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认识诗人汪贵沿,我记得是几年前参加本市的一次七夕诗会,我读到并聆听了他的诗篇,就是我们这次推荐的第9首《太湖是江南盛开的一朵莲》,当时我说到,作为一个外乡人,诗人的敏感以及可贵的新鲜感,触发了他异样的诗思。青草旺长,生生不息。踏上江南地,只要你多心,只要你留意,你就会渐渐感觉大地之上的灿烂,以及玉露盈盈、月华如水;就会听得有一种别样的声音,擦过你的头顶,驻留你的耳郭,继而进入你的心里,吟哦咏唱,落纸为文为诗。
后来,在微信公号,又陆续读到了他更多的诗篇。特别是这次,集中读了他的一批诗歌,而且大多是以江南为背景、为抒写对象的诗篇。
读汪贵沿的诗,给我印象深的当然有好多首,让我眼睛一亮的好的细节、好的句子也有好多,如:月亮是乡愁的影子/走到哪里都照亮每一寸肌肤/影子是一怀相思/相思圆了/圆在酒中就是李白/相思瘦了/瘦在梁祝就是飞舞的蝴蝶//……———汪贵沿的《月亮是乡愁的影子》。再如:“……茶之生活,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茶之敬仰,敬者万物之本,天下无敌/茶之精神,拥天地之灵气,超凡脱俗/茶之人生,浮沉起落,虚实一瞬间//……”———摘自汪贵沿的《江南一壶茶》。
汪贵沿从小生长在巴蜀,长大进入生活,又是多年走南闯北,人生阅历,生活经验,这是一个诗人的财富。生活是艰辛的,但诗的情思、诗的图景却是美好的,有趣味的。有作家称写小说写的就是记忆,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诗歌何尝不是写记忆呢。不用笔记,不用本本记,能够长久存留在一个人脑子里的,该都是好东西吧忘不了么。他的:“在江南想故乡/必坐在宽窄巷子的餐桌旁/宽窄巷子太长了/长得如串串火锅的香味/走到哪里,哪里都成了故乡//”———摘自汪贵沿的《想念,成都》。另外:“从唐宋到明清,从平原到边关/私奔就是一朵隔世的奇花/这朵花殷红如血,了却红尘情缘/逃离一座城或一个村庄,私奔即是快马加鞭。”———摘自汪贵沿《私奔》这些诗句都很具有特色。
在细读汪贵沿这些优秀诗作的时候,我又重温了大师里尔克的诗歌“慨叹”:“……唉,诗写早了,成不了气候。应当推迟提笔,应当一辈子,尽可能长的一辈子,搜集感觉和甜美音调,也许最后可以写出十行诗来。诗并非如人们所想,是什么感情(感情早就够了)它是经验。”(里尔克《马尔特手记》)说到“经验”,我想第一等重要的应当是“少年体验”。少年体验往往成就一个作家、一个诗人,汪曾祺离开家乡40多年,旧事的记忆帮助他写出了《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名篇,海子在故乡15年,他自己称至少可写15年,这是两个很好的例子。每个人心底的“少年体验”,将长久浸润他,烛照他,给他人生许多唤醒和顿悟,给他写作一种惊心、催促的持久力量。
汪贵沿读了很多书,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读和吸取化用,这也是他诗歌的一大亮点。一个有志于写作的人,读写开初接触什么很重要;开初就接触经典的东西,并且和自己的人生经验相遇碰撞,这就可说是有福了。读汪贵沿的诗,我意识到他扎根于个人存在,忠实于个人经验,基本把握住了自己的基础和方向,这是最可宝贵的。
汪贵沿说,“写作不拘形式,放松是一种自由,想玩就玩不必刻意。人在路上诗在笔端,只要自己心安就行……”是的,汪贵沿娴熟运用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抒情意象象征,他诗歌的整体构思既独特精巧,颇费匠心,又自由不羁,这也是值得赞许的。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在学习推荐某个青年诗人作品时,一个颇带调侃意味的随意性的留言,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诗歌观点,“把话说好,说得稍有趣味,这就是诗了。”有人以为这把诗歌的标准放得太低了。我不这样认为,“把话说好”,这个标准不低,我们看到在大量的中国新诗作品中,半文不白的、半通不通的、半生不熟的、佶屈聱牙的、洋腔洋调的,比比皆是,都是说不好话的。你如果这样一看,就把这个“把话说好”的标准抬高了。“说得稍有趣味”,说的就是要有诗趣,俗话所称的“有味道”,我以为,这也是一件难事,要能在“平常话”里勾吊出“鲜味”,这可是神仙的本事哦,这个“神仙”,就是诗人你自己。读汪贵沿的诗,我觉得,他把话说好、说得有趣味,把每个字每句话安排妥帖的努力,是很有成效的,他写出了自己满意,又为读者欣赏的优秀诗作。
20171115无锡诗会注:作者金山,男。江苏武进人。现居江苏无锡写作。独立民间诗人。著有诗集《临河之窗》《金山诗选》《金音召悲歌》《硬诗人VS硬诗歌》《我靠》,散文集《三少女颂歌》,中短篇小说集《欢歌》等。诗观:口语,语感;硬诗,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