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冬天

书名: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作者:陈大刚 字数:251257 更新时间:2019-10-24

  -20℃的味道

  恰是冬季,起了去东北的念想,就先入为主地想到了那里的冰冷——天寒地冻,千里冰封,哈气为霜,滴水成冰。咨询东北的朋友,朋友回答,东北的冬天也不怎么冷,与海南相比,温差也就是40℃~50℃摄氏度;哈尔滨的冷也简单,就相当于你把手放在家中冰箱的冷冻室。听了他的话,我吓得舌头伸了出来,几乎取消了行程。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我的东北行就有了一种悲壮的味道。收拾行装时,背心有一股冷飕飕的寒气如蛇一样蹿,总觉得有一支冰冷的长矛从冰天雪地里向我刺来。我把毛袜、毛裤等往旅行包中塞的时候,分明就是壮胆,好像它们就是温暖的盾牌,并在心里鼓励自己,不怕,不虚!

  到长春后,亲自站在东北的大地上,终于松了口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恐怖:屋子里有暖气,感觉很好;室外最高气温虽然是零下8摄氏度,但还受得了。去郊外的净月潭,旷野里虽然布满了雪,净月潭偌大的湖面虽然已经结了厚厚的冰,但我仍然能够闲庭信步一样在湖边潇洒说笑,拍照,手虽说有些僵冷,但搓几下就没事,我甚至还能面对白雪皑皑的湖面,用心“聆听”它的纯洁、寂静、空灵与超然物外,想象夏日夜晚净月潭满天星月的温馨与浪漫。而且,让我特别骄傲的是,我并没有夸张地把毛袜、毛裤都套在身上,将自己整成一个“圆球”。和几天前在四川高原藏区折多山相比,长春的气温反而要人性得多。

  但是,我的好运气到哈尔滨就结束了。

  到哈尔滨时,虽然还不到晚上7点,但已是明显的晚上气氛——东北的夜来得早,基本上到下午4点,天就不通商量地放黑,我们的车进入市区时,早已是满街华灯。与长春不同的是,街道上的行人,几乎都戴着帽子、手套。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人稀稀拉拉,无一例外都在跺脚。街道两旁的灯光在寒风中瑟缩,似乎冷得发抖。但我因是在车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冷的感觉。

  第二天上午,哈尔滨的朋友开车来接我。我依然是以昨天长春出发时的打扮上车。上了车,与朋友寒暄了,他并不启动车。我让走,他却看着我问,你就穿这身?我说是。他挥动着手中的皮手套说,想上医院呀,不行,去穿厚了来。我这才发现他不仅穿了厚厚的羽绒服,还戴着厚棉帽子。没法,我只得照办,加了毛袜、毛裤和两件毛衣,一身笨拙地挪上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穿这么厚实。没想朋友给了一句:可能还是不抵事。

  首先去的是太阳岛。到景区下车,我习惯性地走到空地上伸腰,舒展四肢。手脚腰才一动,一股说不出的寒冷“呼”地就打在了身上,我本能蜷缩身子,一个趔趄,几乎一下就摔倒在雪地里。在狼狈中站稳身子,头就不管......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13.5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