。于是他提出,银河系的质量要远大于我们所观测到的恒星的总质量。有大约一半的“质量”所对应的物体是我们看不到的。

1933年,天文学家兹威基,在研究“后发座星系团”时,发现星系团中星系的速度“弥散度”太高,仅靠星系团中可见星系的质量产生的引力,是无法将其束缚在星系团内的,因此星系团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其质量为可见星系的至少百倍。1936年史密斯在对室女座星系团的观测也支持这一结论。不过这一概念突破性的结论,在当时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39年,天文学家巴布科克对“仙女座大星云”的光谱进行了研究,显示星系外围的区域中星体的绕转速度,远比通过开普勒定律预期的要大,对应于较大的“质光比”。这暗示着该星系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暗物质。

1940年奥尔特对星系NGC3115外围区域星体运动速度的研究,指出其总质光比可达约250。1959年凯恩和沃特研究了彼此吸引的“仙女座大星云”和银......

本章节是付费章节,需要支付75苍穹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