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 "0"
中华道德楷模. 古代卷最新章节列表:孔 融_白云涛主编著_优质出版_【苍穹悦读】

孔 融

书名:中华道德楷模. 古代卷 作者:白云涛主编 字数:138810 更新时间:2020-02-14

  千古传诵的礼貌与谦让

  孔融(公元153—208),字文举,东汉时鲁国(山东曲阜)人,太山都尉孔宙之子,是孔子的二十世后裔。孔融幼年时就知道礼貌谦让,其4岁让梨的故事传为美谈。他少年时勤奋好学,后与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等七人文学齐名,称为“建安七子”,孔融名居首位。是东汉时期文学家。

  一 幼知礼让

  孔融家有兄弟七个,他排行第六,他上面有五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孔融从小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很喜欢他。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教育他们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兄弟们之间都要互相谦让,遇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但是爸爸妈妈的话,他总是记得清清楚楚。平时他总是抢着扫地、端碗什么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次家里吃梨,哥哥让孔融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里的梨,他没挑大的,也没挑好的,而是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爸爸问他为什么拿了一个小的梨,孔融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爸爸说:“可是弟弟比你小呀?”孔融说:“弟弟小,我应该让着他。”爸爸对孔融的回答很满意,认为孔融这么小就知道礼让,长大一定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还有一个说法是孔融4岁的时候,家里为他的祖父庆祝60大寿,当时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就叫孔融把梨分给大家。于是幼小的孔融就按照长幼次序来分梨,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的一份,孔融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问他:“别人都分到了大个的梨子,你为什么给自己最小的?”孔融答道:“树有高有低,人有老有小,尊敬老人和长辈,是做人的道理!”大家听了纷纷称奇。从此孔融让梨的事情被世人广为流传,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教育后代的典故。不管哪个版本的故事是真的,这件事要告诉人们的是:礼貌、谦让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礼仪,是孩子们在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这些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长大之后才会有是非观念,才能成为道德典范。

  二 勇担罪责

  孔融16岁的时候,灵帝再起党锢之狱。杜密、范滂、李膺等一些名节之士因此被杀,也牵连了很多其他的人。有一位名叫张俭的人,很是看不惯一些宦官的作为,因此得罪了皇帝身边的宦官。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他不得已四处逃亡。这一天,他来到孔融家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他的朋友。恰逢这天孔褒有事外出,只有16岁的孔融在家。张俭看到孔融年纪小,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孔融看到哥哥的朋友面露难色,神情慌张,料到来人可能遇到了难事,就私自做主收留了张俭,把他藏在了家里。后来官府得到消息,到孔融家搜查,这时,逃犯早已经逃走了,官府就把孔融和他的哥哥都抓起来。当时私藏逃犯是按死罪论处的,官府追问:“是谁私藏了逃犯?”面对死亡的威胁,孔融和哥哥孔褒都争着承担全部罪责。孔融说:“人是我藏起来的,要判就判我罪。”孔褒说:“张俭是来找我的,与弟弟没有关系,全部罪责由我承担!官府的人看到兄弟两人争相赴死,不知该判谁的罪。正在这时候,孔融的母亲也来到官府,说:“我是一家之长,有什么罪责我全部承担。”这一家人争相赴死,弄得朝廷官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尽管最后孔融的哥哥承担了罪责,但孔融凛然重义的名气,得到世人的称颂。

  孔融让梨和孔融勇担罪责的义举,之所以为世人称赞,就是因为孔融的做法,是中国几千年来道德规范的楷模。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历来提倡为他人牺牲小我,为国家利益牺牲小家利益。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能为他人着想,在生死关头才能挺身而出。孔融的道德观点也使他后来对曹操的做法不能苟同,最后被曹操杀害,但他的高尚品德一直为后人称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