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并不是专诸、聂政那样的市井之徒,他原是一位标准的战国书生,读书击剑,游说诸侯,未曾遇到知己。他的个性谦逊而深沉,动不动就捋袖拔拳并非他的行事作风。荆轲游历诸侯国,交往的都是当地豪杰。他曾在榆次与剑客盖聂论剑,两人意见不合,盖聂对他怒目相视,为了避免冲突,他悄然离去。到了邯郸,荆轲与鲁勾践下棋,鲁勾践为棋局不利而生气发火,对他大声呵斥,他默然回避。盖聂和鲁勾践或许认定荆轲是胆怯的懦夫吧,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
荆轲从赵国前往燕国,结识豪杰之士高渐离,后者隐藏于市井之中,以屠狗(战国人似乎特别喜欢吃狗肉)为业。他们心性相契,惺惺相惜,常在一块儿豪饮,兴之所至,高渐离击筑(一种类似于今日扬琴的乐器),荆轲伴唱,乐极而悲,旁若无人。在燕国,田光先生慧眼识英雄,他善待荆轲,深知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当时,六国大势不妙,韩国已被秦国吞并,齐、楚、魏、赵、燕五国风雨飘摇。地处河北、辽宁一带的燕国虽远离秦国,西边还有赵国和魏国在那儿勉强抵挡着,但赵国和魏国的边防都是纸扎的篱笆,已挡不住比虎狼还要狂暴的秦国。当时,当务之急是救亡图存。
燕国太子姬丹早年入质赵国,跟嬴政是发小。后来,嬴政的老爸英年早逝,他十三岁就做了秦王;姬丹的老爸越活越精神,他依然只是太子。人比人,气死人。更倒霉的是,姬丹还得入质秦国。昔日的发小,现在地位悬殊,姬丹指望得到嬴政的礼遇,嬴政却不讲情面,对待姬丹傲慢无礼,还不如对待他身边那些宦官客气。燕国太子焉能在异国他邦强咽下这份屈辱套餐?他要求回国,嬴政皮笑肉不笑,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