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域性的代表歌舞

书名:E眼臧地行 (卷九)藏族民族歌舞艺术 作者:万果 字数:78972 更新时间:2019-11-26

  藏区地理广大,交通信息不便,各地舞蹈创作有自己的特殊文化背景地理影响,是藏舞领域的另一风景线。

  藏区地理广大,交通信息不便,各地舞蹈创作有自己的特殊文化背景地理影响,特别是康区和安多藏区。在“多康”藏区,世世代代居住着十数个吐蕃时期戌边过来的西藏部落军团,他们与卫藏在语言、习俗、艺术、信仰上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但由于地理的隔陔,时空距离,又使他们不得不在异域生活。这样,原来的舞蹈艺术形式就有了变异、延展,拓新,形成了新的形体动作,增加了新的种类,是藏舞领域的另一风景线。如表现在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的“果谐”婆娑舞(俗称罗罗舞,上身不动,下肢在歌声中屈伸横移)、出征杀敌舞、嘎尔巴舞、马铃舞;黄河支流洮河畔的巴浪鼓舞;隆务河岸血祭节上的男性羯鼓舞、武士舞、少女的献花舞等,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但又保持了“宗”“源”的基本风貌,大同小异,同宗异流,因此,不一一细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属康区上部,素有歌舞故乡之美称,当地除了有前文介绍的“谐”、“卓”舞蹈外,还有其他几种风味独特的舞蹈、它们是:

  “热谐”。它虽属于“谐”的范畴,但却不像“谐”舞蹈那样载歌载舞。载歌载舞。模仿背水、挤奶等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动作,生动、逼真、有趣,表现出藏族人民对生活、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内心世界多姿多彩的情趣。甚至一些滑稽好笑的场景也纳进了“热谐”的范围,如模仿公鸡进热灰堆中时狼狈不堪的蹦跳动作,伴之其呜叫,可以说,口技出众,幽默风趣万分。

  “热谐”表演出场时,由一名或数名牛角琴伴奏者打头领舞,男女都双手插腰,挺胸昂首,踏着轻快的小颠步行进;需要变换某一动作时,由领舞者提前高声朗白通传。队形有大圆圈、半圆圈、环形、S字形,相互穿插等。“热谐”的旋律没有大的跃进,却很活跃。它的重复、移位手法以及整句整段的连续采用“三连音”这一特别的旋法,不仅在藏族歌舞曲中少见,就是在其他民族民间音乐中也很难找到类似的例子来。这种特殊旋法,给人以轻松愉快和不断向前推进之感。这种独具一格的旋法和独具一格的舞蹈语汇之有机结合,使 “热谐”形式更为活泼、生动、风趣、悦人耳目。

  “郭瓦”即披甲顶盔的武士之意。它主要表现了古代藏族武士操练比武的情景。舞者左手张弓,右手持剑,头戴圆型红顶绿坠帽,身佩彩带,戎装打扮。上场后分为两队,每队十几人,对峙交锋。领舞者一手持剑,一手撑虎头盾,舞间时而歌唱,时而说白。在过去,每队一般规定八十人,不能多也不能少,很可能其中还蕴藏着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

  “郭瓦”的舞姿除吸收有藏族寺院跳法舞的基本手势、舞步外,其余皆为张弓射箭、冲刺打杀,表现威武雄壮的武士气势。

  “小鸟舞” 是一种古老而朴实的舞蹈。形体动作紧紧围绕小鸟的起飞、旋转下落、追逐、吃水、寻食、衔哈达等一系活动展开,整体表现出小鸟轻盈矫健的形象。伴歌曲调欢快动听,热情洋溢。

  “嘉羌”,“嘉”是汉人之意,“羌”是舞之意,意为汉舞或汉人舞。“嘉羌”的服饰装扮皆酷似清朝卫士,马蹄袖,手持短剑,动作皆为进退旋转,斗打刺杀,无歌曲,只用唢呐吹奏牌曲作为伴奏,节奏自由。

  在藏区边缘地带一四川省阿坝州所辖的各山寨草原,也流传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藏族舞蹈,它们是:

  达尔嘎底:该舞据考证产生于隋唐时期。它是一种在一定范围、一定场合、有专人组织、专人编创的带有敬仰崇拜礼仪的歌舞形式;其音乐有一定序列,一定层次。有传统的固定内容,能揉合新创内容;还有有头有尾的固定舞曲,开始要跳《德让斯嘎尔玛让波》,最后结束曲为《扎西学》。前者小调商调式,后者大调宫调式。

  俄卓:富有草原特色,以歌颂吉庆欢乐为内容的一种舞蹈。流行于阿坝州牧区。步伐以占踏、擦地、跺脚为主,是模仿骏马扬蹄、擦蹄、跺蹄之逼真动作。通常运用的是民族传统的五声音阶,少量舞曲出现变宫音构成六声音阶,清角音极少见,以商徽调式为主,宫羽调式次之。

  南坪藏族舞蹈:南坪县双河一带流传着一种古朴,典雅的舞蹈。它以假嗓高歌起步,众人连臂呈园形起舞。音乐突出于切分音符,单切音、双切音、三切音、四切音与舞蹈动作交织,形成了特殊的音乐。

  祭记舞蹈《卡斯达温》:该舞流传在黑水(超曲)县一带,即铠甲舞,系古代勇士出场时所跳的祭祀舞。凡是男性,无论是十八岁的少年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得参与跳舞。表演时,个个头戴插有牛尾的园形幅,穿牛皮制的甲衣,手持兵器。音乐的两条施律向同一方面运动,高声冲击拖腔成直线,底声部以切分下行。

  哈玛(神兵):表演的是传说中的格萨尔王,派来神兵拯救人类。这种舞俗称神兵舞,表演者手持弓箭,头戴鹰毛头盔,身穿铠甲,无乐器和歌唱伴舞,以吟声进行表演。

  在安多藏区,还有一种较为流行的有唱有舞的歌舞形式名谓“嘎尔”。“嘎尔”以唱为主,且歌且舞,舞步程式化,伴有飞鸟展翅,公鸡呌鸣,野鹿跃涧等等拟兽动作,还有半蹲摇身,换帽子,撞肩比力等滑稽动作。起舞时男女不混杂,一方跳罢,另一方再起舞,舞曲也不一样,各唱各的各舞各的。进入高潮后,男女共同插花歌舞,在“吉祥如意”的歌声中结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