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读书的小学生

书名:双流在春天起飞 作者:谭楷,杨异 字数:229683 更新时间:2019-12-18

       

  张宗岫是山西人。1949年他刚满16岁就以学生身份入伍,随军入川后,已经在双流县生活了五十多年,可至今说四川话时还带点儿山西味。

  他是当年双流“南下干部”中的知识分子,自60年代开始,一直在为双流的教育事业奔忙。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双流县教育最凋敝、最凄苦的时期,也为振兴双流教育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泪水。

  50年代,华阳18个乡,每年出生人口约七千人,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年只有三千人口出生。可到了60年代初经济状况开始恢复,人口马上就填上了,全县一年出生了一万四千个小孩。几年后,大量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中央当时下发文件说,如果没有教材,《三字经》等也可以当做识字教材。张宗岫作为县文教局局长,转发了这个文件。

  说起来真是困难,油印的《三字经》还不够发,不能保证小学生人手一册。找老师,落实课堂更加困难。但是到“文革”时期批刘少奇的教育路线,张宗岫的第一条罪状就是“公开发行宣扬封建迷信、反动思想的《三字经》作教材”。张宗岫说,真滑稽,真荒唐!

  为了让孩子们尽量能有个地方读书,张宗岫将可怜的一点儿教育经费全部用作了修建教室的规划。400元钱修一间草房,800元钱修一间瓦房,先让孩子们有间教室再说。这个办法解决了一部分乡镇的问题,但很多山乡连草房教室也没有,很多学生没法入学。全县六千多名教师,有一半是民办教师,既要劳动挣工分,又要教书,很多老师嫌代课占了自己的劳动时间,教书挣的钱还不如挣工分的钱多,也就不愿意代课,张宗岫亲自找到这些教师,苦苦劝说:“你们做点儿好事嘛,我代表父老乡亲谢谢你们了!我们这一辈人,很多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让我们的下一辈也没文化啊!”

  1980年,双......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14.40 购买 >

目录