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985年:内政外交开局皆不利
第一节内忧外患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他接掌权力时的国际形势依旧对苏联不利。1983年库页岛空难事件对苏联国际形象的恶劣影响仍在持续。北约集团自1983年开始的欧洲中程导弹部署计划已接近完成,恢复了对苏联及华约集团的军事优势。西方大国经济形势相比七十年代全面好转,与苏联经济停滞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强硬反苏的里根总统在1984年的美国大选中以超高人气获得连任。持续十余年的通货膨胀在他的第一任期得到遏制。在英国,同样对苏联无比强硬的撒切尔夫人在1983年的英国首相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获得连任。1979年担任首相以来,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使英国经济实现好转,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
美英两国在紧密推行反苏政策的同时,十分注重联合中国。1984年4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1984年12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苏联情报机构密切关注着两位敌国首领的东方之行,害怕三大国继续保持阿富汗战争以来的一贯立场,在阿富汗执行敌视苏联的政策。
说到阿富汗,苏联苦不堪言。阿富汗游击队在五年多的抗苏战争中不断壮大,获取外国援助的数量和质量双双提升,给苏军和卡尔迈勒政权带来沉重打击。1982年开始,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对国土和居民的控制力逐年下降,尽显颓势。五年来,苏军伤亡逐年递增。阿富汗战争的不利消息传回国内,引起苏联官民的强烈不满。
以潘杰希尔战事为例。1982年5月,苏军和马苏德为期两年的停战协定到期,苏军协同阿富汗政府军,再次进攻潘杰希尔谷地。马苏德的部队飘忽不定,总是先以撤退给苏军胜利的错觉,再寻机分割包围苏军,消灭其小股部队。苏军招架不住,被迫在1983年再次与马苏德和谈。双方边打边谈,约定了一个持续到1984年4月的停战期。到了1984年4月,苏军发动新的进攻,马苏德故技重施,每每金蝉脱壳而又卷土重来,伺机予以苏军重创。驻阿富汗苏军逐渐意识到,剿灭马苏德已无可能。
马苏德与其他游击队不同,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