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5日·德阳)李永寿
历时两天的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现在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们要再次感谢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为本次研讨会所做的种种努力,我们也要感谢为本次研讨会而奔忙的各位会务人员。
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和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背景下,在拥有众多孝道文化遗产的地方,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共有省内外、国内外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与会者中既有德高望重、学术造诣高的老专家、老学者,也有新近加入民间文化研究行列的年轻学人。本次研讨会真可以算得上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了!
开幕式上,中共德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小方同志围绕德阳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涌现出来的“大爱”文化,列举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例子,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德阳灾后重建的关系作了生动的阐释。冯元蔚会长对本次会议的缘起,德阳与孝文化,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公民道德建设,韩国的孝文化,以及孝文化与灾后重建的关系,作了简略而深刻的介绍。四川省社科联秘书长李泽敏代表席义方主席就本次研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孝文化的演变与现实境遇”、“孝文化的弘扬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同区域、不同文本中的孝文化”、“德阳的孝文化与地方文化、灾后重建”、“朝鲜半岛的孝文化”等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在“孝文化内涵的演变、现实境遇”议题下,廖伯康会长就“感恩与孝道”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入阐述,并提出了针对性强的“五心”教育措施。章玉钧会长对孝慈文化的地位、面临的困境与希望、如何弘扬孝慈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胡昭曦就“孝敬”与“孝顺”、“孝与利”、“德化与法制”、“言与行”进行了探讨,对孝道如何传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袁庭栋对《孝经》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魏启鹏对先秦孝道文化进行了梳理,宋治民就汉代的孝廉与举孝廉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邓运佳对“孝子皇帝”朱元璋、“忠孝神仙”吕洞宾的孝道观进行了挖掘,杨代欣就《孝经》及孝文化的演变进行了总结,李映发就孝道源流与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谢桃坊对“二十四孝”之一的朱寿昌形象进行了考证,刘黎明就汉代的“血族复仇”、司法制度与孝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此外,陈德述就中华孝道的内涵和价值、张学君就公德与私德进行了研究。上述文章,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在“孝道文化的弘扬与构建和谐社会”议题下,陈正平从孝道文化的缘起、内涵和新型孝道与当代伦理道德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李鉴踪从传统孝道与西方制度的结合入手,提出了“构建以子女和国家为共同义务主体的孝道文化新体系”的看法。此外,王世德就人性亲情的和谐美,钱正杰、刘辉、黄节厚、胡亮就孝道与和谐社会,袁志广就新型孝道,任德清就孝亲敬友与当代精神文明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林忠亮、骆为荣、杨敬芝等就孝道文化的源头、传承和弘扬作了深入的思考。刘珍、宋鑫、杨彦勋、王金艳等对孝文化的当代传承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不同区域、不同文本中的孝道文化”议题下,屈小强挖掘了中国佛教中的孝文化;李祥林对“郭巨埋儿”的故事作了新的解读;刘蓬春从墓志中探求唐代孝道观;赵长松就三台的董永传说进行了考证;罗曲就汉彝文献中的董永故事进行了比较研究;黄剑华就汉代画像、唐长寿就乐山崖墓画像、李长春就民间族谱中的孝道文化进行研究。张利对藏族的社交礼俗与孝文化进行了探讨。同样的研究还有江卓霖对《诗经》、杨荣生对《孝子三部曲》的解读。韦克难对成都的孝道意识及孝道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对于认识孝文化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胡开全就成都东山客家人,杨柳、程庆就重庆忠县的孝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德阳孝文化与地方经济建设、灾后重建”议题下,范小平就灾后文艺重建、灾后重建与孝文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江玉祥就“一门三孝”故事的原型、明清戏剧中的“一门三孝”故事、“一门三孝”的古迹和祭祀民俗进行了绵密的考证;谢智源、万本根等学者对德阳孝泉镇孝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的调查;邹贵兴就德阳与孝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蒋守文从传统曲艺中得到启示,为地震后的大量重组家庭如何能和谐幸福地生活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了“宽容”的对策。这些文章深入实地,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求灾后重建、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对灾后重建起到了智力支持的作用。这种联系现实的做法,值得继续发扬。围绕“朝鲜半岛的孝文化”,韩国的郑文教先生、南宫勇权先生、崔相翼教授、李揆大先生、金源姬女士作了精彩的发言。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孝文化不只为中国独有,而已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共享的文化资源。中韩学者共同研讨孝文化,也表明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在增进中韩两国乃至东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中,在构建和谐的地区和世界秩序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本次研讨会成果丰富,学术水准高,实现了预期目标。通过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我们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孝文化的内涵和演变,关注到了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样式中的孝文化。同时,本次会议是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人民为重建家园而奋力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现实已赋予了本次研讨会更为重要的使命。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把孝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促进德阳乃至地震灾区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我们更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在全社会中形成更加重视和践行孝文化的良好氛围,使孝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归途顺利!
谢谢大家!
(李永寿:四川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